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现实生活的有关实例使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通过实际活动(如摸球)使学生能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随机性,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与同伴进行交流。 
3.通过游戏,让学生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数据、统计、计算)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数学核心素养)。 
重点: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可能性有大小”。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对“可能性的大小”进行定性的描述,并与同学交流;说服学生“实验结果”为什么与“合情推理”的结果不一致。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大转盘、10个分别写有0或5的乒乓球、学习记录单 
学具准备:每组一个盒子、3个标有1、2、3的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激发需求 
1.谈话:最近我遇到了一道难题,我想请你们帮帮我,行吗?学校要举行讲故事比赛,我们班杉杉、明明和希希这三位同学的演讲水平差不多,可是只有一个名额,究竟让谁去呢?你能给一个公平的解决办法吗? 
预设:投票、猜拳、抓阄、抛硬币等。 
2.引入你们的方法很棒!为了确定到底该谁去,他们三个也商量了一个方案---摸球,他们在盒子里放了3个形状、大小、颜色完全一样的球,并且在球上写了1、2、3,杉杉摸到1就去,明明摸到2就去,希希摸到3就去。 
3.猜测:我们先来猜测一下,如果从中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摸出几号球?有几种可能的结果?哪号球被摸出的可能性最大?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找学生汇报。 
预设:可能摸出1号球,也可能摸出2号球还可能是3号球; 
预设:有3种可能的结果; 
预设:三种球被摸出的可能性一样大。(相机板书:可能性一样大?) 
4.揭示课题:结果是不是你们所说的那样、到底哪号球被摸出的可能性最大?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可能性的大小”。(板书、齐读课题) 
5.过渡:刚才我们对摸球的结果进行了猜测,光有猜测是不行的,还得需要我们来验证。 
二、构建模型 
(一)验证:教学例1——等可能性。 
1.收集数据 
(1)示范:指一名上台摸、并板书 
①摸前问:在他摸之前你能确定他一定摸出几号球吗?(不能) 
②摸6次,边摸边记录。 
③摸完后指板书小结:他摸到1、2、3号球的次数这样的,那么随着摸球次数的增加,结果会怎样变化呢?我们在小组里试一试。 
(2)小组收集数据 
齐读操作要求: 
①小组分工:组长监督并组织摸球、记录员记录、其余每人轮流摸球5次. 
②每次只能摸出一个,摸之前要摇一摇、不能偷看、每次摸出的球必须重新放回去!。 
③每摸出一个球,记录员就用画“正”的方法记录它的次数,每组共摸30次。 
④完成后小组成员坐正、汇报员把数据填在电脑的表格里,比比哪组的活动过程规范、迅速。 
1号球(次) 
2号球(次) 
 3号球(次) 
 
2.分析数据、体会随机性。 
①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每组摸出1号球的次数、2号球的次数、3号球的次数不同。) 
②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吗?(引导质疑: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次数、所有的条件都相同,为什么每个号球被摸出的次数不同呢?) 
③引导:其实我们的摸球实验本身就是属于随机现象,所以它具有随机性,所以在摸之前我们不能确定到底会摸出几号球,也不能保证每组摸出每个号球的次数相一样。(板书:随机性) 
3.计算:①计算并比较两个组:计算1、2、3号球被摸出的总次数(相机板书),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②计算并比较三个组:计算1、2、3号球被摸出的总次数(相机板书),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③计算并比较全班:计算1、2、3号球被摸出的总次数(相机板书),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指3种号球的总次数说发现:看到这3个数据你想说什么? 
预设1:3个号的球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性; 
预设2:摸出每个号球的次数大致相同、可能性也大致相等。 
预设3:三种号球被摸出次数越来越接近、可能性也大致相等。 
小结:三个号球被摸出的次数接近,三个号球被摸出的可能性也大致相等。 
4.追问:从盒子中摸出每个号球的可能性为什么会大致相同呢?(引导发现每个号球的个数相等) 
预设1:因为每个号球的个数相等,所以摸出每个号球的次数大致相同。 
预设2:有3个号的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摸出的结果有3种可能,每个号的球被摸出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5.小结:每种号球的个数相等,所以被摸出的可能性是大致相等的。说明这个方案是公平的,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成功地解决了生活难题,看来我们的数学学习有用。 
(二)数学文化介绍 
1.质疑:我们这样继续摸下去,摸500次、1000次、10000次结果会怎样呢? 
预设: 
引导:①为了证明这一点,在概率论的发展历史上,曾有许多著名的数学家用“抛硬币”的实验来证明,看这是他们研究的结果。(课件出示学文化统计表) 
②我们从统计表上可以发现:实验的次数越多,正面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越接近。 
③他们把这个统计表做成了统计图,从上面我们发现:实验次数越多,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越接近。 
(三)例2:游戏---转转盘 
1.质疑: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摸球游戏,每种号球的个数相等,被摸出的可能性就大致相等,说明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板书:数量) 
追问:与数量有怎样的关系? 
2.迁移猜测:假如增加1号球的个数,那摸出几号球的可能性更大呢? 
预设:相机板书:多——可能性就大,少——可能性就小? 
3.过渡: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光有猜想还不行,还得需要进一步验证。这样吧,我们用幸运大转盘来验证。 
4. 验证:①观察:转盘上有哪几种颜色?(红色和黄色) 
②规则:转动转盘、指针落在黄色区域,我送你奖品。 
③活动:指名转(5-6名),转1圈以上。 
5. 说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红色区域最大,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黄色区域最小,指针落在黄色域的可能性最小。 
6.理解“可能性大”与“一定”、“可能性小”与“不可能”的关系 
追问: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转动一次指针就一定会落在红色区域吗?指针落在黄色区域的可能性小,指针有可能落在黄色区域吗? 
预设:不一定 
小结:“可能性大”并不找表“一定”,“可能性小”也不代表“不可能”。所以,我们可以说“一切皆有可能”! 
7.小结:因为红色区域的面积大,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就大;黄色区域的面积小,指针落在黄色区域的可能性就小,从而进一步验证“可能性的大小”的确与“数量的多少”有关系。 
三、生活中的数学(结合教材第96页第3题) 
1.还记得幸运大转盘,其实呀,在商家搞促销活动的时候也常常用到幸运大转盘。播放课件转盘,问:见过吗? 
2.上周末我去逛了一趟房地产公司,他们在搞促销抽奖活动。请你用数学的眼观察转盘、说发现。 
预设:中“三等奖”的可能性最大,中一等奖的可能性最小 
3.追问:①商家为什么这样设计? 
②如果想要中一等奖的可能性最大,你有办法吗?为什么? 
4.小结:真了不起,孩子们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问题。 
四、全课总结 
1.谈收获:这节课已接近尾声,相信你们在知识上、经验上都有所收获,谁愿意来分享一下? 
2.总结学习方法:这些收获都是通过哪些方法怎么获得的?(猜想—验证—结论) 
 
 板书设计: 
 数量 可能性 
 相等 相等 
可能性的大小 多 大 不表示“一定” 
 少 小 不表示“不可能” 
 猜想---验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