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 3《癞蛤蟆和小青蛙》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五线谱) 四年级下册音乐 3《癞蛤蟆和小青蛙》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06 12:1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组


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癞蛤蟆和小青蛙》


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癞蛤蟆和小青蛙》
【教材分析】
《癞蛤蟆和小青蛙》是一首风趣幽默、活泼的儿童歌表演特点的歌曲,2/4拍,F大调。歌曲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癞蛤蟆和小青蛙之间因为长得相近而互相认错自己的娃娃和爸爸的幽默情节。歌曲蕴含了科学常识。是一首具有表演情节和科普意义的儿童歌曲。歌曲为两段体,跳跃的音程和紧凑的节奏表现了癞蛤蟆和小青蛙的活泼的特点。歌曲中运用了对白,说唱结合,使歌曲显得更加风趣、可爱。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唱会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并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2.知识目标:能根据节奏读歌词。
3.能力目标:能与同伴分角色编创动作,并了解力度记号中强、中弱并运用到歌曲当中去。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风趣、活泼的特点和说唱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难点:弱起小节部分的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卡片、头饰、折纸小青蛙。
【学情分析】
这首歌曲对于四年级来说并不难。歌曲不仅将小动物的叫声以拟人化手法融入到音乐作品中能进行表演,而且采用“对话”的方式更增加了情趣,相信孩子们会很积极的投入进活动中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介绍癞蛤蟆和小青蛙。
师:同学们,夏天来了,那么在夏日夜晚的池塘边会有什么声音呢?请仔细听一听吧!呱呱呱,我是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大家一起来看看我吧!(多媒体出示小青蛙图片);
那么还有一种动物跟我长得很相似,是什么呢?老师听到有同学说是癞蛤蟆,呱--呱,我们来看一看吧,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癞蛤蟆和小青蛙》这首歌曲吧!
二、新课学习
1、初听:
师:有一天,癞蛤蟆和小青蛙在朦胧的月光下相遇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想知道吗?好,接下来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2、再听:
师:你觉得这首歌曲是怎样的风格特点呢?让我们再听一遍吧!这位同学请你来回答(风趣、幽默、活泼)好,你们的用词真准确,请坐!
b.体会说唱结合的特点。
师:这首歌曲与以往我们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歌曲中有对白)
3、现在让我们按节奏读一读歌词,看一看能不读出风趣的特点?(指导并示范开头弱起节奏)
4、学唱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
师: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来学一学吧。
师:刚才大家唱了两遍,但是还没有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对白的部分做的也不是很好,谁能来试一试?(指两名同学,戴上头饰),同学们说刚才他们表演的好不好啊?好!掌声响起来吧!老师送给你们一只小青蛙:呱呱!(贴手臂上)请同学们按刚才的要求唱一唱。
重难点突破
刚才老师听出来两个问题:a.开头“西边”弱起 b.2——6,
4——2音程唱的不太准确(师讲解并示范,板书音程2——6,并贴卡片)。
复习力度记号强、弱、学习新的记号中强、中弱。
讨论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分别用怎样的力度演唱比较合适?
用不同的力度变化声音唱一唱,议一议。
创编表演歌曲
1、讨论角色特点,说一说分别用怎样的音色、力度、语气来表现歌曲?
2、请一位女同学扮演小青蛙,一位男同学扮演癞蛤蟆,上台侧重表演和对白,其他同学伴唱歌词部分。
3、全班男女生分两组进行对唱。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癞蛤蟆和小青蛙》这首歌,让我们再次唱起这首歌,把欢乐带给我们自己,同时也把喜悦分享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导入环节我先后出示了癞蛤蟆和小青蛙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对两者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接下来为了提高学生聆听歌曲的有效性,为新歌教学开个好头,我创设了一个小悬念,“有一天癞蛤蟆和小青蛙相遇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想知道吗?好,接下来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曲,揭晓答案。”孩子们好奇心很强,对我预设的问题很感兴趣,听得特别认真。还有就是我制作的小青蛙头饰激起了孩子们表演的热情,都争着扮演小青蛙。但是同学们在对白部分节奏把握不太好,进行了反复的练习。表演环节让歌曲教学进入了高潮,下课铃响起,看着孩子们依依不舍,意犹未尽的样子,我感受到了这堂课孩子们兴奋的表情,为了孩子我会继续努力上好每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