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欧文·斯通
1.通过本文了解“小说化的传记”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进行描写,以凸现人物精神气质的方法。
2.通过阅读本文了解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的不凡过程。
3.从科学家身上领悟出治学与为人的可贵做法。
学习目标
导入
1828 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哪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 它命为“达尔文”。
查尔斯 · 罗伯特 ·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
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作者简介
物种起源
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标志着 19 世纪绝大多数有学问的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影响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
震撼世界的 10 本书之一对人类发展进程产生过广泛影响的巨著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译作1985 年美国《生活》杂志评选的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图书1986 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1859 年11月24日,在英国伦敦,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
物种起源
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这本书的第一版1250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 这本轰动一时的新书就是《物种起源》,它是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灵”,触犯 “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与此相反,以赫胥黎为代表的进步学者,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主义。进化论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小说化传记
小说化传记是用小说的体裁和手法写成的传记,其所表现传主及其生平经历的事实基本是真实的,也常常引用传主的各种原始材料,但某些生活细节、人物对话和内心活动的细节描写,往往又出于作者的想象和虚构。
和一般偏重记述的传记不同,小说化传记更加注重表现传主的性格、精神和独特的命运,从传主的生平事迹中特别抽取富于小说情趣的细节,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注重以文学的手段增加作品的可读性与感染力。
概括每小节内容
第一节:着手写作《物种起源》
第二节:来自朋友的阻力
第三节:水疗后的研究
第四节:《论本能》一章的写作
第五节:华莱斯的来信
第六节:林纳学会的冷淡反应
第七节:为理想而坚持
节选的这一部分主要表现的是达尔文从事哪一项重要工作的过程?
写作《物种起源》
在这一工作中,他付出了什么代价(遇到了哪些困难)
①身体上:长期的工作压力使他的身体一直受到病痛的折磨。 ②精神上:朋友的决裂、挑战神权的巨大压力。 ③金钱上:花费了个人大量金钱。
在这样的情况下,达尔文有矛盾、有畏惧,他不是一个斗士;但科学家的追求真理的天职使他选择了坚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科学工作者的专业精神。
文中能体现达尔文兴趣与勤奋的内容有哪些?
(1) 1856 年 5 月写正式原稿,探讨物种起源; (2) 1856 年 7 月中旬,连续写了两个月; (3)几个星期过去,那堆手稿一英寸一英寸地增高; (4)秋季的几个星期里,继续写作,已堆积了好几百张经过仔细论证的纸页; (5) 10月13日 ,写完“在家养下的变异”一章和“地理分布”一章; (6) 12 月中旬,完成第三章节 —— 论生殖的劣变性; (7) 1857 年 1 月写完第四章 —— 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8) 1857 年 3 月 3 日 完成第五章“生存斗争”; (9) 4周后,完成第六章“自然选择”; (10)花三个月的时间写“杂种状态”一章; (11) 1858年初,开始写“动物的智力和本能”; (12) 3月初,“论本能”一章完成; (13) 4月初,写完大量手稿,差不多 2000 页。
文中能体现达尔文恒心与毅力的内容有哪些?
(1)他身体上的唯一问题就是腰部风湿病痛的隐隐发作,这使他感到后背僵硬;
(2)这一工作的强度和紧张度那他搞得心力交瘁;
(3)他对自己无法控制每天的工作量而感到烦恼;
(4)他开始呕吐;
(5)“可是当我一开始工作,我的健康就每况愈下了”;
(6)他被卷入到这个问题越深,他觉得身体状况就越差;
(7)这时他真的感到精力衰竭了;
(8)他感到的不适应已不仅仅是往常的恶心了;
(9)头晕目眩,心悸,肠胃胀气,干呕,就是他为了翻转乾坤所付出的代价。
为什么是“达尔文进化论”而不是“华莱斯进化论”?
①找出文中有关华莱斯的语段。 ②你觉得谁该取得优先权?为什么? ③达尔文的朋友们对达尔文论文的发表有什么帮助?
历史已经表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是在另一位博物学家华莱斯的激励下才很快发表的。华莱斯寄给达尔文的那篇请求达尔文转交给德高望重的地质学家赖尔的论文简要概括了达尔文艰辛研究近 20 年的大部分自然选择理论。
这让达尔文面临两难选择,一是销毁这篇文章,对华莱斯置之不理;
二是单独发表华莱斯的论文,这样就可能使自己 20 年的优先权丧失。最后他选择求助于两位值得信赖的科学家赖尔和胡克,两人帮助他们一起宣读并发表各自的论文梗概,这也促使达尔文尽快写出自己的书来。这样,《物种起源》在 1859 年底得到发表。
为什么人们记住的是“达尔文主义”而不是“华莱斯主义”呢?
首先是论据问题。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这就说明了,对于任何一个新观点,要使大家对它重视,多么需要对它作相当详尽的解释。”关于物种是进化的观点在达尔文之前已有不少科学家提出的,这些人中至少包括达尔文的祖父伊拉斯马斯?达尔文、钱伯斯和斯宾塞等,但谁也没有像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那样取得成功地提供足够多的解释。
其次是科学联盟问题。通过书信交流、聚会等形式,达尔文和其他科学家赖尔、胡克、赫胥黎和格雷等共同组成了“达尔文帮”。达尔文达到的地质变化知识得益于地质学家赖尔的《地质学原理》一书。胡克擅长植物分类,不断地催促达尔文完成自己的理论,他保存的 1844 年达尔文写给他的表达自然选择的信成为达尔文优先权的一个有力证据。赫胥黎是一位年轻的动物学家,达尔文理论最坚定的捍卫者,在和牛津大学主教威尔伯福斯进行的著名的辩论中大获全胜,被称为“达尔文的斗犬”。格雷是哈佛大学的自然史教授, 1857 年达尔文就物种起源思想写给他的信,成为达尔文优先权的又一个证据,他也是达尔文思想在美国的主要辩护人。因此,达尔文主义不只是达尔文一个人的理论,实际上是“达尔文帮”主义。
课后练习
1、这是一篇“小说化的传记”,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作者发挥想象,丰富了很多细节,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多种文学描写技巧来刻画人物,这样写是否损害历史人物的真实性,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谈谈运用这些方法有何作用。?
(1)增加传记的真实感
(2)增加传记的文学性和感染力
(3)丰富传主的形象,突出传主的精神气质
(1)我不过是对我的课题深深感到兴趣而已。尽管我希望不像现在这样地看重虚名,不论是今天的还是身后的,都不要看重。但是,我认为凡事都不要走极端。我心里明白,即使我知道我的书永远得匿名发表,我也会同样若干下去的,虽然不会有那么高的热情。
第一句话主要是说科学研究的动力在于兴趣。这句话说的是达尔文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在紧张、强大的工作压力下心力交瘁,却仍然不放下自己的写作和实验。他这样做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出于对科学的执着,这种淡泊名利,执着追求的精神是他高尚品格的体现。
(2)是大自然否定了它。我不过是把我的观察材料记录下来而已。大自然是从不会扯谎的。?
第二句话是讲科学研究的求实态度。表明了达尔文在真理面前所持有的坚定信念,充分表现了达尔文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
(2)是大自然否定了它。我不过是把我的观察材料记录下来而已。大自然是从不会扯谎的。?
第二句话是讲科学研究的求实态度。表明了达尔文在真理面前所持有的坚定信念,充分表现了达尔文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
(3)一个科学工作者不应有任何愿望,只应有铁石般的心肠。
第三句话是讲科学家的理性客观精神品质。一个科学工作者不能出于个人的情感来确定一个观点,而只能坚持真理。这是达尔文对真理的谨严态废的具体体现。
(4)我宁愿像现在这样是一个不幸的、受人轻视的病人,也不愿过游手好闲的乡绅生活。
第四句是讲科学家的人生观。表现了达尔文的勤奋、严谨、认真。达尔文在身体健康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却仍然坚持自己的工作,并宁愿白己“当一个不幸的、可伶的病人,也不愿像一个无所事事的乡绅那样活着”。体现了达尔文崇高的理想以及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
? 3.在世人心里,达尔文已是人们敬仰的科学家,但传记记述达尔文在处理华莱斯的稿件问题上,表现了达尔文的彷徨,也表现了他激烈的思想斗争,这从他与赖尔和胡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来,但他最终选择了坦白。
这对达尔文的人物形象是否有损伤?为什么?如果你碰到这种事情,你会怎么处理?
① 这样描写并不损伤达尔文的光辉形象,反而使达尔文的形象更加饱满:达尔文不仅具有其他科学家那些勤奋、坚韧、聪明、好学等一切优秀品质,他还具有恐怕很多科学家所没有的诚实、实事求是的品质吧,这些描写,充分体现了他的真诚、坦白。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不仅严谨、认真、勤奋、勇敢,而且是正直的,也同样是他淡泊名利精神的体现,使达尔文的形象更加令人喜爱,更值得人们学习。?
② 这样的事件,更增加了达尔文研究进化论的紧迫感,使他更加快了出版《特种起源》的决心和速度。?
达尔文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行为上和精神上的榜样。我们在遇到同样的事情时,首先应尊重事实,然后应淡泊名利,最后还应充分沟通、交流,避免误会。总之,既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也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拓展
关于“勤奋”的名言:?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拓展
关于“持之以恒”的名人名言:?
?? 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爱?迪?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 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司汤达??
?? 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
?? 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