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一 概括内容主旨
1. (2011·安徽皖南八校摸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不 见①
杜 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①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好友的挂念,以及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意思对即可)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 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任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活的艰辛;仕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
3. (2011·重庆市外国语学校摸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古 意
耿 湋
虽言千骑上头居,一世生离恨有馀。
叶下绮窗银烛冷,含啼自草锦中书。
《载酒园诗话》称此诗“直而温,怨而不怒”,结合全诗,说说诗中的女主人公“怨”什么?“直”与“温”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怨的是虽然丈夫有身居高位之荣,但自己却与他有一世分离、不得相聚之苦。“直”是指女主人公在第二句直接表达闺怨的情感,“温”是指女主人虽有埋怨,但仍不忘丈夫,夜写家书,传达思念,温婉感人。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千秋岁①
秦 观
水边沙外 ,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②,鹓鹭同飞盖③。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绍圣元年(1094年),秦观因元祐党祸,贬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实录》,中途改贬监处州酒税,此词作于处州任上;②西池会: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诏赐馆阁花酒,游金明池,琼林苑,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③鹓鹭:指朝廷百官;飞盖:形容车辆之疾行。
近人夏闰庵云:“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如海之愁”有哪些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飘零疏酒盏”一句,他乡逢春,因景生情,亲友离别,产生飘零憔悴之愁;“忆昔西池会”一句,抚今追昔,政治风云变幻,同僚好友多被贬谪,天各一方,有忆念故人之愁;“日边清梦断”一句,青春年华消逝,政治理想破灭,有抱负难伸之愁;“春去也”一句,暮春时节,落红无数,感叹岁月流逝,良时难再,有惜春伤己之愁。
5.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兰竹诗
郑板桥
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上面两首诗歌的主旨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首诗都通过对“不改清阴”的幽竹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其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的赞美。在写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衬手法,用众芳的凋零来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
考点二 鉴赏思想情感
6. (2011·河北 唐山 一中调 研)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徒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①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
7. (2011·广东惠州市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蟾宫曲 叹世
马致远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①。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②他应笑我,孟光台③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④江湖,也避风波。
【注】①小宇:小屋子。婆娑:优美。②严子陵:汉代隐士。少有高名,与光武帝同学。光武帝即位后思慕他,召至宫中,他却执意归隐。③孟光台:指孟光举案齐眉之事。台,指食案。孟光,东汉文学家梁鸿之妻。梁鸿与妻隐居霸陵山中,不仕。④倒大:非常大。
这首元散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开篇“蹉跎”一词慨叹一事无成。 “醒时”“醉后”表现出作者痛苦的内心。结尾一句,对不得用世的感慨进行反讽。全曲以“叹世”为题,抒写了曲折的心态和情感变化历程,透露出作者对人生深深的失望和无奈。
8. (2011·河北行唐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②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③。
【注】①贾岛因著名的“推敲”故事,博得当时文苑巨擘韩愈赏识,与韩愈感情深挚。②指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③浪西楼:潮州的一座楼。
全诗从开头到结尾,作者的感情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心逐兰舟,直到岭南潮水尽头,写对韩愈的眷念和神往;读诗感慨,持书驶过泷水,写对韩愈的牵挂和慰问;驿路艰难,到任地环境恶劣,写对韩愈的同情和关切;瘴烟尽净,皓月银光照在浪西楼上,写对韩愈的美好祝愿。
9. (2011·吉林延吉模拟)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③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但每点必须附带分析。)
考点三 评价观点态度
10. (2011·江西南昌一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前人说这首诗“恰是自己身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从艺术方法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说明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意。艺术方面:托物言志(象征,以物喻人),诗人以杏花自比,借杏花抒情言志。思想内容方面:杏花妖娆纯洁,飘落了也仍保持其纯洁,比南陌落花被玷污强得多;表达了诗人虽被排挤,仍一无所玷,不失高远之志。(如不同意,只要自圆其说也可)
11. (2011·广东罗定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朱 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有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或:生活中的风雨、磨难,看似来势汹汹,不可战胜,但是,只要能坦然面对,总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意思对即可。)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 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这是作者被贬永州迁居愚溪后的诗作。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③夜榜:夜航。
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怨”与“不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诗表面写溪居生活的闲适,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但诗中实际表达了作者谪居时的抑郁之气,“闲依”其实是不能为世所用的百无聊赖,“偶似”则表明诗人并非真有隐士的淡泊心境,“来往不逢人”则写出诗人的孤寂。
13.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溪桥晚兴
郑 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末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有人说诗中的 “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的特殊身份——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提示“杨花”表现身世飘零;“杜鹃”表现游子思乡,此指故国之思。此题如答同意,错误。)
14.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 稹①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山中与元九①书
白居易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注】①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写此诗时元稹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
白居易读了元稹的诗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结合元、白诗意,推断白居易内心“恻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好友感同身受的真挚友情;为好友因自己被贬而生的悲愤;为自己与好友同是“笼鸟槛猿” (或同处被贬的境遇);为自己给病中的好友带来的悲愤(或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