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5《谏太宗十思疏》学案(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5《谏太宗十思疏》学案(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6 19:0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字词及其他文言知识,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3、学习魏徵的高超的劝谏艺术。
学习过程
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求木之长(zhǎng)?
浚(jùn)源
塞(sè)源?
载(zài)舟
谬(miù)赏
壅(yōng)蔽
成语积累
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载舟覆舟:覆,颠覆。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择善而从:从,追随,引申为学习。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多用来称赞帝王无为而治。
恃才傲物: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二、导
介绍作者,解释题目及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魏征(公元580—643年),
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少年出家。曾参加隋末农民起义。后入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被擢为议谏大夫,历任秘书监、侍中等职。参预朝政,先后向太宗陈谏二百余事,是历史上有名的敢谏之臣。后以修史功,进位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太宗的行动及政策措施给以极有益的影响。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2、题解
谏:谏言,进谏。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3、创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三、思
A.解决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
2、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
3、承天景命(大)
4、虽董之以严刑(监督)
5、克终者盖寡(能够)
6、将有作(建造,兴建)
7、则思谦而自牧(养)
8、则思慎始而敬终(慎)
9、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
10、简能而任之(选拔)
(二)一词多义
1、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容词,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动词,养生)
⑤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安定)
⑥安土重迁(安于,习惯于)
⑦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舒适,形容词)
⑧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稳,安定,形容词)
2、当:
(1)dāng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动词,对着,面对)
②当是时
/
有大石当中流。
(处在某个地方或某个时候)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动词,掌握,主持)
④犯法当死(动词,判断、判罪)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副词
应当)
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动词)
⑦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副词)
(2)Dàng
安步以当车(动词,当作)
问题探究
1、从全文看,魏征心中最理想的政治境界是什么?
魏征心中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即有才能的人各司其职,君王可以无为而治。
2、“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核心内容:居安思危、正己安人
意义:达到“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理想政治境界。
3、本文所用到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1)正反对比论证
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2)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从流水、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要“木茂”就必须“固其根本”,要“流长”就必须“浚其泉源”,这都是生活中的常识。通过比喻,推出要“国安”必须“德厚”,就很有论辩力量。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做“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观点也鲜明地表露出来了。
4、你还知道历史上的哪些谏臣?分享其劝谏故事。
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谏臣:屈原、比干、触龙、邹忌、海瑞等。感兴趣可以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阅读。

小组内讨论交流,做好记录

展示交流成果,并做补充

师生评价,纠正或补充

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
)
A、①必浚其泉源(疏通,深挖)
②虽董之以严刑(懂得,知道)
B、①简能而任之(选拔)
②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
C、①纵情以傲物(自己以外的人)
②克终者盖寡(克制)
D、①盖在殷忧(深)
②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真心,真诚)
B(A、②监督
C、②能够
D、②如果确实

2、选出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②塞源而欲流长也
B、①居安思危
②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C、①克终者盖寡
②诚能见可欲
D、①择善而从之
②善始者实繁
C(A、①生长、长成,动词
②长远,形容词
B、①危难,名词
②高,形容词
C、能够
D、①好的人或事,名词
②做好,动词)
翻译下列句子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他们开头做得好的的确很多,但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他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里却不服气。
③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老百姓心怀怨恨;(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④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害怕骄傲自满,就应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之下(却能容纳百川)。
⑤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充分贡献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会完全使出他们的力量,仁德的人就会传播他们的仁爱,诚信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⑥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