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几代领导人对台方针,其中包括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等;了解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史,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包括“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文字、图片等资料,掌握运用不同类型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海峡两岸的现状;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原因,增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难点: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望大陆
于右任(1962)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与大陆对抗,导致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分离和隔绝。
(二)、讲授新课: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变化
(1)新中国成立初: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上,朱德总司令发布命令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作员,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
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3)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邓小平
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炮击金门、马祖等岛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
材料: 我们认为,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触……
——1979.1《告台湾同胞书》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实行通邮、通航、通商(三通),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相关史事:
1983年,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说,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等等。
2、海峡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两岸关系的发展:
辜振甫汪道涵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九二共识:
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相关史事: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1993年,海协会会长王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后来,海协会和海基会还进行多次会晤。 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4、两岸关系的发展:
1995年1月, 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对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
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在反对台独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幻,不断取得进展。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内容: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意义: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材料研读: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结合历史,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相关史事:
习近平在与马英九的会面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面对新形势,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背景: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相关史事:
1979年以来,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1987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当年就有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第二年,两岸人员往来就达到40余万人次。1992年以后,每年来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均超过百万人次。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大陆赴台旅游民众日益增多。2011年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正式启动,两岸民众交往更加密切。
2、表现: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1988年1月21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激动地高呼:“到家了!”
问题思考:
想一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①海峡两岸交往密切频繁; ②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③“一国两制”政策的巨大感召力;④香港、澳门的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⑤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利因素: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三)、课堂小结
本课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60多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台湾是中国不可以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作不懈努力。我们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
(四)、课堂练习: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D)
A.三民主义B.军事力量强大 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一个中国
2、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②连战动向中国大陆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④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
3.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提出:“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反映了( A )
A.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B.两岸民间团体开始政治对话
C.香港和澳门回归产生重大影响 D.两岸“三通”局面已经完全形成
4.一名台湾官员曾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B )
A.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B.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C.港澳回归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推动了台湾向祖国大陆靠拢
D.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指日可待
(五)、板书设计: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变化
2、海峡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3、两岸关系的发展:
4、两岸关系新的发展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背景
2、表现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