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回声真好听
教材分析:《山谷回声真好听》是湘艺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课的演唱歌曲,这是一首旋律优美并富有情趣的歌曲。它通过声音的强弱对比,提示了山谷中奇妙的回声。因此在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在赏听,演唱等音乐活动中理解歌词并能控制声音的力度变化来表现“人声”和“回声”,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性质。由于该歌曲歌词稍复杂,为避免学生重复唱带来的枯燥感,在活动中运用了图片、游戏、角色表演等形式,增强歌唱活动的趣味性,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能聆听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响,辨别认识出声音的强弱。
能学会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并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了解“回声”这一自然现象。
教学重难点:能学会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并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在我们生活中,在大自然的世界里,声音是多种多样的。猜一猜下面两种声音。
(播放两组声音)
生: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强调:大雨的声音强,小雨的声音弱
2、师:用圆圈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认识学习力度符号:强:F 弱:P
F P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声音的强弱。
(德育教育:有学生用音乐课本敲打课桌,要爱护课本爱护课桌。)
二.授新
1、故事导入
有一天,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山谷玩,小明发现山谷可以模仿他讲话喊叫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呢?
(德育教育:小朋友们不能单独去公园或者山谷玩,必须有大人的陪伴,否则会有危险。)
(播放回声视频)
生:回声
2、介绍回声:回声是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的。那么山谷回声和小明的喊叫声有什么不同呢?
生:小明的喊声强,山谷的回声弱。
现在老师来当小明,你来模仿大山的回声,注意:小明的喊声强,大山的回声弱。
师:F 你好吗? 生:P 你好吗?
你真美。 你真美。
12 34 5- 12 34 5-
啊 啊
i6 i6 5- i6 i6 5-
啊 啊
学唱歌曲回声部分
男女生分角色喊叫和回声
师整首范唱
逐句教唱
解决容易出错的难点部分
齐唱
和伴奏唱
三、拓展
1、说说身边还有哪些回声现象。
(德育教育:在学校等公共场合不能大声的喧哗,大声喧哗会产生回声,过度的回声就是噪音,会影响别人。)
生:空旷的建筑物;话筒;回音墙等
2、下面图片哪些强哪些弱?
大雨和小雨;大鼓和小鼓。
四、总结
课后反思:整节课都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索性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部分让学生聆听两种不同的声音辨别声音的强弱,在授新课的部分是故事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效果,强弱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山谷的回音情境。为了强调效果,我安排了回音游戏。课堂的氛围比较活跃。我来模仿小明的喊声,孩子们当山谷中的回音,让孩子自己发现喊声强,回声弱的特点,自然的唱出回声部分的旋律,这是本课的重难点同时也是其中的一个亮点。但是由于我个人的声势教学没有练习娴熟,有个别的孩子把第一句的回声旋律唱成了第二句旋律了,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应该多花时间在基本功的练习上,尽量不再出现这些问题。在歌曲的处理上,要提示孩子们模仿回音时的弱音效果。孩子们喜欢的歌曲唱起来琅琅上口,因为很熟悉了,有时会不太注意效果的处理,往往唱得正带劲儿呢,忘记弱音了,要适时给予提示。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适时加入了德育教育的渗透,如第一部分“用你喜欢的方式辨别强弱”有个同学就用音乐课本敲打了桌子,我先表扬了她力度符号学习的很好,然后教育她我们要爱护书本爱护课桌。在第二部分“听回声”部分,教育孩子们,没有家长的陪伴下,不可以擅自去公园或者山谷玩耍,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第三部分的拓展问题,“说说身边除了山谷有回声,还有哪里也有回声?”这时候教育孩子,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的喧哗,回声大就会变成噪音影响别人了,这是不礼貌的行为。这些德育的教育在平时也会强调说一些,但是边学习音乐边德育的渗透,更容易让学生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