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识别图形(物体的形状)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识别图形(物体的形状) 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06 13:3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
通过触摸、滚动等操作行为识别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初步认识这些物体形状的特征,并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能通过滚动等动手操作区分平面和曲面。
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过程,学会比较、归纳和总结。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探究,逐步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的识别。
教学难点:圆柱体、球与圆的区分。
教学教具:媒体课件、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引入
师:小朋友们,之前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收集了许多的物体,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这些物体。
板书1:课题——物体
师:陆老师看到小朋友的桌上有薯片的盒子,高尔夫球,五颜六色的积木,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物体,谁能来说一说你的桌上有些什么?每个人只要介绍2-3个。
生:……
新授
1.初步感受物体的形状
师:你们介绍的都非常棒,接下来,老师要请你们小组合作,将桌上的物体分分类,在分类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操作要求。
操作要求:在分类的时候需要你们想三个问题
按什么分?
分成了几类?
每一类有哪些物体?
反馈交流
(预设:1、大小2、颜色3、材质4、形状)
初步了解物体形状
①出示媒体:小丁丁按形状分类
师:我们在分类,小丁丁也在分类。出示小丁丁ppt1
你看明白了吗?他是按什么分类的?出示小丁丁ppt2
生:……(形状)
师: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就是这些物体的形状。
板书2:补充课题:物体的形状
②师:现在你能将桌上的物体像小丁丁一样按形状分一分吗?
反馈
③自学课本,知道形状的名称
师:小朋友的速度可真快,都已经按照形状分好了,可是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赶快将书本翻到P50,找到名称,快速地记一记。
反馈
板书3: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④摸一摸,感受物体特征。
师:认识了这四位新朋友之后,现在要请你动手摸一摸桌上的这些物体,你有什么发现?
生:……
反馈
小游戏
师:摸完了这些物体,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猜得准?”,这个袋子里有很多不同形状的物体,你来猜一猜:我摸到的是什么。
⑤滚一滚,了解物体特征。
师:看来,这个小游戏都难不倒你们,现在要请你们动手滚一滚,将桌上的这些物体放在盘子里轻轻滚一滚,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反馈汇报。
板书4: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不能滚动 能滚动
教师演示
归纳小结: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动,因为都是平面,只可以滑动。球和圆柱体都是可以滚动的,因为他们都有曲面。
⑥师:圆柱体和球都是可以滚动的,但是它们滚动的方向一致吗?请你再来动手滚一滚。
生:……
板书5: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不能滚动 能滚动
巩固与提高
连一连
师:黑板上的这四位新朋友,小朋友们都认识了吗?那老师这里有一个小练习,你们愿意试一试吗?请拿出你们的学习单,投影仪展示,这些都是什么形状的物体,请你用尺连一连。
特例:圆锥:圆柱体有两个平面,这个图形只有一个平面,另一边是尖尖的。这种图形我们把它称为圆锥
三棱柱:上面的面是一个三角形,这种图形我们把它称为三棱柱,
媒体:身边的几何体。
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这么热闹,他们在干什么呢?
生:……
师:为什么要将足球设计成球的形状呢?
生:……
小结:为了增加足球的竞技性和可看性,所以要向四面八方滚动。
师:看完足球比赛,让我们一起来到海边,看,这是什么?
生:……
小结:为了货物不掉进海中,我们要设计成长长扁扁的长方体
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工地去看看,工人叔叔们在干什么呢?
小结:有时为了搬运,要用曲面去滚,有时又为了方便堆放,要利用平面去摆放,所以要设计成又有曲面又有平面的圆柱体。
3、搭一搭:用各种几何体设计不同的物体。
师:原来,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用处,再来看看这里,小胖他们在做什么?
生:……
师:小胖他们当了一回小小的设计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他们一样当一回设计师吗?赶快来搭一搭
反馈:你搭了什么?用了哪些物体?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形状?
总结评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看到各种形状的物体,非常美妙,正是有了那么多不同形状的物体,才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认识更多的图形。
板书设计:
物体的形状
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这几种形体的认识,发展了他们的空间观念,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