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热情,感受驾驶雪橇奔驰雪地的欢乐气氛,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情境创设、参与式聆听、模唱、旋律对比、师生间的音乐互动实践等方法,让学生形成对音乐旋律的记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3.用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雪橇》,唱准带有切分节奏、附点音符的旋律。
教学重点
用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雪橇》。
教学难点
1.掌握歌曲中难点句型的正确演唱:
2.运用弹跳的感觉进行演唱。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手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
(一)情境导入、发声练习:
教师导语:“同学们坐过小汽车吧?你能用手势比划出汽车在连绵起伏的山上行驶的样子吗?”(学生手势比划,教师参与并评价。)
①教师演唱旋律并用手势表现高低起伏的感觉:
(学生聆听,感受旋律中的切分音节奏,有连贯与跳跃的明显对比,能够体现出小汽车从高处俯冲的感觉。教师引导感受并评价。)
设计意图:架设虚拟情境,使学生感受起伏的旋律,并为之后的歌曲学唱构建旋律印象。
②PPT演示旋律动画,出示难点句
③师生合作,分句演唱以上难点句。
设计意图:以教学无痕的理念贯穿难点句子的突破,提前单独解决难点句以达到歌曲顺利演唱的教学目的。
(二)出示图片,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冬天的北方,小朋友们有这样一种交通工具,搭乘它出行去滑雪的感觉比乘坐小汽车更加刺激、有趣,它叫做小雪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雪橇》,这是我国的作曲家专门为小朋友创作的歌曲。”
(教师出示课题板书,播放PPT小雪橇图片并介绍作品及雪橇。)
(三)歌曲聆听,构建音乐形象
1.初听歌曲,感受意境
(学生安静地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境。)
交流感受,升华体验
设计意图:初次聆听,安静感受歌曲意境。
2.二次聆听,加深感受
(教师运用手势引导学生分组分乐句起立与坐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起立与坐下的律动方式,分乐句体验歌曲,感受歌曲轻快、愉悦的情绪。
3.三次聆听,丰富音响效果
(随机选择三位同学运用手铃进行伴奏。)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有节奏地拍手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三次聆听,构建情境;手铃伴奏,丰富音响。
4.四次聆听,直观感受
(教师范唱并运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情境,学生聆听教师范唱并视谱。)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展示个人专业技能,使学生四次聆听歌曲并视谱,熟悉歌曲旋律。
5.五次聆听,形象记忆
(三名学生运用手铃伴奏,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并表演,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了解与感受歌曲意境。)
【设计意图:五次聆听,形成记忆。直观感受,形象表现。】
(三)歌曲学唱,亲身体验:
1.歌词朗读,奠定演唱基础
(1)教师带读第一段歌词
在带读中渗透难点句演唱教学。教师采用对比法对难点乐句“它能载着我雪地飞快跑”进行巩固教学。
(PPT出示旋律,教师示范对比旋律,学生听辨区分乐句并回答。)
(师生反复、正确地演唱第②乐句两处附点节奏。)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并分辨附点切分节奏,渗透基础乐理学习。
(2)熟悉第二段歌词
(教师分句带读第二段歌词;师生分句接读第二段歌词,同时运用肢体动作展现第二段歌词意境。)
2.旋律模唱,形成概念:
(1)教师伴奏并分句带唱第一乐段,学生模唱。
(2)教师伴奏学生完整、连贯地演唱歌曲第一乐段。
(3)难点节奏及旋律解决
师:
“同学们知道火箭升空是什么速度吗?”
(生:“咻!/嗖!??”)
师:
“没错!‘好像那驾火箭飞翔在云霄’(师范唱并用手势辅助)。”
设计意图:“好像那驾火箭飞翔在云霄”此乐句旋律起伏较大,教师从歌词意境入手,启发学生由驾火箭冲上云霄的感觉进行大跨度旋律演唱指导。在歌词朗读时渗透难点句教学,为后面的歌曲学唱做准备。
(4)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
(5)师生合作轮唱第二段,了解乐段塑造的趣味情境。)
(6)①师生互换乐句,再次合作
②难点解决:
师:“这样有趣的场景把谁给逗乐了?(小朋友)就是‘逗得那小朋友拍手哈哈笑’(唱并用手势辅助)。”
(学生齐唱难点句)
(四)巩固练习:
1.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巩固练习。
2.学生分组分句接唱歌曲,并在相应乐句做起立/坐下律动。
巩固练习,在接龙演唱歌曲的同时,让学生在相应的乐句起立或坐下,呼应二次聆听环节中,运用起坐方式感受作品。
3.教师运用情境描绘与情感渲染,引导学生在打击乐器手铃的伴奏下,在演唱中表现出歌曲意境及情感。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评价,注意歌词意境的引导感受及乐句演唱的强弱对比处理。
(五)拓展延伸:
1.学生聆听外国作曲家安德森的《雪橇》,感受其与《小雪橇》二者在音乐情绪上的共同点。(学生谈谈二者共同点。)
学生通过聆听与对比,感受二者的异曲同工之妙,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总结展示:
师:“欢乐的时光不要让它停下,音乐又一次响起,让我们带上美妙的歌声,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再次踏上这充满趣味的音乐之旅!”
(学生运用肢体和歌声表现歌曲,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设计意图:运用语言情境架设,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演唱。回味歌曲意境,深化歌曲情感,运用肢体语言助于歌曲演唱表现。
三、结束课堂:
教师引导学生肩搭肩表演并离开教室。
设计意图:以歌曲演唱情境结束课堂,使课堂教学意犹未尽,歌曲情感得到有效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