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调皮的小闹钟 课型 欣赏
学校
姓名
教材分析
调皮的小闹钟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欣赏曲目,该曲为管弦乐,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作于1945年。乐曲为C大调、4/4,中庸的快板,采用回旋曲式写成。乐曲开始用木鱼声模仿钟摆的走动声。开始它很有规律,带有装饰音的主题。这种偶而出现的装饰音和切分节奏,在单调乏味的四分音符节奏中,出现了一种不安分的性格和幽默的情绪。主题之后,是第一插部。它转成了G大调。旋律以附点音符为特色。主题再现,接第二插部。乐曲进行中不时插入闹钟的铃声和不规则的走动声。当主题第三次出现时,加有反复后接尾声,使得乐曲具有更为风趣的性格。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性格方面: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在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已基本掌握了节奏型能够听出节奏的特殊;在学唱方面基本上音准可以掌握,对于简单的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记忆主题旋律及插部音乐。
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伴奏、用自编的动作表现乐曲,从而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小闹钟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活动深入理解音乐结构。
教学准备
打击乐器:双响筒,三角铁 ; 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生问好
新课导入
聆听分析乐曲
分析三段主题音乐
第一主题
第三主题
结束音分析
第二主题部分
完整聆听乐曲
介绍作者
完整演绎
课堂总结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
请同学们起立跟老师一起动起来。(播放音乐调皮的小闹钟)
刚才音乐行进中做了几组动作?
师总结三组动作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小闹钟。
(1)我们在平时什么时候会用到闹钟?会发出什么声音?(师小结:提醒的作用)
平时还用它看时间,小闹钟无时无刻不再为我们工作,分针和秒针在转动的时候又会发出什么声音?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大家能不能从曲子中发现这些声音,你也可以用动作表现一下,一起聆听。
刚才用动作来表示,现在用语言(出示PPT图片)
听音乐说一说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我们可以用身体哪一部分来模仿乐器
跟音乐来模仿
听一听小闹钟唱起了歌曲并且学唱小闹钟所唱旋律及歌词(出示PPT歌词图片)
小闹钟真调皮,我们把这个小闹钟成为唱歌的小闹钟。
刚才小闹钟在歌词中提到认真工作,它的工作是什么?发出的声音还记得吗?聆听音乐,闹铃声响了几下并且力度是什么样的?
选择合适的乐器演奏,设想如果自己是小闹钟会如何叫醒主人?
师生合作,老师演奏,学生喊“起床了”。
老师小结:把这个小闹钟称为工作的小闹钟。
在音乐的结束出现一个夸张的音效猜想小主人被叫醒后对小闹钟做了什么?也可以用动作表示。
小闹钟不仅会唱歌,会工作更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觉聆听音乐,听听情绪是怎样的?
跟音乐自己做动作
把这样能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小闹钟成为跳舞的小闹钟。
完整聆听乐曲并排序
讲述回旋曲式
该曲作者为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创作,他的代表作还有《小猫圆舞曲》《打字机》等
将学生分为三组,完整演绎乐曲
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模仿教师动作
三组
起床、上厕所等
铃 ~ 铃~
嘀嘀或者滴答
学生认真聆听,并作动作
学生看图并试着打节拍说出强弱
双响筒
用手指摆出双响筒的造型,用嘴巴来模仿双响筒的音效
学生跟琴演唱
学生回答:八下
力度强
学生自己判断选择三角铁
喊主人起床了
将闹钟扔出去,把开关按掉等
悠闲的,放松的,开心的
仔细聆听,排列顺序第一主题部分多次出现
一组唱,二组跳,三组喊话。 提醒学生准备上课
调动学习气氛,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曲子出现三个主题,为后面分析奠定基础。
引出题目《调皮的小闹钟》。
不同时间所产生的声音不同代表了不同的意义。
找出音响
分析第一段主题里面的音是长音还是短音。
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打击乐器双响筒的使用方法以及更好的记忆双响筒的音效。
学生更好的记主题旋律
记忆旋律的力度
自己掌握该乐器的另一个演奏乐器,自己设想当小闹钟,使自己参与到音乐中。
自己体会作曲家的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感受旋律并且记忆旋律
检查旋律记忆情况,以及对乐曲的掌握。
了解音乐的背景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音乐中感受音乐的奇妙。
板书及课件设计
调皮的小闹钟
唱歌的小闹钟 跳舞的小闹钟 唱歌的小闹钟 工作的小闹钟 唱歌的小闹钟
A B A C A
作曲家 安德森
课后教学反思及改进方法
在这节课中,我将音乐知识技能贯穿于学生对音乐感知和审美探索中,以一条既符合音乐本体特性,又适宜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我在旁不断地指正与扩充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在愉快氛围中“留连忘返”地运用。整堂课学生都是在一种循序渐进、乐于接受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夯实自己的音乐功底,真正掌握审的工具及手段,与音乐本身进行了酣畅淋漓地“情感交流”、“情感撞击”和“情感抒发”。在轻松的氛围中,教学内容顺利完成。上完课后我和学生们还深深地陶醉在音乐带来的调皮可爱的情境中意犹未尽,小闹钟陪伴着我们开心地渡过了整节课。但是在第一主题部分演唱时,钢琴即兴伴奏还是不好,课后再多练琴。一定多扎实教师的基本功。上课的语言不够简练,课下虽组织的很好可是一上课还是有些乱,证明备课的还不够细致,今后一定更加细致的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