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祝福》
学唱歌曲《举杯祝福》(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举杯祝福》,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举杯祝福》。运用舞蹈表演帮助学生体验歌曲的内容。
3.让学生在唱歌、表演和伴奏等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举杯祝福》
教学过程:
1.导人
(1)师:请同学们欣赏《爱我中华》。(播放《爱我中华》视频)
(2)师:同学们,刚才欣赏了歌曲《爱我中华》,请想想:这首歌曲主要表达了什么内容?
(3)生: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园,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4)师:今天我们要接触的《五十六朵花》这一单元是从低年级延伸到高年级的主要内容。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除汉族外的五十五个民族都称为少数民族,他们中有很多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舞蹈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从我们学习音乐的角度来看,学习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实在是太有必要了,在此之前,我们已经了解和学习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在这里,老师给大家唱几首民歌,请同学们猜猜,我唱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同时我再做几个舞蹈动作,请大家想想,我跳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动作?
(5)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并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互动。
2.学习课外知识
(1)师:我表演的内容大家都猜出来了,看来同学们比较熟悉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下面,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一首乌兹别克族的民歌《举杯祝福》,首先我要问问大家,谁了解这个民族?
(2)生甲:介绍乌兹别克族的生活习俗。
(3)师:补充有关乌兹别克族生活习俗的资料。
(4)生乙:介绍乌兹别克族的服饰特点。
(5)师:补充有关乌兹别克族的服饰资料。
(6)生丙:介绍乌兹别克族的乐器特点。
(7)师:补充有关乌兹别克族的乐器资料:“都它尔、弹布尔、手鼓”。
3.节奏练习
(1)师:一提到手鼓,就会让我想起它特有的节奏,同学们想感受一下吗?
(2)学生集体回答:想。
(3)师:请跟老师一起拍打:并进行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
(4)生:随着老师的引导练习拍打节奏。
4.学跳舞蹈
(1)师:同学们拍打着这种欢快的节奏,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呀?
(2)生:有一种想要跳舞的欲望。
(3)师:对了,刚才老师跳了一个什么民族的舞蹈动作?
(4)生集体回答:维吾尔族(新疆舞)。
(5)师:真不错,那么,谁会跳乌兹别克族的舞蹈?给大家展示一下。
(6)生甲:我会,并上台展示。
生乙:我会,并上台展示。
(7)师:好,请大家跟老师学习几个舞蹈动作。
(8)生:集体模仿老师的动作。
5.聆听歌曲
感受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1)师:大家了解了乌兹别克族特有的节奏型和它富有特色的民族舞蹈动作。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的民歌《举杯祝福》,请同学们完整地聆听一遍这首歌曲。
(2)生:认真地聆听歌曲,感受其旋律美。
(3)师:在听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哪些新名词?
(4)生甲:老师,我不明白“别比亚拉”是什么意思?
(5)师:“别比亚拉”是举起酒杯表示欢呼的意思。
(6)生乙:老师,我不明白“亚夏”是什么意思?
(7)师:“亚夏”是表达问候的意思。比如说:你好,大家好,很好。
(8)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绪?
(9)生甲:这首歌曲主要表达了各族人民欢聚在一起,怀着共同的理想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所以,我觉得它的情绪是活泼欢快的。
6.熟悉歌词
朗读歌词,解决节奏难点。
(1)师:请同学们带着活泼欢快的情绪,富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歌词。
(3)师:同学们朗读得这么有感情,老师都想唱一唱了,这样吧,我给大家唱一遍。好吗?
(4)学生充满热情地聆听老师的范唱,并用手拍打节奏为老师伴奏。
(5)听了老师的演唱,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前面提到的节奏型?
(6)生:有。
(7)师:请同学们在地板上像拍手鼓一样来拍打这个节奏。
(8)生:集体练习节奏。
7.学唱歌谱
解决音准和吐字。
(1)师:同学们节奏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就带着活泼欢快的情绪用哼唱歌曲的旋律至第一个反复记号处的节奏对比。
(2)生:集体用“Lü”哼唱旋律。
(3)师:再用“Lu”哼唱歌曲的旋律至第一个房子处。注意:节奏对比。
(4)师:请用“La”哼唱歌曲的旋律至第二个房子处。注意:结尾的“哎”是四拍半。
(5)师:请大家试着跟琴用唱名演唱歌谱。
(6)生:学唱歌谱。
8.学唱歌曲
填词演唱,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师:请同学们随旋律填词歌唱第一段。
(2)生:随琴演唱歌曲第一段。
(3)师:指出学生歌唱时出现的问题(包括音准、力度、速度、情绪的处理等)。
(4)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唱一遍第一段歌词。
(5)师:请同学们随旋律填词歌唱第二段。
(6)生:随琴演唱歌曲第二段。
(7)师:同学们在演唱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特殊的记号?
(8)生:下滑音和重音记号。
(9)师:示范下滑音和重音记号的唱法。
(10)生:模仿老师下滑音和重音记号的唱法。
(11)师:请同学们带着欢快的情绪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
(12)生:同学们满怀着欢快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歌曲。
9.趣味活动
(1)师:请大家为歌曲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2)生:请某某同学领唱,其余同学齐唱。
(3)师:很好,我们来演示一下,注意齐唱时调整气息,音色要柔美,领唱的同学不要喊唱,不要紧张。
(4)生乙:领唱,其他学生齐唱。
(5)师:同学们合作得很好,配合也比较默契,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同学们分成三组,讨论后进行展示,并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表演奖。
(6)生:各小组进行讨论并表演。
(7)师生共同评价这三组表演。
10.课堂小结
(1)师:同学们的表现很优秀,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就学到这里,想想看,这节音乐课,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生甲:这节音乐课,乌兹别克族的服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了解到少数民族独特的服装特点。
生乙:我感到乌兹别克族的乐器很有意思,让我了解了我国还有很多具有民族特点的乐器。
生丙:这个歌曲的节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丁:我喜欢这个民族的舞蹈。
……
(3)师:乌兹别克族的歌舞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同时,我们也初步了解了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但这仅仅是开始,请同学们在课外继续收集有关56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资料。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五十六朵花》这个单元。同学们,再见。
(4)生:老师,再见
《举杯祝福》教学反思
歌曲《举杯祝福》是一首很欢快的新疆乌兹别克族的民歌。乌孜别克族民间音乐曲调优美、节奏明快。乐器种类很多,其中都它尔、弹布尔、手鼓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在学习歌曲之前我先对歌曲的地域特点以及代表性的乐器进行了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接下来开始进入了正式学唱阶段,首先是初步听赏,然后提出问题,歌曲的情绪怎样?学生在听完之后多数都能回答出歌曲的情绪是热情奔放的。这就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视唱歌曲后,我说道:“热情奔放是新疆民歌的特点,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大家想一想,这首歌曲怎样体现这种热情奔放的情绪的?可以从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分析。”说完后,学生开始分小组讨论了,经过讨论和我的提示,学生总结出以下特点:
1、运用了较多的附点音符。
2、速度稍快。
3、力度较强,特别是第二段的“嘿”把情绪推向高潮。
4、音乐的结构比较工整。
5、节奏具有舞蹈性。接下来我就让同学们注意这几个方面,然后就能表现出歌曲热情奔放的情绪了。
接下来再次深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学习音乐内容并更好地表现音乐。例如:
1 、谈感受,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从速度、情绪、力度、节奏等方面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2、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歌词、歌谱分开教学的方法,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降低学生学习乐谱的畏难情绪,通过哼唱旋律------填唱歌词,把乐曲分为两部分来教唱,第一部分采用教师帮扶的方法来学习,注重学法的指导。第二部分采用“放”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利用典型节奏,以小组为单位随琴学唱。
3、 多种形式演唱、表现歌曲。通过学生自信的演唱,发展学生的表现潜能,使其受到“美”的情感陶冶。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核心,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音乐的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同学们似乎已经被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所感染了,在我给他们开始那个歌曲的范唱时,有的同学已经开始跟唱了,其实多数同学对这首歌曲并不陌生,只是有部分同学对这首歌曲的情绪表达的不是很到位,所以在接下来的学唱环节中,我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表达歌曲的情绪。在学生对这首歌曲已经掌握的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对这首歌进行了各种演唱形式的设计。
整节课下来,感觉同学们的状态非常好,而且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但是有个别同学表现的不积极,其实这种情况在每节课上都会有发生,在以后的课堂中,需要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尽量能够让所以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这堂课不简单的是一堂音乐课,而是大胆地溶入了节奏,填歌词,多种演唱形式等,把同学们的潜能都大胆地挖掘了出来,让同学们又一次自信地找到了自我,各自都尝试到创作及表演的甜头,更加增进了同学们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它开发的不仅是音乐智能及身体运动智能以及其它多方面的智能,它培养得更多的还是同学们的大胆的探索及尝试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