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曹刿论战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 曹刿论战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6 18:2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左传》
曹刿论战
教学目标
理解文义,试背全文。
能准确生动地讲解这个故事。
能创造性地评价曹刿和齐桓公。
简介《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试译文章
1、十年春,齐师伐我。
2、肉食者鄙。
3、又何间焉?
4、小惠未 。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伐:攻打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间:参与
通“遍”,遍及,普遍。
牺牲:指猪、牛、羊等。
加:虚报。
信:实情
试译文章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9、既克,公问其故。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福:赐福,保佑
狱:案件。虽:即使
可以:可以凭借
克:战胜
作:振作。再:第二次。
测:估计。伏:埋伏
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一、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
二、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
三、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
四、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五赞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
  
解析课文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解析课文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解析课文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解析课文
4、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解析课文
5、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
课堂练习
据斜体字相应的成语: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 故克之——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三而竭——殚精竭虑 精疲力竭 观其辙 ——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写作特色
1.围绕中心,剪裁得当。
文章是一篇记叙战争的短文,但重点不是记叙战争的经过,而是把着墨点放在了“论战”上。文章对战前的分析和战后取胜的原因详加叙述,而对于战争的过程却一笔带过,自始至终都仅仅围绕着“论战”来选取材料,这样有利于突出曹刿“取信于民”“善抓战机”的战略战术思想,有利于突出“人谋”的重要性,使人对长勺之战的胜败得失的原因一目了然。
写作特色
2.结构严谨,前后照应。
全文虽仅有二百二十二字,但事态发展清晰,脉络分明,整个战争的前因后果,发展推进都一清二楚。段与段之间,作者巧用过渡句,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文章还注意在前后文照应上下功夫,如前有“肉食者鄙”,后有鲁庄公的短视而“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作战过程中曹刿两次“未可”,战争结束之后对原因作了具体交代等,都使文章因果互现,浑然一体。
写作特色
3.对比映衬,突出形象。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映衬的写作手法,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曹刿与鲁庄公。例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保卫祖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鲁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使得曹刿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更理想的表现。
结构梳理
政治远见
论战前准备
请见——肉食者鄙 何以战——取信于民
军事才能
从战指挥
齐人三鼓——反击
下视探望——遂逐
军事才能
彼竭我盈——敌疲我打
辙乱旗靡——敌退我追
论战胜原因
以弱胜强
文章思考问题,既赞颂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曹刿,也肯定了历来被人们否定为“未能远谋”的鲁庄公。希望同学们提出学习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