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6 11:3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ān]
熟悉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程标准】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2、通过分析材料,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类别
发展表现
阅读课本P41-42,完成宋代农业调查报告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1、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_____传入的_____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2、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_____
一、农业
1、自主学习
1、南方各地普遍种植_____
2、南宋后期______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耕获图》
一、农业
2、图说历史
一、农业
2、图说历史
作物



平均产量
240
160
120
宋代不同作物平均亩产量
(单位:市亩、市斤)
苏湖熟,天下足
苏常熟,天下足
类别
发展表现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1、众多名窑:河北_____、河南_____
二、手工业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42-43,完成宋代手工业调查报告
1、_____、______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_____兴起,______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品种增加
2、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后来成为____
1、_____、
_____

_____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北宋_____,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南宋海船配备了先进的_____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三、商业
1、商业都市
材料一:《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宽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三、商业
1、商业都市
材料二:
材料三:《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唐长安城
发展一:经营地点不受限制
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西市
东市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梦梁录》
三、商业
1、商业都市
材料四:“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
发展二:经营时间不受限制
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材料五:
三、商业
1、商业都市
发展三:辐射区域广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陆游《杂赋》
宋代《货郎图》(局部)
三、商业
1、商业都市
材料六:
1、朝廷的贸易政策是什么?
2、可以贩卖哪些货物?
3、哪些大商港可供选择?
4、中国商船的踪迹可以到达哪里?
三、商业
2、海外贸易
奖励通商
丝绸、瓷器、茶叶等
广州、泉州
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
三、商业
2、海外贸易
广州
泉州
朝鲜、日本
印度
东非
阿拉伯半岛
对外贸易范围扩大
三、商业
2、海外贸易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1、纸币的名称?
交子
交子
方便携带;商业活动日益频繁
三、商业
3、货币
北宋前期
四川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产生的时间?
4、有何意义?
5、出现纸币的原因?
3、产生的地点?
商业中心
制瓷中心
世界商港
纺织中心
苏湖粮仓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材料三: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材料四:宋代时南北方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政府重视生产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合作探究
②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材料一:(西汉时)“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可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人教版七上历史
巩固练习
反映了南方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的面貌
(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怎样的面貌?
材料二:(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巩固练习
(2)材料二中的“本业”指什么?此时的南方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变化?
1、“本业”
指农业
2、南方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材料三:(南宋时)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巩固练习
(3)材料三中的“故都”指哪里?“苏”“湖”分别指哪里?
1、开封
2、苏州、湖州
材料一:(西汉时)“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可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人教版七上历史
材料二:(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南宋时)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相对落后
已有发展
成为支柱
巩固练习
(4)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什么时候开始、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
  1、经济重心南移
  2、唐朝中期、南宋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