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复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3-10 21:20:15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记住六大营养成分的作用。2、记住钙、铁、碘缺乏引起的疾病。 3 记住维生素A、B1、C、D的缺乏症。4、记住消化系统的各组成器官及其功能。5、理解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6、说出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适于吸收的特点。【能力目标】能理解和解决有关消化和吸收的图题、分析题教学重点:1、记住六大营养成分的作用。2、记住钙、铁、碘缺乏引起的疾病。 3 记住维生素A、B1、C、D的缺乏症。4、记住消化系统的各组成器官及其功能。5、理解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6、说出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适于吸收的特点。教学难点:能理解和解决有关消化和吸收的图题、分析题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复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道的组成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回答即时巩固:同步P32例2 P35第21、22题 巩固训练:同步P3——36第24、25题。复习训练 指导并板书:结合以上板书精讲三大供能物质的消化 通过复习这两个问题,为下面的复习做铺垫。其他题目,由学生解决。
板书设计:
糖类:主要能源物质
一、
供能 脂肪:备用能源物质
物质
营养 蛋白质:构建身体的基本物质
物质
非供能 水
物质 无机盐
维生素
口腔:唾液 唾液腺

食道
胃:胃液 胃腺 消化腺
二、 消化道 胆汁 肝脏
小肠 肠液 肠腺
胰液 胰腺
大肠
肛门
三、三大供能物质的消化
唾液 肠液、胰液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胃液 肠液、胰液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胆汁 肠液、胰液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例1、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温水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唾液、胆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 肠液、胰液、唾液
例2、血液中没有( ) A氨基酸 B 葡萄糖 C麦芽糖 D 维生素
例3、图一表示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种主要的营养物质,
A、B、C、D、E、F 分别代表各段消化道,图二表示人体糖代谢的一个主要过程,请仔细分析,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 1 2 3
淀粉 G H 血糖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图(二)
A B C D E F 图(一)
(1)图(二)中的淀粉与(图一)中的 曲线对应,G代表 ,G 首先在(一)中的[ ] 内受酶的消化作用所形成。
(2)[1]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图(一)中具有该生理功能的器官有
(填代号),[2]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图(一)中具有该生理功能的器官有
。 [3]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它发生在人体的 内。
【知识拓展】——开拓眼界,比比,我懂的比你多
我们平时吃馒头,会觉得越咀嚼越有甜味,为什么呢?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时,四位同学分别对馒头做了不同处理,具体实验操作情况如下:
姓名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处理情况
小张 ① 馒头碎屑 + 2ml 唾液 充分搅拌
小杨 ② 馒头碎屑 + 2ml清水 充分搅拌
小刘 ③ 馒头块 + 2ml 唾液 不进行搅拌
小李 ④ 馒头碎屑 + 2ml清水 不进行搅拌
⑴将4支试管都放入37°C左右的温水中保温10 min后取出、冷却,再滴加少量碘液,观察实验现象。其中不变色的是 号试管中的液体,原因是 。
⑵以唾液为变量时, 号试管和 号试管组成一对对照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⑶小李和、小张两位同学的对照实验可以说明 有助于唾液对淀粉的消化。
⑷若要设计一组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将 号试管放灾37°C 左右的温水中,另一试管放在80°C 的热水中进行对照。请你指出这一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和处理情况

【达标测评】——在学习中进步,在练习中提高
1、关于蛋白质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B人体的生长发育、细胞更新离不开蛋白质
C蛋白质还能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D 蛋白质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2、人在过度劳累晕倒时,医生或家人常给病人补充的物质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无机盐 D 脂肪
3、下列哪项不是小肠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A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 B 小肠内表面有很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 D 小肠绒毛壁薄,由一层细胞组成
4、患肝炎的病人,下列哪一过程会受到影响( )
A淀粉到麦芽糖 B 蛋白质到氨基酸 C脂肪到脂肪微粒 D 脂肪微粒到甘油和脂肪酸
5、有些对胃具有较大刺激的药物常装在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主要原因是( )
A胃对胶囊不起消化作用,可顺利经胃入小肠 B为了便于吞咽
C让药在胃中慢慢渗透出来,减轻突然的刺激 D以上几点都对
6、《齐鲁晚报》曾报道了一则消息:某患儿因自出生后一直服用一种几乎不含蛋白质的劣质奶粉,出现了头大、嘴小、脸肿的症状。利用是、所学的生物知识,下列错误的是
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B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蛋白质
C组织细胞的更新离不开蛋白质
D蛋白质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7、医生从患者的一个消化器官内抽取内容物进行检查,成分有淀粉、脂肪、蛋白质、麦芽糖,还有初步消化的蛋白质等,这个器官是 ( )
A口腔 B 胃 C小肠 D大肠
8、小明的奶奶患有糖尿病,他到超市给奶奶买饼干,他应特别注意的是( )
A饼干的生产日期 B饼干的保质期
C饼干的生产厂家 D饼干的成分
9、人体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的成分是( )
A水分 B有机物 C无机盐 D维生素
10、下列食物中吃了不会引起食物中毒的是( )
A发芽的大蒜 B发霉的花生 C发芽的马铃薯 D煮熟的河豚鱼
11、李明同学经常偏食,结果他的皮肤变得粗糙,还伴有皮下出血现象,这是由于偏食造成体内缺乏( )
A维生素A 和维生素 D B 维生素A 和维生素B
C维生素 D 维生素C D维生素A 和维生素C
12、小丽从小就特别爱喝牛奶,这样不仅促进另外她的生长发育,而且增强另外体质,因此很少患病,你知道牛奶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吗?( )
A维生素A、 钙 B蛋白质、 糖类
C蛋白质、 钙 D维生素A 、 糖类
13、小东患了重感冒,发烧快一个星期了,体重明显下降,请问他体内的有机物消耗量最大的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 脂肪 D 水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试管 实 验 设 计 滴加碘液后的现象 分析原因
1号 馒头块+2ml唾液,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
2号 馒头屑+2ml唾液,搅拌,37℃水浴10分钟
3号 馒头屑+2ml清水,搅拌,37℃水浴10分钟
4号 馒头屑+2ml唾液,搅拌,(60℃或10)℃水浴10分钟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先填写实验现象,然后回答问题)
试管 实验设计 滴加碘液后的现象 分析原因
1号 馒头块+2ml唾液,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 周围不变蓝中间变蓝 馒头块周围的淀粉被唾液分解了,中间的淀粉没有被分解。
2号 馒头屑+2ml唾液,搅拌,37℃水浴10分钟 不变蓝 馒头屑中的淀粉全部被唾液分解了
3号 馒头屑+2ml清水,搅拌,37℃水浴10分钟 变蓝 清水对馒头屑中的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4号 馒头屑+2ml唾液,搅拌,(60℃或10)℃水浴10分钟 变蓝 唾液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对淀粉起消化分解作用课题:人体的营养(复习课)
复习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3、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5、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6、通过“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的对比实验,认识酶对营养物质的作用。复习重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对人体的作用;2、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5、学会处理实验中多个变量的情况;6、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食品安全。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情境引入:西瓜子历险记 有件事想起来就让我不寒而栗。一天,我稀里糊涂地进入了一个洞穴,进去以后我后悔了:又闷又热,脚下泥泞不堪。我转身想走的时候已经晚了,门已经关了。在我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让我粉身碎骨,一个软体动物不停地推搡着我,使我感觉天旋地转。我奋力挣扎。冲破了一道关卡,算是躲过一劫,结果又跌入了“万丈深渊”,这里像一个集中营,还下着“酸雨”,。后来我钻进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又差点儿钻研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地,又遇到了一些令我窒息的臭家伙。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跟它们混在一起。这一刻,我真正明白了痛苦的滋味。还好,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我又重见了光明,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时至今日,我仍然不知我去了哪里?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无机盐、维生素的有 关缺乏症2、合理膳食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总结:复习了人体的营养合理膳食,及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布置:在下节课前完成同步上的会做的相应题目。明确下节课内容:处理相应题目及三大功能物质的消化。 一名学生讲故事回答: 1、去了哪里?故事的主人公是谁?2、洞穴是什么?3、为什么说又闷又热?4、又为什么泥泞不堪?5、使“我”差点粉身碎骨,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是什么?6、“软体动物”是什么?7、“关卡”是什么?8、“万丈深渊”是什么?9、“集中营”比喻什么?10、为什么会有酸雨?11、又长又窄的“迷宫”是哪里?12、为什么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13、死胡同是哪里?14、遇到一些臭家伙是在哪里?15、通过什么结构又重见光明了?回答参考顺口溜复习即时巩固:同步P36第26题。学以致用:为父母设计一份午餐食谱。看教材中的提示:2、3即时巩固:同步P35第23题处理本题时就把同步的P32第3题解决了。 引入课题并了解学情。投影标题:西瓜子历险记通过分析故事,了解学情。由此总结出消化道的组成并板书:给予鼓励性评价由故事中的物质消失,引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精讲板书: 糖类:主要能 源物质 供能 脂肪:备用能 物质 源物质 蛋白质:构建 身体的 基本物质 营养 水物质 非供能 物质 无机盐 维生素几种无机盐及维生素的缺乏症比较难记,提醒学生注意方法并提出参考。投影:人体缺乏相应无机盐的症状:缺钙易患疏松症,小儿出现佝偻病。成人缺碘甲状肿,幼儿要患呆小症。婴儿缺锌食不振,生殖发育要缓行。血红蛋白铁组成,缺少就患贫血病。人体缺乏相应维生素的症状:缺A眼睛怕天黑 缺B1容易得脚气(VB1——联想美术课上画的脚丫,字母B与脚丫形似,就很容易与“脚气病”联系在一起;B1中的“1”象一条神经,学生就很容易与“神经炎”联系在一起。) 缺C坏血很容易(VC——如果把O看成血管的横截面的话,C就是一个破裂的血管,与“坏血病”联系在一起。) 缺D缺钙一样地(VD——字母D看起来象一个驼背,与“佝偻病”联系在一起。)提示:结合平衡膳食宝塔师生共同解决。 从故事入手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由故事《西瓜子的旅行》引出并板书:唾液、 37℃、牙齿、舌为后面复习: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打基础该引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基本都能回答出来。结合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由营养缺乏症引出合理膳食。
板书设计: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37℃、牙齿、舌
口腔:唾液

食道
胃:胃液
一、 消化道 胆汁
小肠 肠液
胰液
大肠
肛门
糖类:主要能源物质
二、
供能 脂肪:备用能源物质
物质
营养 蛋白质:构建身体的基本物质
物质 水
非供能
物质 无机盐
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