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岳池伏龙初中)2021春部编版历史八下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期中复习)含答案
八下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的这番感慨说明了当时中国( )
A.农业发展缓慢 B.教育水平低下
C.工业基础薄弱 D.人民生活困难
2、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建国以来,这一制度发挥的独特作用是( )
A.制定宪法、规划发展、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凝聚共识、优化决策、协调关系、维护稳定
C.参政议政、立法立宪、维护安全、抵抗侵略
D.颁布法典、发展经济、任免干部、制定法律
4、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
A.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我国经济发展高度发展,实现了现代化
D.我国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5、一九五六年六月毛泽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词中的“一桥”指的是( )
A. 济南黄河大桥 B. 郑州黄河大桥
C. 武汉长江大桥 D. 南京长江大桥
6、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晴朗的日子里闪耀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的欢乐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大跃进”开始初期的信心
D.“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7、1956年毛泽东在一次国务会议上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讲话的主旨是 ( )
A.三大改造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的实施解放了生产力
C.要集中力量发展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
D.强调国民经济要稳步协调发展
8、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
9、陈云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发言:“公私合营以后,这种情况很可能进一步发展。例如北京有个‘东来顺’,涮羊肉很有名,现在不好吃了……又如北京‘全聚德’用的鸭子……给它劳改农场养的老鸭子,烤的鸭子就不好吃了。”以上材料表明 ( )
A.进行三大改造,很有必要 B.进行三大改造,效果极好
C.进行三大改造,违背规律 D.三大改造后期,出现问题
10、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1、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12、“我们国家的任务将由阶级斗争转向向自然界开战,由政治革命转向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一个全新的任务。党的 不能不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为面对的首要问题。”横线上应填 ( )?
A.一大 B.七大 C.八大 D.九大
13、当时的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你认为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 )
①中共八大的召开 ②受朝鲜战争的影响
③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4、观察下面的折线图,造成1958—1960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自然灾害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2018年8月初,习近平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铁人”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袁隆平
16、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
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提高了生产效率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破坏了国民经济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中“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目的。
材料二 过去几个月来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意料。过去有些人怕社会主义这一关难过,现在看来,这一关也还是容易过的。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
材料三 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
——毛泽东(1956年)
(3)材料二中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哪一年?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分别对哪几个行业进行了改造?其方式分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指出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大会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社论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大会”是指哪次大会?这次大会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概括材料三出现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四川岳池伏龙初中)2021春部编版历史八下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期中复习)含答案
八下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的这番感慨说明了当时中国( )
A.农业发展缓慢 B.教育水平低下
C.工业基础薄弱 D.人民生活困难
【答案】C
2、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答案】B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建国以来,这一制度发挥的独特作用是( )
A.制定宪法、规划发展、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凝聚共识、优化决策、协调关系、维护稳定
C.参政议政、立法立宪、维护安全、抵抗侵略
D.颁布法典、发展经济、任免干部、制定法律
【答案】B
4、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
A.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我国经济发展高度发展,实现了现代化
D.我国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答案】B
5、一九五六年六月毛泽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词中的“一桥”指的是( )
A. 济南黄河大桥 B. 郑州黄河大桥
C. 武汉长江大桥 D. 南京长江大桥
【答案】C
6、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晴朗的日子里闪耀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的欢乐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大跃进”开始初期的信心
D.“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答案】B
7、1956年毛泽东在一次国务会议上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讲话的主旨是 ( )
A.三大改造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的实施解放了生产力
C.要集中力量发展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
D.强调国民经济要稳步协调发展
【答案】B
8、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
【答案】C
9、陈云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发言:“公私合营以后,这种情况很可能进一步发展。例如北京有个‘东来顺’,涮羊肉很有名,现在不好吃了……又如北京‘全聚德’用的鸭子……给它劳改农场养的老鸭子,烤的鸭子就不好吃了。”以上材料表明 ( )
A.进行三大改造,很有必要 B.进行三大改造,效果极好
C.进行三大改造,违背规律 D.三大改造后期,出现问题
【答案】D
10、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答案】C
11、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答案】D
12、“我们国家的任务将由阶级斗争转向向自然界开战,由政治革命转向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一个全新的任务。党的 不能不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为面对的首要问题。”横线上应填 ( )?
A.一大 B.七大 C.八大 D.九大
【答案】C
13、当时的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你认为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 )
①中共八大的召开 ②受朝鲜战争的影响
③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14、观察下面的折线图,造成1958—1960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自然灾害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15、2018年8月初,习近平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铁人”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袁隆平
【答案】A
16、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
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提高了生产效率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破坏了国民经济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中“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目的。
材料二 过去几个月来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意料。过去有些人怕社会主义这一关难过,现在看来,这一关也还是容易过的。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
材料三 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
——毛泽东(1956年)
(3)材料二中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哪一年?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分别对哪几个行业进行了改造?其方式分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指出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1)有利条件:农民普遍拥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房屋等)。不利条件:经营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2)农业合作化(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
(3)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和手工业采取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
(4)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大会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社论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大会”是指哪次大会?这次大会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概括材料三出现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答案】(1)中共八大。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问题:高速度(急于求成)、浮夸风、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举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3)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人民公社化运动。
(4)政府制定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