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5-07 14:3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一、实验的地位和作用
该实验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是在学完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之后所设计的,通过模拟实验可以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本节的知识目标是:体验孟德尔的科学假说,把握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F2
代的分离比。能力目标是:通过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科学设计实验的技能;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加深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关系的理解;
2、教学难点:利用实验领悟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四、教法和学法
在教法方面,基于本节的特点:实验性强,基础性高,应着重教师引导为辅,学生展示为主的原则进行。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和有趣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实验结果与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比较得出两者是一致的,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形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我主要采用了层进设问法和讨论法。另外,教学过程中也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采用了发现学习法和讨论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与设想
导入实验(问题导入)→实验设计(原理、材料、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一)导入实验
在实验室屏幕上显示豌豆F1自交的遗传实验图解(复习上节所学内容),同时显示如下问题:
孟德尔提出解释F2分离现象假说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通过孟德尔的假说,完全的解释了F2代的性状分离比,那我们能不能通过实验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呢?由此引出本实验
(二)实验设计
针对如何设计实验,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实验原理是什么?
结合多媒体课件,给出实验原理,本实验为模拟实验,原理就是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而确定的
(2)实验材料的如何选择呢?
本次实验我所用的材料选择是两个盒子和五子棋
(3)两个盒子和五子棋分别表示什么?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结果(雌雄生殖器官、不同类型的配子)
(4)实验过程如何设计
(1)取盒编号
分别为


(2)投放棋子
引导学生,用黑色的棋子表示带有D的配子,用白色的棋子表示带有d的配子
问:向每个盒中投放棋子的数量如何呢?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每个盒子的黑子和白子数量保证1:1即可)
教师总结;每个盒子放的黑子和白子数量相等从而模拟了雌雄个体分别产生了相同数量且不同类型的配子
(3)随机取棋
问:为何随机取球?
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此过程是模拟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必须保证抓到每个配子概率要相等
(4)重复实验
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
,重复多次次
问:为何重复次数越多,效果越好?
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指出:由于实验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实验次数越多,偶然性越低,从而统计得到的实验结果更准确
(5)统计结果
提出问题:对结果该如何统计?你们能设计一个表格来进行记录数据吗?
学生思考并设计表格
教师:在表格的设计上可以多种多样,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教师随机抽查,同时将自己设计的表格展示给学生,供学生参考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记录表
次数
小盒甲中取出的雌配子(父本)
小桶乙中取出的雄配子(母本)
子代的基因组合
1
2
3
……
50
通过以上对实验的分析,两人一组,开始实验(调动积极性,合作探究)
(三)实验结果
以记录表的形式展示,分析每组的结果,统计DD
Dd
dd的个数并计算比值
(四)实验结论
学生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实验结论
(五)课堂小结
?通过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本节的重难点。
(六)巩固练习
设计几道典型的课堂练习题:通过当堂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学。
六、教学反思和自我评价
通过简单易于操作并且有趣的实验设计开展教学,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体验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但在授课中难免存在对课堂的把控不到位等现象,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须用一定的教学机智克服不足,力争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