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山雨欲来风满楼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和平局面,可期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苦……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中正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蒋介石是真心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吗?
NO!
这是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他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毛泽东是否接受了蒋介石的邀请,去重庆赴约呢?
yes!
为了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为了争取和平。
斗智斗勇争和平
——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1945年8底,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煮豆燃萁相煎急
——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1、战略防御(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中原解放区
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全面进攻被粉碎
几个月后,重点
进攻被粉碎
陕北解放区
山东解放区
战术:采取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2、我军战略反攻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重
点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大别山
武汉
南京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430万
375万
365万
国民党军兵力与解放军兵力对比表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30万
195万
280万
国民党军队兵力
解放军兵力
经过两年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结合书本80页“三大战役示意图”阅读书本79页三大战役相关内容。
思考: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结果,并在地图上标注三大战役重要地点。
三大战役示意图
辽沈战役(1948.9.12--1948.11.2)
东北解放军
关门打狗
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
战术:
关门打狗,各个击破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黄百韬兵团
黄维兵团
杜聿明
华东解放军
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1949年1月,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解放
战术:
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华北解放军
东北解放军
傅作义接受
和平改编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战术: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以打促和。
战役名称
时间
指挥
参战部队
战果
意义
辽沈
1948.9—11初(52天)
淮海
1948.11
—1949.1.
(65天)
平津
1948.12—1949.1.13
(64天)
林、罗
东北野战军
歼敌
47万
解放东
北全境
刘、邓陈、粟
谭
中原、华东
野战军
歼敌
55.5万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林、罗、
聂
东北、华北
野战军
改编、歼敌
52万
解放华北全境
三大战役概况
三大战役结果: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但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于是1949年4月,国共两党在北平进行谈判,但最终和谈破裂。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迎着敌人的炮火、千帆竞发、横渡长江。
西路军
中路军
东路军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国内、世界、思想)
国内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世界意义: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