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 课件(幻灯片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2《礼记》二则 课件(幻灯片3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6 15:0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虽有嘉肴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背诵课文。
2.感受两篇文章条理清晰的说理,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
3.体会两篇文章蕴含的道理,明白学习道德礼仪的重要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新课导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实践出真知。这条真理被历代人所认可,它出现在好多作品中,同样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也蕴含有这样的道理。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今本为东汉郑玄注本。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礼记》简介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比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多年。《学记》约成篇于战国后期。《学记》全文共20节,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它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
汉代开始,把《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
唐代把《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穀梁传》《左传》与《诗》《书》《易》称为“九经”。
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宋代又将《孟子》列入,这十三部儒家经典称为“十三经”。
嘉肴(

自强(

兑命(

学学半(

教学相长(

yáo
qiǎng
yuè
xiào
zhǎng
字词积累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整体感知
点击播放
课文翻译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美味的菜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所以
不通,理解不了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有些知识)理解不了。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
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同“敩”,教导
表示推测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虽有嘉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内容探究
中心论点:教学相长。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做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看,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合作探究
3、“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深化主旨。《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大道之行也
R·八年级语文下册
新课导入
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由来,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矜寡孤独(

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



guān
fèn

字词积累
整体感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点击播放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施行
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举有贤德的、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
(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与(jǔ),通“举”,选举
课文翻译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因此
动词,以……为亲
动词,以……为子
抚养
同“鳏”,老而无妻
女子出嫁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职分,职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


造反害人的事
兴起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有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1.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内容探究
2.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内容有:选贤任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职,行为皆出于公心;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讲信修睦
男有分,女有归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合作探究
1、文章从哪几方面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特征?
(1)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社会上亲如一家,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得到适当的安排;社会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保障。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有稳定的职业,有安定和睦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应珍惜劳动产品,无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辱。尽全力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更不会据为己有。
2、如何理解和评价“大同”理想?
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这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崇高目标,两千多年来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为之奋斗的目标。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大同”理想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孔子:大同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虽有嘉肴》
例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分析:用类比论证,引出议题。
《大道之行也》
例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分析:对偶精严,音韵(平仄)相对,简洁凝练。
学学半
“学”,通“敩(xiào)”,教导
词句巩固
通假字
选贤与能
“与”,同“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同“鳏”,老而无妻。

其此之谓乎
副词,表推测,大概
不知其旨也
代词,指嘉肴
故人不独亲其亲
副词,只是
名词,老而无子

一词多义
更多教学资源淘宝:微信jingshijiaoyu168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词类活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子: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
书P120
积累拓展四
古今异义
A.弗食,不知其旨也。
B.其此之谓乎?
(判断句,“也”表判断)
(宾语前置,宾语“之”前置,
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
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