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专题十一 健康地生活1(人教版)
任课教师 班级 上课时间
复习内容 专题十一:健康地生活
中考要求 内容知识点要求传染病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理解常见传染病的类型了解免疫人体的免疫的功能了解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理解计划免疫的意义理解
复习重点 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的意义
复习难点 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
方法指导 阅读、分析、归纳、训练
教学过程 1、传染病(1)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1)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2)病因: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 ====== 病原体3)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传染源: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患该病的人或动物4)流行环节 传播途径:接触、饮水、食物、空气、生物 易感人群:5)预防:控制传染源(尽量做到“五早” )切断传播路径(搞好卫生,消除传播媒介)保护易感人群(预防免疫,体育锻炼)(2)常见传染病的类型传染病类型病原体始寄生部位主要传播途径病例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粘膜和肺飞沫、空气传播流感、肺结核、消化道传染病消化道及附属器官饮水和食物传播痢疾、甲肝、等血液传染病血液和淋巴吸血昆虫传播。乙肝、艾滋病等体表传染病皮肤和体表粘膜接触传播血吸虫病、狂犬等2、免疫(1)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1)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消除异物 第二道防线 组成: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细菌 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功能:产生抗体、消除抗原 2)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明确:抗原:病毒、细菌等异物,能引起人产生抗体。抗体:受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抗原:包括病原体,范围大。如移植的器官、花粉等相当于抗原。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疫 苗:抗原抗毒血清:抗体(2)计划免疫的意义明确: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疫苗相当于抗原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是计划免疫。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3)人体免疫的功能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功能:①抵抗病原体的侵害;②及时清除体内损伤或衰老细胞;③发现并杀伤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注:汗液、皮脂、唾液、胃酸、眼泪等物质都可以参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预防接种可以使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如,注射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
例题及解析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灭活疫苗研制成功后,已对志愿者进行接种试验,试分析,志愿者所接种的疫苗和体内所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抗原、非特异性免疫抗原、特异性免疫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抗体、特异性免疫解析:抗体是由于病原体侵入而刺激体内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疫苗能引起体内产生抗体称为抗原;产生抗体后只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因此题目中提到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
教后反思
主管检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