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2.2 滑轮
一、单选题
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为G的物体,图中a是弹簧秤,不计滑轮和弹簧秤的重力及轮与轴的摩擦,则( ??)
A.?F= G3 ,a的读数等于F?????????????????????????????????????B.?F= G2 ,a的读数等于F????
C.?F= G3 ,a的读数等于G????????????????????????????????????D.?F= G2 ,a的读数等于G
2.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和m,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相连,已知M>m,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不计滑轮质量,则( )
A.?转轴O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为(M+m)g???????????B.?转轴O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为2Mg
C.?水平地面对物体A的作用力大小为(M﹣m)g???D.?水平地面对物体A的作用力大小为Mg
3.如图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大的是(?? )
A.?????????B.?????????C.?????????D.?
4.使用滑轮或滑轮组肯定做不到的是( ??)
A.?既省力又改变用力的方向????????????????????????????????????B.?既省力又省距离
C.?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D.?不省力,但改变用力的方向
5.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手执另一端,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拉起钩码.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较小?????????????????????????????????????????????B.?F2较大
C.?F1、F2、F3的大小不能确定??????????????D.?如果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那么力F1、F2、F3做的功相等
6.在下列轻质的简单机械中,用10N的拉力能将重15N的物体竖直提起的可能是( ??)
①一个定滑轮?????????? ②一个动滑轮?????????????? ③杠杆
A.?①和②????????????????????????????????B.?①和③????????????????????????????????C.?①②③????????????????????????????????D.?②和③
7.用同一滑轮按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均为20N的A、B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提升相同的高度。已知滑轮重2N,绳重和摩擦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的拉力F乙=20N??????????????????????????????????????????????B.?利用乙种方式做的有用功比较多
C.?甲种方式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种方式??????????????????????D.?手的拉力F甲做功的功率比F乙做功的功率大
8.小明同学按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分别得到三组数据:F1、F2、F3 . 下面的几种判断中正确的(?? )
A.?F1>F2>F3???????????????????????B.?F1<F2<F3???????????????????????C.?F2>F1>F3???????????????????????D.?F1=F2=F3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滑轮 B 是________滑轮(选填“动”或“定”)它是一个变形的________杠杆, 使用它的好处是________。若不计滑轮的重力和摩擦,如果 FA=FB=50 N,则 GB=________ N。若将重物 A 向上提升 1 m,则绳子自由端向上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m,FA 做功________J。
10.如图,工人利用滑轮组将200N的重物匀速向上提升到2m高的平台上,则他所用的拉力为________N,绳子自由端向下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m.(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
11.如图所示,在滑轮作用下,物体A沿水平地面以0.2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了1米,已知物体A重100牛,拉力F的功率为10瓦,不计绳和滑轮重,则拉力F=________牛。
12.小丽同学用水平力F拉动如图所示装置,使重100N的A物体4s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了80cm,物体B重50N(物体B与A始终接触),此过程中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若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则滑轮移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物体A受到B施加的摩擦力水平向右,水平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_W。
13.在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机械模型.推动硬棒CD或EF,使它们在水平面内绕轴O转动,即可将绳逐渐绕到轴O上,提升重物G.硬棒CD是________力杠杆,滑轮B________(能/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在重物上升的过程中,轴O上增加的绳长________重物上升的高度.
三、计算题
14.有一质量为60kg、底面积是0.5m2的物体先静置在水平地面上,然后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20s内将物体匀速向上移动4m,已知拉力F的大小为400N,在此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物体静置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取g=10N/kg)
(2)拉力F做的功;
(3)拉力F的功率;
(4)动滑轮的重力。
四、实验探究题
15.小红在学习完“动滑轮省一半力的知识点”后,她觉得结论与真实情况肯定有偏差;所以她再一次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时她选择不同滑轮缓慢竖直提起 6 N的物体,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不考虑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力)
实验序号
滑轮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示数(牛)
1
1
3.5
2
2
4.0
3
3
4.5
4
4
(1)比较实验序号 1、2、3,可得初步结论:用动滑轮缓慢竖直提起同一重物时,________;
(2)实验序号 4 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________牛;
(3)根据表中信息推理,当________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重力的一半;
(4)若小红同学还想继续研究缓慢提起物体时,拉力方向对拉力的影响,则需要选择________滑轮与________重力的物体来进行实验对比(选填“相同”或“不同”)。
16.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1甲所示的钢丝钳,在如图1乙所示的图中画出动力臂L1、阻力F2的示意图.
(2)如图2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挂着一个铁块不断深入水中.由图B、C、D、E可知,铁块所受浮力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由图B、C、D可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跟________有关.
(3)由如图3所示实验可知,________,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定滑轮提升同一重物时,拉力大小与拉力方向________(选填“有”或“无”)关.
(4)如图4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N.
17.小明要测量木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木块、弹簧测力计(0~5N),底部固定有滑轮的水槽,细线及足量的水。(g取10N/kg)
(1)现用弹簧测力计测木块的重力,如图甲,示数为________N;再用细线绕过滑轮将木块与测力计连接起来,接着往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使木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木块在水中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1.6N,木块的体积为________m3 , 密度为________kg/m3 , 本实验滑轮的作用是________。
(2)小明分析发现,如果把水换成其他液体,测力计的示数就会不同,于是他把测力计的刻度改成相应的密度值,将该装置改为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计”,原测力计的1.0N刻度处应标注为________kg/m3 , 该“密度计”的刻度分布_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3)若要增大这种“密度计”的最大测量值,可以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2.【答案】 C
3.【答案】 C
4.【答案】 B
5.【答案】 D
6.【答案】 D
7.【答案】 C
8.【答案】 D
二、填空题
9.【答案】 定;等臂;可以改变力的方向;50;2;100
10.【答案】 100;4
11.【答案】 25
12.【答案】 0.1;3.6
13.【答案】 省;不能;等于
三、计算题
14.【答案】 (1)解:物体的重力大小 G=mg=60kg×10N/kg=600N
物体静置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压=G=600N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F压S=600N0.5m2=1200Pa
物体静置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1200Pa 。
答:物体静置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1200Pa
(2)解:从图中可以看到,两条绳子托着动滑轮,那么绳端移动的距离 s=2?=2×4m=8m
拉力F做的功 W=Fs=400N×8m=3200J
拉力F做的功是 3200J 。
答:拉力F做的功3200J
(3)解:根据 P=Wt 可知,拉力F的功率 P=Wt=3200J20s=160W
拉力F的功率是 160W 。
答:拉力F的功率是160W
(4)解:两条绳子托着动滑轮,那么 F=(G+G动)2
解得 G动=2F?G=2×400N?600N=200N
动滑轮的重力大小是 200N 。
答:动滑轮的重力是200N。
四、实验探究题
15.【答案】 (1)可以省力
(2)5
(3)滑轮重力为0
(4)相同;相同
16.【答案】 (1)解:找出支点,从O做F1的垂线段就是F1的力臂,过A点做竖直向下的阻力F2;如图所示:
(2)先变大后不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或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3)定滑轮不能省力;无
(4)0.2N;4.6
17.【答案】 (1)2.4;4×10?4;0.6×103;改变力的方向
(2)0.85×103;均匀
(3)换用更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换用体积更小的木块,换用密度更大的物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