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盐和肥料——中和反应的产物--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2.1 盐和肥料——中和反应的产物--盐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5-06 11:4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和反应的产物---盐
【教材分析】 复分解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之一,同时它也是酸、碱、盐相互反应的核心内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从更高的宏观角度把握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理解,即复分解反应是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当溶液中存在的某些离子能互相结合而使其浓度迅速减小的话,那么离子就向减小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本节内容是溶液知识的延伸,因为常见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水中的。本节内容也是对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知识的有效归纳,学生对其的有效掌握会帮助他们有效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问题、讨论式教学、讲练结合的方法。
教学思路与设计
学生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前已经完整的学习了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对它们之间的反应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通过对第九单元《溶液》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常见的酸、碱、盐在水中溶解后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液中的。但是,学生虽然积累了一些酸、碱、盐的相关知识点,却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高度不够。为了记忆一些反应的的相关知识点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感到知识琐碎,困难重重。
本节课的设计从情境入手,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药品进行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通过flash动画和图片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引导学生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来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最后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条件、本质、类别,促使学生形成对复分解反应的系统完整的认识,能够顺利的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和正确的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
(2)能从微观的角度,即离子之间的互换反应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3)重视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让学生感受概念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重难点分析】
重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的条件。
难点:对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的判断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还有置换反应,现在我写几个反应式,大家思考,它们属于前面我们讲的哪一种反应类型?
由此引出复分解反应。
2、提出问题: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分解反应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们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有何不同?
3、教师提示:大家可以看生成物与反应物之间的关系,反应物是怎样变成生成物的、生成物有多少种?
4、表达交流。
5、师生共同总结:像这种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6、提出问题:复分解反应有没有条件?上述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分析生成物的类别、状态等。
7、分组讨论、交流归纳。
8、总结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板书: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其中之一生成,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如果遇到其他的沉淀,就要求同学们记住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了。教师展示酸、碱、盐的溶解性表记忆口诀。
硝酸盐都能溶,钾、钠、铵盐也相同; 碳酸盐只有钾、钠、铵,除此三种都不溶; 硫酸盐沉淀只有钡、钙、银; 最后剩下盐酸盐沉淀只有氯化银; 碱类多数是沉淀,钾、钠、钡溶钙微溶。
13、小结
盐的化学性质;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14、练习
15、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