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数学 综合与实践 制作视力表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下册数学 综合与实践 制作视力表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07 13:3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制作视力表》 年级 八年级(下) 教材版本 鲁教版
设计者
单位
教 学

标 1.经历探索视力表制作原理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索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进一步理解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等有关内容,会根据一个已知标准视力表,制作测试距离变更后的视力表。
重 点

点 重点:“探索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难点:“探索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视力表的类型及特点;了解视力表的制作原理。
2.自主探究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3.准备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测试距离为5m)。
4.准备好相关工具:刻度尺,硬纸板,双面胶,铅笔,橡皮,彩笔。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知道自己的视力情况的同学请举手。通过视力表知道自己视力的同学请举手。看来,大多数同学是通过视力表知道自己视力的。那么,你知道视力表有哪些种类吗?
环节二 初步了解
活动一:课前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视力表的种类,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教师做补充发言。
教师对视力表的检测原理进行说明,
(视力可以通过视力表来具体测定.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设计的.所谓视角就是由外界两点发出的光线,经眼内结点所形成的夹角。视角越大,在视网膜上成像越大,感觉物体就越大,反之,视角越小,在视网膜上成像越小,感觉物体就越小。而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实际大小有关,还与物体到观测点的距离有关。)

课前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视力表的种类,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眼睛看到的物体大小与测试距离有关,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三探究规律
活动二:以标准对数视力表为例,探究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教师指出:以上的猜想同学们是用眼睛观察到的,我们还应通过测量验证一下。请各小组合作完成下列数据的测量。要求:
1.测量视力为4.0,4.2,4.3,4.4所对应的E
2.数据精确到0.1mm
3.时间3分钟
最后分析数据,验证了刚才的猜想
环节四动手操作
活动三:动手制作测试距离为3m的视力表。
提出问题 为了随时了解自己的视力情况,老师准备在客厅里悬挂一张视力表,但是客厅的长度只有3m,那么如何使用测试距离为5米的标准视力表?
独立思考,初定方案
2.组内交流,制定方案
3.揭示原理,完善方案
4.分配任务,动手操作
5.小组展示,成果检验
环节五感悟交流
1.你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2.你获得了哪些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观察视力表中“E”的形状及各个“E”间的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视力表中的E是相似的,同一行的E是全等的,而且同一行的E之间可通过平移,旋转,轴对称得到,还有学生猜测E的外框是正方形。
组长分配好任务合作完成,并及时统计测量数据
学生经过思考不难发现,可以将5m视力的的每个视标E都缩小,还有学生进一步指出缩小为原来的3/5)
部分学生思维产生障碍,一时无法解释,小组合作
经过交流,请学生上台展示交流
明确原理后,组长分配任务,每人动手操作制作一个测试距离为3m的视标E
最后全班合作共同完成3m视力表的前4行,然后请一位同学用自制视力表测测视力,检验成果
学生小结,畅谈学习体会
教 后

思 本节课是相似图形和位似图形的相关内容在视力表中的运用,通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经历操作,探究,发现,应用的过程,学生参与度也比较高,对测量和分析制作过程比较投入。但是一部分同学对用“E”的高与它到眼睛的水平距离之比来刻画视力”不能理解,可能分析的不够透彻,导致后面制作E有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