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试题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选出后填在第Ⅱ卷卷首的答题栏内。
(2)、答案答在第Ⅰ卷试题上无效.
1、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短暂而又繁盛的朝代,建立隋朝的是( )
A.王莽 B.杨坚 C.隋炀帝 D.李渊
2、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隋朝在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 )
A.重新统一南北 B.改革制度 C.发展生产 D.开通大运河
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诗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评价( )
A、符合史实,认为开凿原因是隋炀帝专为观赏琼花
B、不符合史实,夸大了运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符合史实,认识到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
D、不符合史实,因为隋朝大运河未达到“千里”
4、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邗沟 D.通济渠
5、下列关于“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负担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6、在唐太宗时期,以敢于犯颜直谏而流芳青史的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7、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墓碑撰写的一名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统治残暴,荒淫无道
C、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8、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重减轻人民负担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十分注重节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关于赵州桥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唐朝杰出的建筑 ②由鲁班设计并建造 ③比欧洲类似的桥早700年④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A.《天方夜谭》 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11、唐朝中期,诗坛掀起改革浪潮。提倡诗歌要反映社会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柳宗元
1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这副对联是称赞下列哪位诗人的( )
A、杜甫 B、李白 C、 白居易 D、陶渊明
13、下面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赵州桥――李春 B、“三吏”——李白
C、“诗史”――杜甫 D、《秦中吟》——白居易
14、他的书法以雄浑敦厚为特点,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这个人是( )
A、欧阳询 B、 颜真卿 C、 苏轼 D、 柳公权
15、被后世称为“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的唐朝画家是( )
A、展子虔 B、阎立本 C、吴道子 D、顾恺之
16、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①参观都江堰 ②到赵州桥上散步 ③用纸写诗 ④读《史记》和《资治通鉴》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⑥参加科举考试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⑥
17、《玄秘塔碑》是下面哪位人物的作品( )
A.柳宗元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杜甫
18、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台标“飞天”形象来源于( )
A 龙门石窟 B 云冈石窟 C 敦煌莫高窟 D 吴道子的代表作
19、 下列人物中,分别有“诗仙”、“文艺复兴的先驱”之称的是( )
A、李白、达·芬奇 B、杜甫、但丁 C、李白、但丁 D、杜甫、莎士比亚
20、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福娃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假如你想欣赏更多的敦煌壁画,应该去( )
A、甘肃省 B、河南省 C、陕西省 D、四川省
21、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宋时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B、北宋时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C、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迅速发展
D、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2、以下关于宋朝海外贸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B、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欧洲和非洲东海岸
C、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D、南宋时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23、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最终完成是在( )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
24、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有( )
①统一蒙古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回族形成 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25、元朝政权的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机
26、在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正式行政区是在( )
A、西汉 B、东汉 C、元朝 D、唐朝
27、元朝为了实现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建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 )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度 C、设三司 D、八旗制度
28、以下关于回族的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组成部分包括在中国定居的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
B、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C、是在元朝时最终形成的少数民族
D、是蒙古族与畏兀儿长期杂居相处,逐渐融合形成的民族
29、“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首诗写于元末,这反映了元朝( )
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文化事业发展 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融合发展
30、欧洲到15世纪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毕升的发明晚约( )
A、300年 B、400年 C、800年 D、1000年
31、我国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在( )
A、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唐朝时期 D、北宋时期
32、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33、推测一下谁最有可能使用突火枪( )
A、蒙恬 B、孙武 C、卫青 D、岳飞
34、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标志性的成就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史记》和《资治通鉴》的记载中想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
A、从黄帝到汉武帝 B、从战国到五代 C、从战国到汉武帝 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
36、下列历史事件和中国的四大发明有关,但是有一项表述不正确,它就是( )
A、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开始于北宋
C、宋元时期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
D、造纸术的改进者蔡伦是东汉人
37、《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
A、张择端 B、吴道子 C、苏轼 D、赵孟頫
38、下列宋朝词人中,风格豪放的是( )
①苏轼 ②辛弃疾 ③李清照 ④柳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9、明朝的开国皇帝是( )
A、刘邦 B、忽必烈 C、朱元璋 D、皇太极
40、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
A、六部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三司
41、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下列哪个朝代( )
A、秦朝、宋朝 B、西汉、唐朝 C、秦朝、明朝 D、东汉、清朝
42、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们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 )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B、大兴文字狱 C、设殿阁大学士 D、废除丞相
43、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
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唐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
D、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
44、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
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45、清朝前期,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其突出的表现是( )
A、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 B、设六部 C、军机处的设立 D、大兴文字狱
46、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B、皇权战胜相权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D、皇权日益加强
47、有一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里称颂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渥巴锡 C、郑成功 D、林则徐
48、下列史实中最能批驳“台独”分子“两国论”的是( )
A、设置驻藏大臣 B、设置伊犁将军 C、设置台湾府 D、雅克萨之战
49、清朝前期册封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的皇帝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50、顺治帝帝册封五世达赖与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驱逐了殖民势力
C、维护了思想上的统一 D、加强了民族团结
51、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清朝皇帝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52、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是( )
A、沙俄的控制和欺凌 B、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C、强烈的民族意识的驱使 D、清朝国力的强盛
5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
A、元、清 B、金、元 C、辽、清 D、元、辽
54、清朝前期管理新疆的机构是( )
A、伊犁将军 B、驻藏大臣 C、宣政院 D、台湾府
55、 我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和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分别是在( )
A、西周和明朝 B、秦朝和明朝前期
C、秦朝和唐朝 D、秦朝和清朝前期
56、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有效管辖,元、清两朝采取的措施相同的有( )
A、设置行政机构 B、改土归流 C、采取和亲政策 D、军事占领
57、下列史实中,与康熙帝无关的是( )
A、册封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B、指挥雅克萨之战
C、制造文字狱 D、设立军机处
58、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民族。电影《东归英雄传》讲述了清朝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这支少数民族是( )
A.突厥族 B.蒙古族 C.回族 D.吐蕃
59、弗兰西斯·培根曾说:“(中国)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学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的“三种机械发明”是指( )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指南针 ④火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60、反思历史有助于开创未来。以下不利于我国思想文化健康发展的历史事件有( )
①百家争鸣 ②焚书坑儒 ③八股取士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第Ⅰ卷选择题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选项
题号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选项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第61题6分,第62题9分,第63题7分,第64题9分,第65题9分,共40分。
6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写道: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结合毛泽东在诗词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和学过的知识,回答:
(1)“秦皇”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_____________;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他实行________________(制度)。(2分)
(2)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开创“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帝王是_________;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改变“民少吏多”的弊政,他下令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2000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对本千年十个影响最大的人物,“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位列第三,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功绩( ) (1分)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统一中国 D、诛杀文天祥
62、阅读材料: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代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根基、基础)。语曰“苏户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北宋时期南北方人口数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
(3)从以上两个材料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1分)
(4)据所学知识,说明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3分)
(5)我国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3分)
63、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说:“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在建筑、印刷方面的科技成就各2例。(4分)
(2)简要概括此时期中国辉煌文化出现的原因。(3分)
6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唐)韩愈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
(1)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__________(朝代);词是一种新体诗歌,经过发展,成为_________(朝代)的主要文学形式;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____________(由杂剧和散曲组成)。(3分)
(2)材料一中的“李杜”指的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和杜甫。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各有何风格特点?(2分)
(3)材料二出自《 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他的词有什么风格特点?(3分)
(4)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_______________,其代表作有悲剧《窦娥冤》。(1分)
65、2009年5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胡锦涛强调,实践证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双方都认为要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胡锦涛总书记引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比喻两岸关系与发展。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请将下表中的内容填写完整。(3分)
朝代 相关史实
_______朝 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府。
清朝 1662年,_______________ (人物)率军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次年设 _____________,隶属福建省。
(2)中国近代史上,台湾因_______________(战争)清军战败,中日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条约)而被日本割占; 1945年,________________(战争)结束,日本投降,中国政府收回台湾主权。(3分)
(3)20世纪70年代末,针对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构想?成功解决了什么地区的问题?(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 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B D C A C C C B C B C A B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D C C C A D B D C B C B D D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选项 A C D D C C A A C D C A C C C
题号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选项 D C C B A D C A A B A D B B 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第61题6分,第62题9分,第63题7分,第64题9分,第65题9分,共40分。
61、(1)秦朝(1分) 郡县制(1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分)
(3)唐太宗(1分) 合并州县(1分) (4)B (1分)
62、(1)南方户口数在唐代时期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时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1分)
(2)南方经济实力大增。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1分)
(3)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1分)
(4)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等(3分,答对其中一点得1分)
(5)要搞好稳定,政局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及时引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爱护自然等。 (3分,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63、(1) 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唐都长安规划整齐。 印刷: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发明;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经济高效。(答对一点即可得1分,共4分。所答建筑、印刷成就不在3—13世纪范围内的不得分)
(2) 原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政府的扶植推动;发明者的探索与实践。(3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如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有理也可)
64、(1)唐朝(1分) 宋代(1分) 元曲(1分)
(2)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1分)
杜甫的诗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1分)
(3)《念奴娇.赤壁怀古》(1分) 苏轼(1分) 气势豪迈,雄健奔放(1分)
(4)关汉卿 (1分)
65、(1)元朝(1分)郑成功(1分) 台湾府(1分)
(2)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抗日战争(3分)
(3)“一国两制” 香港 澳门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