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8.1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8.1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5-05 23:0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
(3)知道二力平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2)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二、重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初步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难点:纠正自身已有的错误观点,正确认识没有力物体还能运动,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三、实验器材:木板、玻璃板、棉布、小车、斜面
四、教学思路: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表象——“没有力,物体不能运动”出发,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再现现象,形成正确认识,没有力,物体还能继续运动。最终停下来,不是不受力,而是受到阻力,引出探究话题: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猜测,如果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得越远。通过实验,记录现象,进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如果绝对没有阻力,运动的物体速度不会减小,将永远运动下去,贯穿科学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通过实验与理性分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揭示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并能试着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分析简单的实际现象。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课前预习,创设画面,如果我们不去推原来静止的小车,他就不会运动;小车运动后,如果不继续推它,它就会停下来,小明得出:没有力物体就不能运动。你赞成他的观点吗?
师:演示再现情境,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推动静止的小车,变运动,撤去推力,小车停下,没有力物体不能运动。你同意小明的观点吗?同意的请举手。
师:很好。你们的观点同早在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的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样,认为:如果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停下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师:但是事情真是这样吗?谁敢挑战权威,请说说你的看法。
生:不对,运动的物体,不推它,不是马上停下来的。还在运动。
师:你能不能从生活中举一个例子说明你的观点。
生:玩滑板车时,两脚离地后,还可以滑行一段距离。
师:很好。再请一个同学,你支持谁的观点?
生:支持自己同学。
师: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进一步说明?
生:踢出去的球会继续向前运动。
师:很好,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情境,如运动的自行车,脚不踩脚踏板,车还在向前。手不再推推车,推车还在运动。可见,没有力,物体还能运动。
师:但最终,运动的物体为什么停下来了呢?
生:受到阻力。
师:对了,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不是不受力,而是受到力,受到的是阻力,阻碍运动,速度变小,最后停下来了。同学们敢于挑战权威,你已经达到伽利略的水平。伽利略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你们跟伽利略一样,发现了不易直觉的摩擦阻力,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探究话题
师:刚才同学举例,足球踢出去,脚不再施力,球还在向前滚。如果足球一次在草地上滚动,一次在水泥地上滚动,哪一次速度减小得快?哪一次运动得远?为什么?
生:草地上阻力大,物体速度减小得快,马上停下。水泥地上阻力小,运动得远。
师:如果水平面阻力更小呢?足球会滚得更远吗?
生:是的。
师:看来阻力对物体运动有影响,我们就进一步探究这个话题。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大胆猜测:阻力小,运动得远。
师:同学们你现在如果就是伽利略,要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何验证你的猜想?提供实验器材——木板、玻璃板、棉布、小车。请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展示。
生:不同水平面的材料,改变阻力大小,让同一辆车以同样的速度开始运动,记下停下的位置,比较路程长短。
师:为什么要以同样的速度开始运动?
生:控制变量
师追问:怎样控制小车开始速度一样?
生:可以用一个斜面。
师从课桌下把斜面拿出来
生:让小车从同样的斜面滑下,保证水平面的初速度相等。
师:很好,按照你们设计的方案我们进行实验。
(三)提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兴趣
水平部分材料
小车所受阻力的情况
小车运动的路程
1 棉布 较大 较近
2 木板 较小 较远
3 玻璃板 最小 最远
得出结论:阻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
推理:绝对光滑,阻力为0时,小车会永远运动下去,作匀速直线运动。
同学们通过实验,加以科学推理,有了重大突破,认识“没有力,运动的物体会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也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得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水平面上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一速度运动下去。
(四)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条件:一切物体,不受力。结论: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五)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解释简单现象
说明:“一切物体”指宇宙天地间所有物体,“没有力的作用”是理想情况,“或”指什么时候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时候静止,要看原来的状态。
这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不是实验的直接结果。世界上没有真正不受力的物体,但大量的事实可以论证这一定律是正确的。物体受到平衡力时,相互作用力互相抵消,相当于不受力,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不受力而运动很远的物体,在外太空从宇宙飞船抛出去的物体可以飞得很远。
课堂检测: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
A.单纯的实验方法 B.单纯的推理方法
C.数学推理的方法 D.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2.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同时消失,据_______ 可知它的速度将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华用400N的力拉着一个木箱在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当木箱速度达到3m/s时,拉着木箱的绳子突然断了,此时木箱将在水平面上做______运动,木箱的速度为____.
4.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当地球对它的吸引力突然消失,不计阻力,它将( ) A.继续作圆周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竖直向下运动 D静止在空中
师:一切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它的前一部分很好理解,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去推拉它,它永远在那里静止,关键是理解定理的后半部分,没有力物体还能运动,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