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 总复习课件 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 总复习课件 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5-05 10:3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物理必修2总复习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特点:
轨迹是曲线;运动方向时刻在改变;是变速运动;一定具有加速度,合外力不为零。
3、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点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
2、特点:
3、原则:
运动的合成是惟一的,而运动的分解不是惟一的,通常按运动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分解。
分运动:物体同时参与合成的运动的运动。
独立性、等时性、等效性、同体性
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判断合运动的性质
判断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
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匀变速运动还是变加速运动?
合力的方向或加速度的方向与合速度的方向是否同一直线
合力或加速度是否恒定
判断: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与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d
d
实例1:小船渡河
当v船
垂直于河岸
v船
v水
tmin=
v船
d
v
θ
d
v船
θ
v水
v
v船
θ
v船>v水
v船最短渡河位移
最短渡河时间
v水
v
θ
实例2:绳+滑轮
v∥
v⊥
v
?
沿绳方向的伸长或收缩运动
垂直于绳方向的旋转运动
注意:沿绳的方向上各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v
?
θ
v
?
v
θ
?
抛体运动
1、条件:
①具有一定的初速度;
②只受重力。
2、性质:
3、处理方法:
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运动
平抛运动
1、条件:
①具有水平初速度;
②只受重力。
3、处理方法:
2、性质:
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匀变速曲线运动
O
y
B
x
A
P
(x,y)
v0
平抛运动
l
θ
α
vx
=
v0
α
v
vy
O′
位移
速度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合运动
偏向角
x
=
v0
t
y
=
g
t
2
1
2
vx
=
v0
vy=gt
决定平抛运动在空中的飞行时间与水平位移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水平位移的交点
O′有什么特点?
l
=
x2
+
y2
l
=
v02
+
vy2
练习
如图为平抛运动轨迹的一部分,已知条件如图所示。
求v0

vb

h1
h2
a
b
c
x
x
斜抛运动
1、条件:
①具有斜向上或斜向下的初速度;
②只受重力。
3、处理方法:
2、性质:
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或竖直下抛运动。
匀变速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v
=
T
2πr
ω=
T

v
=

1、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线速度v
、角速度ω
、转速n
、频率f
、周期T
2、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及性质
变加速曲线运动
v
=
Δt
Δl
ω=
Δt
Δ
θ
n
=
f
=
T
1
线速度的大小不变
匀速圆周运动
4、两个有用的结论:
①皮带上及轮子边缘上各点的线速度相同
②同一轮上各点的角速度相同
O1
a
b
c
O2
Ra
Rc
Rb
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
1、方向:
2、物理意义:
3、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v2
r
an=
=

=
rω2
=
r
4π2
T
2
2、向心力的大小:
v2
r
Fn=
m
=
mvω
=
mrω2
=
m
r
4π2
T
2
3、向心力的来源:
匀速圆周运动:合力充当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
始终指向圆心
描述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1、方向:
始终指向圆心
沿半径方向的合力
r
mg
F静
O
FN
O
θ
O'
FT
mg
F合
θ
FN
mg
θ
几种常见的匀速圆周运动
mg
FN
r
F静
O
R
F合
火车转弯
圆锥摆
转盘
滚筒
O
θ
l
O
O
几种常见的圆周运动
FN
mg
FN
mg
mg
F
v2
R
mg-FN=m
v2
R
FN-mg=m
θ
F1
F2
v
v
沿半径方向
Fn=F-F1=0
垂直半径方向
Ft
=F2
离心运动与向心运动
离心运动:0
≤F合<Fn
匀速圆周运动:F合=
Fn
向心运动:F合>Fn
注意:这里的F合为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
1.内容:宇宙间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都存在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公式:
(G叫引力常数)
r
m1
m2
F
F
卡文迪许实验
万有引力定律
【说明】

m1和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他们的距离,

G为引力常数。G=6.67×10-11
N·m2/kg2
G的物理意义——两质量各为1kg的物体相距1m时万有引力的大小。
3.适用条件

——适用于两个质点或者两个均匀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两物体为均匀球体时,r为两球心间的距离)

物体在天体(如地球)表面时受到的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⑵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都由万有引力提供。
ω
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两条基本思路
1.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r
越大,T
越大)
(r
越大,v
越小)
(r
越大,ω越小)
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速度
(R为地球的半径,h为卫星距地面的高度)
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速度
7.9km/s<v<11.2km/s(椭圆)
11.2km/s<v<16.7km/s
(成为太阳的人造行星)
v>16.7km/s(飞出太阳系)
功的计算
α
COSα
W
物理意义
α=π/2
α<π/2
π/2<α≤π
COSα=
0
COSα>0
COSα<0
W
=
0
W

0
W<0
表示力F对物体不做功
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动能和势能
动能
势能
1
2
Ek=
mv
2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1
2
EP=
k
x
2
EP=m
g
h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叫做势能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物体的机械能
动能定理
情景: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牵引力F的
作用下经位移s,
速度由原来的v1变为v2,已知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
则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
W=(F-f)s,而F-f=ma
由运动学公式有
v22
–v12
=2as
故可得
1.内容:
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
W合=Ek2-Ek1

Ek2表示末动能,Ek1表示初动能

w:合外力所做的总功


动能定理
Ek2+EP2=Ek1+EP1
(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只有重力做功的状态下,任意位置的动能和势能总和相等。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末状态的机械能
初状态的机械能
C
D
m
h1
h2
△h
V1
V2


h
机械能守恒定律
P=
W
t
功率的定义式:
功率的另一表达式:

F:所指的力

v:物体的运动速度
瞬时速度:瞬时功率
平均速度:平均功率

:F、
v的夹角,若F、v同向,则有:
P=Fv
功率
(1)汽车以额定功率起动
汽车启动问题
P一定,P=F
v
F
-Ff=ma
Ff一定
a
v
当a=0,v达到最大值vm
F=Ff,
vm=P/Ff
(2)汽车以一定的加速度启动
汽车启动问题
a一定,F-Ff=ma
P=Fv
Ff一定
P=Pm
v
Pm=F
v
F
-Ff=ma
当a=0,v达到最大值vm
F=Ff,
vm=P/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