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课件(第1课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推荐)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课件(第1课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5-06 16:3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撒哈拉以南非洲》
第八章·第三节
第一课时
丨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丨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丨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课程标准
丨运用地图资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大陆”,“高原大陆”等称谓产生的原因,明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及环境特征。
丨阅读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分布图,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例,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奥巴马
美国首位拥有黑人血统的总统,祖籍:肯尼亚。
曼德拉
南非首位黑人总统,为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做出巨大贡献。
杰克逊
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摇滚乐手和明星中的明星。
安南
历史上首位黑人联合国秘书长,加纳人。
马丁·路德·金
美国黑人运动领袖,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黑种人的故乡
非洲部落
独特的文化习俗
制作木雕
编织工艺品
击鼓
非洲黑种人的传统鼓声
这是哪个大洲的轮廓图?
图中白色和黄色的部分分别是非洲划分的两个地区,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你知道非洲两个地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北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
读图指导
北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
划分依据
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邻大西洋
海陆位置
撒哈拉沙漠
大西洋
印度洋
找到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和刚果盆地。
找到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并读出其海拔高度。
根据以上地形区及其分布,总结本区地形地势的特点。
读图指导
埃塞俄比亚高原
东非高原
南非高原
刚果盆地
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山
5895





相当于地球周长1/6的大裂谷,景色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海拔(米)
非洲赤道地形剖面示意图
西

大西洋
刚果河
维多利亚湖
印度洋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km)
刚果盆地
东非高原
地形特征
以高原、盆地为主
地势特征
西北低、东南高
高原大陆
在图上指出赤道和南、北回归线。
你能概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吗?
根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请你推测其所处的温度带。
读图指导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热带大陆
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热带草原
撒哈拉以南非洲有“热带大陆”、“高原大陆”、“黑非洲”之称。下面是关于这些别称的叙述,请你阅读后将其别称对号入座。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也是目前黑色人种最大的聚居地。所以有_____________之称。
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是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原,无高大山脉,起伏和缓。所以有_____________之称。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跨南北半球, 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所以有_____________之称。
黑非洲
高原大陆
热带大陆
练习
肯尼亚野生动物园
这些动物为什么要迁徙?
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气候特点有什么关系?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广布。分析下图,以乍得首都恩贾梅纳为例,说说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气温:月均温20℃以上
降水:5~10月份降水多,11月~次年4月降水少
全年高温,存在明显的“干、湿”两季
雨林
热带草原
沙漠
湿风
湿季
干风
今天是个好日子!
雨林
热带草原
沙漠
湿风
干风
日子过不下去了!
干季
2. 谈谈当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当地传统民居易于搭建,适合游牧生活,遮阴效果比较好。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总量不大,茅草屋有显著的防雨功能。茅草屋通风透气,凉季暖,热季凉,防晒。
结合你所学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知识,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位于(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热带 D.寒带
2.图中,甲点所在的海域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C
B
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3~4题:
3.关于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
A.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B.从大陆中心同沿海四周更替
C.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D.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4.大多数河流的流量与流经地区降水量密切相关,图中四条河流中径流量最大的是(   )
A.甲河 B.乙河 C.丙河 D.丁河
A
C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