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高分必刷卷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75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
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
1.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处应填入(
)
A.朱元璋称帝
B.蒙古灭金
C.李自成起义
D.签订《尼布楚条约》
2.明朝废除丞相,设三司、六部和厂卫制度,其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管理监督
B.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C.提高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权力
3.大型电视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引起了观众的关注。下列叙述与纪录片史实相符的是(
)
A.明太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B.郑和最远到达地中海西岸
C.郑和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
D.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从北京出发
4.明朝官员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如下史实中,表明徐光启“精晓农学”的是(
)
A.译《几何原本》
B.译《测量法义》
C.撰《制火药法》
D.著《农政全书》
5.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清朝(
)
A.巩固皇权的军事手段
B.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
C.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D.重视发展经济的表现
6.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元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
7.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地区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还要靠朝廷供养,不如放弃台湾岛。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说,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台湾虽然边远,却是沿海要害之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主要目的是(
)
A.接受中原文化
B.发展海外贸易
C.巩固东南海防
D.促进台湾发展
8.下列明清小说中,以故事为线索,通过家族兴衰变化来揭示封建社会衰亡命运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9.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10.下面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
)
A.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11.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的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据此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清朝时苏州人口众多
B.清朝苏州商业繁荣
C.乾隆年间苏州地价上涨
D.乾隆年间苏州农业发达
12.祝勇在《故宫记》中写道:“所有的辉煌都来自宫殿,而宫殿阴影中军机处值房,只是一群官僚的临时栖身之所,一个存放牵线木偶的仓库。”这体现了清朝(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
C.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D.思想控制的加强
13.2011年由CCTV记录频道首播的专题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这个已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纪录片中涉及的城市是(
)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上海
14.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反映出(
)
A.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B.作者对旧制度和传统礼教的批判
C.作者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D.作品对人民的反抗精神予以肯定
15.“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
A.魔术
B.绘画
C.戏剧
D.杂技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请把下面学习卡片中的内容补充完整。(6分)
(2)请根据下面表格中的主要内容及特色的描述,写出相对应的文学名著。(4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17题10分,18题10分,共20分)
17.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政策出现了新的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材料二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材料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有哪些。分析其航海壮举的历史意义。(3分)
(2)
材料二体现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3分)
(3)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戚家军抗倭胜利的原因。(2分)
(4)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家对外交往的因素。(2分)
18.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和保证,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图中的印章体现了清政府对哪一地区的管理?请列举清朝在该地区的管理措施。(4分)
(2)
图三描绘的事件结束后,清朝设置哪一职位管理该地区?(1分)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3)
材料二的内容出自郑成功至荷兰总督的信函,如何评价郑成功?(2分)
(4)
列举清朝为了巩固东北边疆地区的安全所作的重大斗争以及结果。(2分)
(5)
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对现在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1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典型历史现象对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以“人物·事件·社会”为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进来完成探究任务。
任务一
【重要人物篇】(6分)
(1)在下面两组中各选一个人物,简介其所承载的历史价值。
任务二
【重大事件篇】(4分)
(2)如何评价①事件?你对②中梁启超的话是怎样理解的?
任务三
【历史现象篇】(5分)
(3)从A到B再到C,中国对外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
综合测评卷
1.A
[解析]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故选A。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蒙古灭金是在1234年,李自成起义是在16291645年,签订《尼布楚条约》时间是在1689年。选A。
2.B
[解析]明朝废除丞相,设三司、六部和厂卫制度,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B符合题意。
3.C
[解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与电视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史实相符的是选项C。
4.D
[解析]《农政全书》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类。《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题干选项中表明徐光启“精晓农学”的是《农政全书》。选D。
5.B
[解析]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东南海防。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清朝时,乾隆帝在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管辖。故题干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清朝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选项B符合题意。
6.C
[解析]明末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选C。
7.C
[解析]根据题干“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台湾虽然边远,却是沿海要害之所在”可知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巩固东南海防,选项C符合题意。
8.D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明清小说中,以故事为线索,通过家族兴衰变化来揭示封建社会衰亡命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D符合题意。
9.C
[解析]根据题干“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以上内容属于对内巩固统治和对外抗击外来侵略,选C。
10.D
[解析]题干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对比,属于经济发展的数值,选D。
11.D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题干“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的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可以得出清朝时苏州人口众多、商业繁荣、地价上涨,但没有涉及农业发展的信息,选D。
12.B
[解析]题干描述对象为军机处。根据所学可知,雍正时期设立的军机处是君主集权强化的表现,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思想控制的加强,A、C、D三项不符合题意。选B。
13.C
[解析]根据题干“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城市为广州。选C
14.B
[解析]根据题干“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可知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与否定态度,选项A、C、D符合对《红楼梦》作品的评价,但与题干无关。选B。
15.C
[解析]“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中国戏剧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戏剧是一门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了清代,进入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故选C
16.
(1)①春节②元宵节③关汉卿
(2)①《三国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②《水浒传》③《西游记》④《红楼梦》
【解析】
(1)在宋代,今天的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元旦前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全家守岁到天明。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从诗句“爆竹声”“总把新桃换旧符”等词语,可以看出描述的是过春节的情景。从诗句“元宵佳节”可以看出描述的是过元宵节的情景。故①填春节,②填元宵节。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故③填关汉卿。
(2)《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另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书中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西游记》出现于明代中期,作者是吴承恩,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作者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故①填《三国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②填《水浒传》;③填《西游记》;④填《红楼梦》
17.
(1)条件:社会安定,国力雄厚;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的支持。
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并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的机会,脱离世界发展潮流,在世界发展进程中逐渐落后。
(3)原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抗倭的坚定决心;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任答2点即可)
(4)国家的综合国力;交通路线;历史人物的贡献;政府的政策;国家利益;等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可知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同时结合所学可知还有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的支持。郑和航海壮举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对中国和对人类航海事业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2)根据材料二“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应该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积极方面,这一政策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但闭关锁国属于消极防御,同时错失了向西方学习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的机会,脱离世界发展潮流,在世界发展进程中逐渐落后。
(3)考查戚家军抗倭胜利的原因,可从战争性质、作战军队、领导者角度作答。战争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作战军队: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领导者: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抗倭的坚定决心。
(4)要求概括影响国家对外交往的因素,结合材料中涉及的事件和所学知识作答。明朝时多次远航源于强大的国力、统治者的政策、发达的交通路线和郑和个人的才能;戚继光抗倭则体现了对国家主权的维护。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影响国家对外交往的因素有国家的综合国力、交通路线、杰出历史人物的贡献、政府的政策、国家利益等。
18.
(1)西藏地区。
措施:册封宗教首领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2)伊犁将军。
(3)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并经营台湾,是民族英雄。
(4)康熙时期,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两国东段边界。
(5)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任答1点即可)
【解析】
(1)图中印章分别为达赖和班禅金印。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朝册封西藏藏传佛教首领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并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2)右图中描述事件为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叛乱。此次事件后,为了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题目要求评价郑成功,评价人物一般从人物事迹、人物贡献角度作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并经营台湾,是民族英雄。
(4)考查清朝巩固东北边疆采取的措施。关于东北地区的管辖,重大事件有康熙帝组织的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根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5)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和保证。我们应该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19.
(1)第一组中隋文帝结束了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国家统一,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出现“开皇之治”。唐太宗在位时期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轻徭薄赋,完善制度,开创“贞观之治”。第二组中岳飞为抗金名将,组建骁勇善战的岳家军。戚继光,明朝民族英雄,率领戚家军抵抗倭寇。
(2)澶渊之盟促进双方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双方和平。对于北宋来说,岁币增加财政负担。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远洋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国家早半个多世纪。
(3)由开放到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第一组中的隋文帝结束了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国家统一,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出现“开皇之治”。唐太宗在位时期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轻徭薄赋,完善制度,开创“贞观之治”。第二组中岳飞为抗金名将,建有骁勇善战的岳家军。戚继光,明朝民族英雄,率领戚家军抵抗倭寇。
(2)根据材料分析,“①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增,打退辽军。随后,辽宋议和,辽军撤退,宋给辽岁币。此次盟约称为“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促进双方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双方和平。对于北宋来说,岁币增加财政负担。梁启超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远洋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国家早半个多世纪。
(3)根据材料分析,从A对外开放到B实行海禁再到C闭关锁国,对外交往由放到闭关锁国。根据所学,这种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是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