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全册课时训练滚动训练(四)西北和青藏地区(Word附部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全册课时训练滚动训练(四)西北和青藏地区(Word附部分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5-06 14:5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滚动练习(四)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广东中考]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每年玉米收获后,戈壁滩成为天然晾晒场,晾晒使玉米种子在短时间内快速脱水干燥。读“河西走廊示意图”,完成1~3题。
图G-4-1
1.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  )
A.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B.气候干燥、光照充足
C.经济发达、科技先进
D.交通便利、离市场近
2.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  )
A.祁连山脉的冰雪融水
B.内蒙古高原的地下水
C.大气降水
D.引黄河水
3.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对它描述正确的是(  )
①有亚欧大陆桥经过 ②气候相对两侧湿润
③地形相对两侧低平 ④绿洲农业发展基础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首都博物馆《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中介绍了“高原丝路”,它是不同时期古代西藏与中原和周边国家(地区)联系的交通网络。图G-4-2为西藏那曲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4~7题。
图G-4-2
4.高原丝路上商贾马队往来频繁的时间段为(  )
A.全年
B.3~6月
C.7~9月
D.10~12月
5.以下考古发现中,能体现西藏与南方地区在古代就有着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
图G-4-3
6.行走于高原丝路上,需要克服的困难是(  )
A.高寒缺氧
B.洪水泛滥
C.水源不足
D.冰川阻隔
7.高原丝路的挖掘说明青藏地区(  )
A.守卫着我国的东大门
B.自古与中原地区联系密切
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D.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的生命之泉,但近年来数量不断减少,据专家预测,20年后可能消失,因此加强坎儿井的保护已刻不容缓。阅读材料,回答8~9题。
8.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  )
A.河流水
B.湖泊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雨水
9.坎儿井水量最大应该在(  )
A.5月
B.6月
C.7月
D.8月
读我国某省区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图G-4-4),回答10~11题。
图G-4-4
10.该省区由东向西植被变化呈现出(  )
A.森林—荒漠—草原
B.草原—荒漠—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森林
11.适宜在该省区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放牧
B.种植甘蔗
C.制作酥油茶
D.挖竹笋
12.三江源国家公园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G-4-5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G-4-6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图。
图G-4-5
图G-4-6
材料二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均温一般在-4
℃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1)依据材料,列表比较青藏高原内部的地理环境差异。
地区
 地势特征
气候特征
最丰富的清洁能源
最主要的农业类型
青藏高原北部
地势起伏__________
气温低、降水______、
日照充足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青藏高原东南部
地势起伏________
降水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材料三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加剧,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2)依据材料,请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图。
图G-4-7
14.暑假时,某旅行社推出了从锡林郭勒经河西走廊到吐鲁番盆地的旅游线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G-4-8
(1)这条旅游线路全部穿行在__________(区域),所经之地的年降水量基本都在________毫米以下,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
(2)第一站是被誉为“黄金奶源基地”的锡林郭勒,在这里,游客可看到许多散养的奶牛。游客们担心,如果这里的奶牛数量持续增加,有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严重
C.草场退化
D.人口减少
(3)在河西走廊,游客看到了一片片绿洲。读图G-4-9,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城市和铁路多沿________分布。
图G-4-9
图G-4-10
(4)游客到达吐鲁番盆地后,看到如图G-4-10所示的景观,一直通到葡萄园,这就是著名的灌溉引水工程——________,这种引水方法可以大大减少________,从而保护地下水。
(5)从锡林郭勒到吐鲁番,途径之地都属于____________(气候类型),游客们一路走来看到的自然植被依次是图G-4-11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原因是年降水量从东向西越来越________。本地理区域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________;在有水源的河流沿岸、山麓绿洲还发展了________农业。
图G-4-11
教师详解详析
1.B
2.A [解析]
该地属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发展农业的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脉的冰雪融水。
3.D [解析]
河西走廊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山地阻挡了水汽的进入,所以气候相对比较干旱。
4.C 5.D 6.A 7.B
8.C [解析]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的集水工程,适用于山麓、冲积扇边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浅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其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9.C [解析]
坎儿井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随着冰雪融化,水量增多,地下水最丰富。7月份是我国陆地气温最高的月份,也是坎儿井水量最大的月份。
10.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被的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干湿地区由东向西变化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因此植被由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
11.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所占比例较大,草原和荒漠广布,因此适宜放牧。
12.C [解析]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三江源地区的众多湖泊起着调蓄河流水量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这里天然草场沙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少地方的溪流已经消失了。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13.(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小 少 太阳能
畜牧业 大 多或充足 水能 河谷农业
(2)融化 退化 加剧 减少 恶化
14.(1)西北地区 400 干旱 (2)C 
(3)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绿洲 
(4)坎儿井 (水分)蒸发 
(5)温带大陆性气候 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少 畜牧业 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