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6 11:5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难点: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三张图片《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的场景
根据三幅图片说出这几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由此得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近代外交史也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形象有没有改变?我国采取 了怎样的外交政策?由此引入本课课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讲授新课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毛泽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2.想一想: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取得了哪些重大的外交成就?
二、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展示图片:中苏建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署、1949.10-1950.10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努力,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展示图片: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设问: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是什么态度?为什么?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外交孤立,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采取封锁和禁运等敌对行动。
过渡:当时新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非常复杂,大部分国家未能认同这一新生政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积极发展和社会主义各国的关系,而且积极地同新兴民族独立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尤其是我国的邻国。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播放视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片段
(2)阅读课文82页,回答以下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何时得以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师生共同解决以上问题,老师在此处点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尊重、平等、和平的核心理念,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那个充满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时代里,以尊重、平等、和平为核心理念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犹如一股春风,温暖了世界各国的心灵,因此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提出来的,它已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体现了周恩来杰出的外交才能。在1954年,周恩来的这一才能又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相关链接: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日内瓦会议结束的第二年,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这一次,中国仍然是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
3.万隆会议
(1)阅读课文83页,回答以下问题: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这次会议的特点是什么?万隆会议遇到了哪些困难?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有何历史意义?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关于会议遇到的困难,请五位同学表演亚非会议情景再现的短剧,同学们根据他们的表演回答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3)“求同存异”方针的解读,同:共同的历史遭遇: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共同的现实问题: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承认不同,但求同是我们的目标。本次会议还形成了“万隆精神”。
(4)思考: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三)课堂小结
20世纪50年代,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的外交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板书设计
外交政策 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世界
与苏联等国建交 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
1953年,周恩来 以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
1955年,万隆会议 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五)、课堂练习:
1.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对外开放
C.对内改革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 )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3.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 )
A.平等互利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互不干涉内政
4.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
6.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D.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