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021年单元测试卷(47)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请把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写在答题框内。)
1.时间轴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列时间轴中①处应该为( )
A.土地革命时期
B.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得以改变是通过( )
A.辛亥革命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
3.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右图所示文件,请问王爷爷参加的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四大
4.清明时节,小明和父母去扫墓,在拉萨金珠路一座纪念碑上看到这样的碑文:“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高原公路,亘古奇迹。四海闻名,五洲赞叹”。以下成就与碑文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③大庆油田建成
④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它走的道路是( )
A.移资海外
B.公私合营
C.股票上市
D.独立经营
6.穿越历史时空,来到1953年的我国的一个农村。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很大提高
B.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地主阶级被消灭
D.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7.改变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C.一五计划的执行
D.三大改造的完成
8.“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提出这一重要论述的会议是( )
A.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9.如图是我国某地某种粮食作物产量数据柱状图,造成1958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10.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严重后果,新中国领导人于1961年制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你知道“八字方针”的具体内容吗( )
A.调整、改革、建设、提高
B.巩固、提高、开拓、进取
C.调整、整顿、充实、提高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1.作家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
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
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导致过去三年土地“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人民公社化的展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2.“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
A.“大跃进”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3.在60年代,人们流传着一句话:“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的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影响了社会风尚,培养了几代人。“他”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14.2017年5月,习近平同志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党的好干部”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雷锋
15.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能全面反映其历史阶段特征( )
A.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二、材料题:(共3大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它开始的时间是那一年?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何时开始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拥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目的是什么?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18.中共八大后的1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10年,也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艰苦创业的10年。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条件就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材料二:“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理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材料三:“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1)材料一中的“大油田”指的是什么油田?与此相关的英雄模范人物是谁?他有什么荣誉称号?
(2)材料二中“我”是谁?他有什么荣誉称号?材料三中的“我”是谁?
(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曲折发展的10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举例说明在生物医学与交通方面的成就?(各写一项)
(4)以上三则材料的主人公共同体现了什么可贵的时代精神?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请把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写在答题框内。)
1.据所学知,时间轴中①处指是“1949﹣1956年”,这一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故选:B。
2.“一五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根据所学知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快了步伐,1954年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故选:B。
4.据题干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高原公路,亘古奇迹。四海闻名,五洲赞叹”。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为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初步基础。
故选:B。
5.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同仁堂”就是实行的公私合营的方式。
故选:B。
6.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穿越历史时空,来到1953年的我国的一个农村。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故选:D。
7.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D。
8.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故选:A。
9.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总路线的指导下,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1958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兴起后的浮夸风。
故选:A。
10.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后果。1961年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工业生产计划指标,整顿企业生产秩序。
故选:D。
11.由于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1958年发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使国家和人民1959年到1961年遭受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困难。导致过去三年土地“几乎是颗粒无收”。
故选:C。
12.“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发生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沉重灾难的内乱,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文革”期间,全国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打倒一切,全面内战”、“闹革命”。文革中,造反派冲击政府机关,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使国家政权遭到了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遭到了践踏。
故选:C。
13.在60年代,人们流传着一句话:“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的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影响了社会风尚,培养了几代人。“他”是雷锋。雷锋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故选:D。
14.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故选:A。
15.据所学知识,1953年,中共中央开始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年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8年推行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规律,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灾难;从1960年起,中共开始转变政策,国民经济逐渐恢复;至1965年,国民经济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综合来看,1956﹣1966年这一历史阶段是成就与挫折并存的。
故选:A。
二、材料题:(共3大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1)据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可知,这是“一五”计划时期的基本任务。“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1957年;其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一五”计划的成就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建立了集二铁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克拉玛依油田。
(2)据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可知,这是中共八大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据所学知,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它是在1958年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要求尽快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愿望,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挫折。
故答案为:
(1)一五计划;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建立了集二铁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克拉玛依油田。
(2)1956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1958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要求尽快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愿望,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挫折。
17.(1)结合所学,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开始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拥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农业、手工业改造;目的是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
(1)1954年;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2)农业、手工业;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大油田”指的是大庆油田,大庆油田1960年投入开发,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与大庆油田相关的模范人物是王进喜;他被称为“铁人”。
(2)根据材料二中的“兰考”“沙丘”可知,材料二中“我”是焦裕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曾任河南兰考的书记,为治理风沙鞠躬尽瘁,被称为“县委书记的榜样”。
(3)本题考查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曲折发展的10年中在生物医学与交通方面的成就。分别包括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兰青、兰新、包兰铁路等。
(4)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故答案为:
(1)大庆油田;王进喜;“铁人”。
(2)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榜样”或“党的好干部”;雷锋。
(3)生物医学: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交通:兰青、兰新、包兰铁路。
(4)艰苦创业,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