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会求数据的平均数,并理解结果的实际意义,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单式条形统计图,能用单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基础上又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自我意识正处在形成期,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由于生活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对于具体、直观的内容仍有较大的依赖性, 所以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
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入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
教学目标:
1、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2、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3、主动参与观察、交流活动,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绘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用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在表示数据的不同意义。
行为表现
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
核心概念
行为动词
单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认识、了解、读懂、运用
通过读图、分析、比较
能
课时目标:
通过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的特征,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行为表现
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
核心概念
行为动词
单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认识、了解、读懂、运用
通过读图、分析、比较
能
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单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
统计图的异同
说出
读条形统计图
积极地
辨认
准确地
出示折线统计图
观察折线统计图
自主地
比较
发现
归纳
在教师的
指导下
绘制统计图
体会
学习目标:
1、通过读条形统计图,学生积极、准确地说出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2、出示单式折线统计图,学生能够准确地辨认出单式折线统计图。
3、通过观察条形、折线统计图,学生能够自主地比较、发现、归纳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4、通过观察条形、折线统计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归纳出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5、在绘制折线统计图中,能够自主地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月:9.7℃, 2月:12.8℃, 3月:17.4℃, 4月:22.6℃,
5月:25.5℃, 6月:29.3℃, 7月:32.8℃, 8月:34.4℃,
9月:30. 1℃,10月:25.5℃,11月:19.6℃,12月:14.2℃
月 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温度( ℃)
9.7
12.8
17.4
22.6
25.5
29.3
32.8
34.4
30.1
25.5
19.6
14.2
统计表:
平均气温(℃)
月份
第二环节:旧知迁移,探究新知
1月 3月 5月 7月 9月 11月 月份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平均气温(℃)
2012年某地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9.7
12.8
17.4
22.6
25.5
29.3
32.8
34.4
30.1
25.5
19.6
14.2
小组合作:
要求:
安静,独立的观察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然后把你的发现,结论在小组中交流,分析、最后归纳出你们小组的最佳答案。
问题:
1、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竖格,横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12年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的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的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平均气温(℃)
月份
平均气温(℃)
月份
第三环节:自主练习,应用提高
第四环节:全课总结,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