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了解乐曲的欢快情绪。
2、能随乐进行身体的律动以及打击乐器的参与,体验乐曲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的音乐风格,能随乐律动,并用简单的节奏为乐曲乐段伴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二、乐曲欣赏
1、聆听全曲,分析乐曲情绪。
(1)带问题聆听: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是什么?你能记住其中的某个片段吗?
生:
师:欢快的。
(2)其中有个片段在整个乐曲中出现了几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是哪一段吧。(播放第一主题)
2、播放第一主题。
(1)播放第一主题,带问题聆听。
师:让我们带着微笑来听听这段音乐吧!
你还听到了什么特别的声音?
他们是在什么地方散步呢?
生:
(2)再次聆听,模仿动作。
师:你觉得下面哪副图片更像是小主人走路的样子呢?
师:小主人天天和小狗自由自在,轻松愉快的在林间小路上散步。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跟着老师来模仿小狗和主人散步的动作吧。
(全体起立,一起模仿)
老师旁白:小主人天天和小狗轻松自在地走在林间小道上,走着走着,小狗看到了一只蝴蝶在飞舞,它赶紧追了过去。蝴蝶飞走了,小狗和天天有继续在林间小道上散步。
3、聆听全曲,当听到第一主题时随音乐律动。
师: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只是今天听的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主题,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把整首乐曲欣赏一次,当你听到熟悉的音乐的时候就站起来模仿小狗和主人走路的样子,听到不熟悉的音乐时,请你坐下。
4、聆听第二主题。
(1)、第一次带问题聆听。
问:这段音乐是怎样的音乐情绪,它描写了天天和小狗在哪里散步?
生:
师:小狗和小主人走到了大街上,我们仿佛还能听到马路上汽车鸣笛的声音,在大街上可热闹了,天天和小狗左看看右看看,开心的玩起了游戏。
第二次聆听音乐,学生随音乐律动。
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和他们一起来为他们拍打节拍吧。
(3)用打击乐器为第二主题伴奏。
师:看到我们玩得这么开心,小乐器们也想加入我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乐器呢?
生:碰铃、竹筷。
师:老师这里有两种节奏型,同学们看看他们分别适合哪种乐器来击打呢?
A、X — | X — ||
B、X X | X X ||
生:
师:真棒,现在老师就请个同学和老师一起来为他们伴奏。
师:我们一起用碰铃、和竹筷来为乐曲伴奏吧,老师先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每个小组请分配好任务,谁演奏碰铃,谁演奏竹筷。然后先用手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表现得好的,等下老师就让他们上来用这两种乐器来伴奏。
(4)小组展示第二主题。
师:其实打击乐曲无处不在,同学们找找你身边都有哪些可以作为打击乐器,请同学们一起用老师出示的这两条节奏为他们伴奏吧。
4、聆听第三乐段
师:接下来让我们听一段音乐,同学们说说它和我们前面听的哪段音乐很像?乐曲的结尾出现了什么声音,描写了什么?
生:
师:是的它和第一主题很像,你还听到这是这首乐曲的最后一段音乐,细心的同学可能注意到,在整首乐曲的结尾,还出现了小主人的口哨声和小狗的叫声,你能够猜出来他们是在干什么吗?
生:
师:小主人走到了家,突然发现小狗不见了,就吹了声口哨召唤小狗,小狗赶紧汪汪的叫着答应着主人跑进了家门,原来,小狗钻到了旁边的草丛里了呢。
5、分析乐曲结构
师:听到这里,我想同学们都已经知道这首乐曲的结构了。小主人带着小狗出门散步,轻松自在的走在林间小道上,小狗还不忘记追逐飞舞的蝴蝶,接着他们来到了大街上,开心的玩起了游戏,他们又开开心心的吹着口哨散步回家了。所以就构成了ABA的结构。
6、聆听全曲,随音乐律动
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用你的动作来表现整首乐曲吧,在听到第一主题的时候,和老师一起来模仿小主人散步的动作,在听到第二主题的时候,用你手中的打击乐器为他们伴奏
7、为乐曲起名,作者介绍。
根据你听到的内容,你能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吗?
出示乐曲名字、作曲家、分析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