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八年级下册)22《虽有佳肴》复习习题——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文言文专题(八年级下册)22《虽有佳肴》复习习题——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6 20:45:40

文档简介

《虽有佳肴》专题答案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嘉肴

?
)(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答案】jiá
yáo
qiǎng
yuè
xiào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虽有嘉肴(

(2)
弗食(

(3)不知其旨也(

(4)不知其善也(

(5)然后能自强也(

(6)虽有至道(

(7)教学相长(

(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9)教然后知困(

(10)然后能自反也(

(11)然后能自强(

(12)学学半(

(13)其此之谓乎(

【答案】(1)即使
(2)不
(3)甘美
(4)好,妙
(5)自我勉励
(6)达到极点
(7)促进
(8)因此
(9)不通,理解不了
(10)反省自己
(11)勉励
(12)教
(13)大概,表示推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虽有嘉肴
古义:
今义: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3)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
【答案】(1)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2)古义:甘美
今义:主旨
(3)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4.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别。
①不知其旨也
②不知其善也
【答案】①名词作形容词
②形容词作名词??
?
5.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学:学学半
学学半
(2)其: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答案】(1)教
向别人学习?
(2)表示推测
它的
6.请划分文章的朗读节奏。



肴,弗
食,不



也;虽


道,弗
学,不



也。是



后知

足,教



困。知

足,然




也;知
困,然




也。故
曰:教
学相

也。《兑命》曰:“学

半。”其



乎?
【答案】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7.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答案】(1)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3)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4)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5)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6)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7)《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对比阅读
1.
A虽有佳肴(虽然);虽我之死(即使)。
2.
D
(甲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故选D。)
3.(3分)C?
4.(3分)所以,(1分)?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1分)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1分)
5.(3分)故曰之前都是对偶句,第1组对有据类比论证引出本文的议题,然后知两个对偶句构成对比论述了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3组对偶句运用对偶论述了困境之后的情景,(1分)连用三组对偶造成了铺排的效果,使说理更加的透彻。(2分)
6.(2分)都先运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进行论述,(1分)最后引用《兑命》上的话加以印证。(1分)
7.(1)不;(2)味美;(3)困惑;(4)反思;(5)扩充、增长
8.(1)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2)喜欢学习但不经常问问题,并不是真的喜欢学习的人。
9.教学相长或教与学
问学相辅或问与学
10.教与学互相促进,好学尤当勤问(结合“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可知,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结合“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可知,好学尤当勤问。故“教”“学”“问”之间关系是:教与学互相促进,好学尤当勤问。)
【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11.B(A.其:表推测语气/其:代词;/B.学:学习/学:学习;/C.反:反省/反:同“返”,返回;D.而:表转折/而:表并列。)
12.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13.D(孔子学琴,锲而不舍,学习一首琴曲,不单会弹,还要深入到更深的层次里。纵然师襄子说可以了,要进一步教孔子别的,但对孔子而言,还不算真正学会。于是,孔子不断深入,从会弹,到掌握技巧,又进一步到了解它的意趣,进而,再去领会曲子所描述的人物。根据以上内容进行作答。)
14.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为下文论述教与学的关系奠定基础。
15.“学然后知不足。”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
【乙】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乐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的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
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恭敬的说:“这首曲子确实是《文王操》
啊。”
16.(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不如/丘之好学也
17.C(A.“是”分别解释为:这/判断词;B.“反”分别解释为:反省/通“返”,返回;C.“虽”都解释为:即使;D.“之”分别解释为:放在主谓之间/到。)
18.(1)好处,优点
(2)勉励
(3)大概
(4)勤勉,努力
19.(1)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2)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
20.学习
甲文:教和学互相促进,教是学的一半。
乙文:做学问不进步就会退步(或
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开阔眼界,出门学习)
【参考译文】乙: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人们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21.B(A.最好的\到达\最好的;B.所以\所以\所以;C.这样\……样子\是,对;D.它的\它的\其中;)
22.(1)味美;(2)即使;(3)同“敩”,教导;(4)(等)到。
23.B(A.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之:代词,代指钟;B.
何陋之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C.
渔人甚异之
之:指示代词,此;
D.
大道之行也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4.(1)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2)会提问的人,象木工砍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
25.甲文:阐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乙文:阐述了善问和善学都能增进学问的道理。
【参考译文】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收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26.A.虽然/虽然;B.完备的地方/值得;C.勉励/强大;D.相互/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27.①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②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
28.学习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反省中懂得努力;教别人才能明白知识上的欠缺。所以我们既要自己努力学习,也要不断尝试把所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提高自己。
29.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乙】写给外甥奉议郎师川的信:自从告别以来,没有一天不怀念你。(现在)春风熏暖,想来你在处理公事之余,一定会放下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前不久你告诉我说:“自己一定要花费十年的功夫,修养身心探寻真理。”每每念此语我都会(无比)叹服。诚然能够按照这样(的志向)去做,就足以赶得上古(圣贤)人并配得上古贤的称号。然而学习必然要有规律方法,凡是读书,其中一言一句,都必须自己探寻意思并理解含义,才能体悟到古人用心的地方,照此行就不会白白浪费功夫。进一步想要寻求明白其中道理,就必须摒弃学习以外的各种贪念,才能获得全部功效。读书要先让室内安静并焚烧香脑,让内心意念不要快速游动四散,这样才不致于无法理解言语之外的道理。少年血气方刚,如果照这样作,(即使)花费古人一半的功夫,(也)能收获倍于古人的功效。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
30.(1)味美;(2)教导;(3)喜爱,爱好;(4)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1.(1)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32.示例①:甲段画线句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乙段画线句从正面论述要向他人学习。
示例②:甲段画线句强调要自主学习,乙段画线句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参考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个人能够当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自己的缺点。”(《述而》)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而爱好学习的人又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雍也》)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给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心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学而》)
33.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
34.
(1)味美
(2)反思
(3)回头看
(4)这样
35.(1)《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好,怎么能治理国家呢?
36.共同的话题:学习的方法。甲文表达的观点:教学相长(或“教与学相互促进”);乙文表达的观点: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或“学习贵在谨慎认真”)。
【参考译文】乙: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低头苦读,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时,就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的越来越大。每经过它,刘蓉总要被绊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刘蓉父亲来到这个房间,看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打理好,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后来还是有这样的感觉,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37.
味美
同“敩”,教导
停止

38.若



落/则



索/日



矣。
39.(1)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2)一般说来,儿童的性情是喜爱嬉戏玩耍,却害怕约束的。
40.
嘉肴
至道
教学相长也
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天性/成长规律,因势利导。
【乙】一般说来,儿童的性情是喜爱嬉戏玩耍却害怕约束,就像草木开始发芽时,如果让它舒展畅快地生长,就能枝条繁茂;如果摧残阻碍它,就会衰败枯萎。现在教育孩子,一定要使他们顺着兴趣,受到鼓舞,内心愉悦,那么他们的进步自然就不能停止。就好比春风化雨,滋润花木,花木没有不萌芽发育的,它们自然能一天天地生长。如果遇到冰霜的侵袭,花叶零落,那么它们就会生机萧条,日渐枯萎了。这是古代先王设立教育的深意所在。
41.
(1)味美;
(2)困惑;
(3)同“敩”,教导;
(4)以……为亲(亲近、敬爱)
42.C(A.表示诘问,岂,难道;B.大概,表示推测;C.代词,所学的;D.表示选择,是……还是……;)
43.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省。(或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44.
“虽有嘉肴”(或嘉肴)
“虽有至道”(或至道);
持之以恒(或恒心和毅力;或勤奋和执著)
45.示例1:“教学相长”,在学习中,当我在教别人时,也会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学会,或者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新的思想。
示例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我们在学校学习知识后回家还要做练习,复习巩固,这样才能学得好。(结合自己经验体会,答出互相学习的重要性,勤奋刻苦等方面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课余及休假的时候,也有课外研究。(学习要有方法),如果不从“操”、“缦”这些小曲调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弹不好;不从通晓鸟兽草木、天时人事学会譬喻,诗就作不好;不学会洒扫应对,礼节就行不恰当。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就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能够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亲敬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能够这样,即使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违背道义。(选自《礼记·大学之教也》,有删改)
46.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47.①培养
②以……为子
③职分,职守
④已经
48.C(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指千里马;B.连词,表示转折/连词,表示修饰;C.都是代词,他;D.连词,就/副词,竟然;)
49.①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②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
50.取信于民
讲信。(梳理语段内容,抓住相关语句来概括即可。根据乙文中“恐民之不信”的提示可
知,做“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目的是取信于民。根据甲文“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含义可知,“讲信”一词说的也是要讲究诚信的意思。)
【参考译文】商鞅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来表明决不欺骗。最终发布法令。
51.
(1)困惑
(2)反思
(3)就
(4)大概,几乎
52.(1)《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也常常荒废在善忘上。
53.甲文:教与学互相促进。乙文:损害我的学业的,是不勤奋和善忘。
54.示例:(1)学习要勤奋;(2)学习要珍惜时间,要趁早。
【参考译文】我少年的时候读书,看一遍便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出现差错,于是便依仗着自己有这种本事就放纵自己,愿意和喝酒闹玩的人在一起游乐。一个月之中,看书的日子没有几天,这样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经常不去学习也就荒废了。
近几年来,用发愤的态度来告诫自己,后悔以前的行为;但聪明智慧已经衰竭,几乎比不上早先的十分之一、二,每看见一件事,一定反复推求才得到最终结果,合上书之后便迷茫混乱,经常是不再记住书中的内容,所以虽然很勤劳地读书,也在经常忘记中把学问荒废了。
唉!使我的学业败废的,就是这两样东西啊!
三、中考真题
一、(2019福建卷)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
(2)然后能自反也
反:_______
(3)诚能如是
是:_______
(4)令心意不驰走
走: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1)味美
(2)反思,反省
(3)这,这样
(4)跑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比如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旨:味美。古今异义词,
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走路”。
2.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虛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意思是: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
-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故停顿为: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
(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屏弃:抛开。弗:不。于:介词,用。
4.
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甲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告诫外甥“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读书先静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不会理。”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参考译文】
【甲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乙文】写给外甥奉以郎师川的信:自从告别以来,没有一天不怀念你。(现在)春风熏暖,想来你在处理公事之余,一定会放下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前不久你告诉我说:“
自己-定要花费十年的功夫,修养身心探寻真理”,每每念此语我都会(无比)叹服。诚然能够按照这样(的志向)去做,就足以赶得上古(圣贤)
人并配得上古贤的称号,洗刷先人的惭愧。然而学习必然要有规律方法,凡是读书,其中一言一句,都必须自己探寻意思并理解含义,才能体悟到古人用心的地方,照此行就不会白白浪费功夫。进一步想要寻求明白其中道理,就必须摒弃学习以外的各种贪念,才能获得全部功效。古人说:放纵自己内心,(不加防范)
,就会失去一切的善事。如果能把心克制并凝神静心在一-处,
则没有事情是不能办成的。读书要先让室内安静并焚烧香脑,让内心意念不要快速游动四散,这样才不致于无法理解言语之外的道理。少年血气方刚,如果照这样作,(即使)
花费古人一半的功夫,(也)
能收获倍于古人的功效。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
二、(2018恩施卷)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旨:
(2)然后能自反也
反:
(3)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
(4)舍问,其奚决焉
舍: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广
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5.【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答案】1.(1)旨:甘美,美味,甘味
(2)反:反省
(3)好:喜欢,喜爱
(4)舍:放弃,舍弃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旨:甘美,美味,甘味。
(2)句意为:然后才能自我反省。反:反省。
(3)句意为: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好:喜欢,喜爱。
(4)句意为: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舍:放弃,舍弃。
2.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意思是: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根据句意其可断句为: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重点词有:虽,虽然;至,最好的;善,好处;句子翻译为: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句中重点词有:好,喜欢;“者也”,判断句式;句子翻译为: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4.【甲】教学相长也。【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甲】文作者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然后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由此可见其中心论点为:教学相长也。【乙】文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然后从正反两面分析“学”与“问”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文首句即为中心论点。
5.
①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②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与比较。甲文,作者运用了类比论证、道理论证与正反对比论证;乙文,
作者主要分析学与问之间的关系,有道理论证,同时又从正反两面进行,所以二者在论证方法上的共同点
是:都有道理论证与正反论证。
【参考译文】
【乙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三、(2018齐齐哈尔卷)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
旨:
(2)负笈不远险阻
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4.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5.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
【答案】1.(1)旨:甘美
(2)负: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旨:甘美。负:背。
2.(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困:不懂的地方。若:如果。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B项朗读断句不正确,应改为:观书/有会意者。
4.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D项理解分析错误,乙文强调了学习贵在勤奋。
5.示例:在自主学习中,我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为小组增光添彩。在互助学习中,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我们人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解析】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在自主学习中,要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在互助学习中,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参考译文】
【乙文】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四、(2017六盘水卷)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不知其旨也(

⑵然后能自强也(

⑶学不可以已(

⑷故木受绳则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輮使之然也??????
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
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
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答案】1.⑴甘美
⑵勉励
⑶停止
⑷所以,因此
【解析】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旨:甘美。②句意: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勉励,强,勉励。③句意:学习不可以停止。已:停止。④句意: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困:所以,因此。
2.C
【解析】A项:前句意力:
(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之:代词,它后句句意为:
(陈胜)停止耕作到田畔高地上(休息)。之:到。B项:前句句意为: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知:知道。后向句意为: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知:
通智,智慧。c项:前句意为:即使有美味的菜。虽:即使。后句向意为: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虽:即使。D项:前句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转折。后向意为:君子广博地学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而:表递进,并且。故选:
C。
3.⑴《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⑵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解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的词有:曰,说,学:第一个为“教”,第二个为“学习”,其:大概,表示推测,句子翻译为:《兑命》
说:“教人是学习的一
-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②句中重点的词有:为:变成,凝成;于:比,句子翻译为: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4.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运用了:类比;观点是教学相长;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这两个比喻,使学习的人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不过,要能“青于蓝““寒于水“,决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
“。所以,这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说明了中心论点,催人奋进。
5.启示:“教学相长”的意思就是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会有进步。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就会慢慢发现一些不足,然后再学习,再提高,就会弥补以前的不足。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谈感悟即可,做到言之有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凡事都要实践才能知道事情的真相,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参考译文】
【乙文】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虽有佳肴》专题练习
一、基础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嘉肴

?
)(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虽有嘉肴(

(2)
弗食(

(3)不知其旨也(

(4)不知其善也(

(5)然后能自强也(

(6)虽有至道(

(7)教学相长(

(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9)教然后知困(

(10)然后能自反也(

(11)然后能自强(

(12)学学半(

(13)其此之谓乎(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虽有嘉肴
古义:
今义: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3)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
4.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别。
①不知其旨也
②不知其善也
5.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学:学学半
学学半
(2)其: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6.请划分文章的朗读节奏。



肴,弗
食,不



也;虽


道,弗
学,不



也。是



后知

足,教



困。知

足,然




也;知
困,然




也。故
曰:教
学相

也。《兑命》曰:“学

半。”其



乎?
7.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虽有佳肴》)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1.
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虽有佳肴(即使)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
B.
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
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
C.
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D.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
其真无马也(表反问)
2.
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
甲文先通过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
B.
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
C.
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D.
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①建国君民:建立邦国,治理民众。②念终始典于学:要自始至终学习先王法典。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教学相长也/常有高猿长啸
C.学学半/学而时习之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牛困人饥日已高
4.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甲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了铺排的效果,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
分)
甲、乙两段文字在论述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①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③焉?(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而或)但却。②(奚)怎么。③(决)判断,解决。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弗食
(2)不知其旨也
(3)教然后知困
(4)然后能自反也
8.翻译下列句子。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9.选文(甲)论述了
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
的关系。
10.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学”“教”“问”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④也。”有间,有所黯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寢子离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⑤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志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学而不思则罔/黑而长
12.给画线句子划分节奏。
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1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本文出自《礼记》,《礼记》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融入曲子的过程。
D.乙文中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容易学的曲子。
14.(甲)文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虽有嘉肴》中哪句话?请结合引用文段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16.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不如丘之好学也
17.以下四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则是面墙之士
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虽有佳肴/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D.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弗学,不知其善也
(2)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其此之谓乎
(4)
今人可不勉乎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故曰:教学相长也。
(2)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20.(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①,又从而庸之②。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③,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④,及其久也,相说⑤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⑥,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功:效果。②庸:功劳。③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④节:树的枝干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⑤说:同“悦”。⑥从容:同“舂容”,即撞钟。
2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至道/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如获至宝
B.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曰:教学相长也。/故虽有名马
C.然后尽其声/公然抱茅入竹去/不以为然
D.不知其旨也/请循其本/莫名其妙
2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学学半
(4)及其久也
23.与甲文“其此之谓乎”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B.何陋之有
C.渔人甚异之
D.大道之行也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25.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26.下面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佳肴
故虽有名马
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C.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少年志气方强
D.故曰:教学相长也相委而去
2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结合(甲)文,联系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教学相长”获得的启示。
(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3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2)《兑命》曰:“学学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传不习乎
3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2.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九、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乙】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④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⑤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⑥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选自《习惯说》)
(注释)①蓉:刘蓉,清代文学家。②浸淫:逐渐,渐进。③踬(zhì):被绊倒。④蹶(jué)然:跌倒的样子。
⑤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
⑥窒:阻碍。
33.用“/”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








广
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不知其旨也(________)

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

顾而笑曰
(________)

已而复然
(_________)
35.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36.甲乙两文有一个怎样的共同话题?作者表达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十、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乙】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①,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②,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③也。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中国画报出版社,有删减。)
(注释)①条达:枝条繁茂。②发越:发育。③微意:深意。
3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
(2)学学半_____________
(3)则其进自不能已_____________
(4)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_____________
38.用“/”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矣。
3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
40.这两篇短文都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探讨了教与学的问题。甲文从学习者的角度,将“___”和
“______”进行类比,论述了“_________”(前三空用原文内容回答)的中心论点;而乙文从教育者的角度,将儿童成长类比作草木生长,论述了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的教育观点。
十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乙】大学之教也,时教①必有正业②,退息必有居学③。不学操缦④,不能安弦⑤;不学博依⑥,不能安《诗》;不兴⑦其外,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⑧焉修焉,息焉游⑨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选自《礼记·大学之教也》,有删改)
(注释)①时教:因时施教。②正业:大学中规定的课业。③居学:在家休息的学习。④操缦:学习弹奏乐器。⑤安弦:懂得音乐。⑥博依:各类的比喻。⑦兴:重视。⑧藏:心中。⑨游:闲暇。
4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
(2)教然后知困(__________)
(3)学学半(__________)
(4)故安其学而亲其师(__________)
42.选出下列句子中与“不知其善也”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其真无马邪?
B.其此之谓乎!
C.乐其友而信其道。
D.其远而无所致极邪?
4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44.(甲)文用________和_________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乙)文列举了学习中具体实例,强调_______的重要性。
45.(甲)文中说“教学相长”,(乙)文中谈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请结合自己的体会选择一个角度说说你的理解。
十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乙】令①既具②,未布③,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④民有能徙⑤置北门者予⑥十金⑦。民怪⑧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⑨予五十金,以明⑩不欺。卒下令?。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令:上级对下级的指示,法令。②具:准备就绪。③布:颁布,公布。④募:招募。⑤徙:搬走,搬开。⑥予:给与。⑦金:古代货币单位。⑧怪:惊异,觉得奇怪。⑨辄:就。⑩明:阐明,表明。?卒下令:终于颁布了法令。卒,终于。
4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一处)












4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讲信修睦
②不独子其子
③男有分
④令既具
4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故外户而不闭
怒而飞(《北冥有鱼》)
C.不独子其子
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佳肴》)
D.乃立三丈之木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4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
②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50.乙文中,(颁布法令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这样做的目的是 
 ,甲文中的“ 
 ”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十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乙】读书忌“二物”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②者游。旬朔③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④十每阅一事,必寻绎⑤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巧言善辩。③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十天一月之间。④曩时:以往,从前。⑤寻绎:思考
5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教然后知困____
(2)然后能自反也____
(3)一见辄即能诵____
(4)殆不如曩时十每阅一事____
52.翻译句子。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53.甲文的论点是什么?乙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4.读完两文后,请结合实际,就“学习”谈谈你的两点切身感受。
中考真题
一、(2019福建卷)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
(2)然后能自反也
反:_______
(3)诚能如是
是:_______
(4)令心意不驰走
走: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2018恩施卷)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旨:
(2)然后能自反也
反:
(3)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
(4)舍问,其奚决焉
舍: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广
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5.【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三、(2018齐齐哈尔卷)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
旨:
(2)负笈不远险阻
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4.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5.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
四、(2017六盘水卷)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不知其旨也(

⑵然后能自强也(

⑶学不可以已(

⑷故木受绳则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輮使之然也??????
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
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
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