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7 15:4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高一年级
2020—2021学年第2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成就的是(  )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佛教  ④楔形文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 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有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到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这主要说明了古希腊( )
A.直接民主的弊端 B.精英文化的缺失
C.人民主权的危害 D.城邦制度的衰落
3.下列关于波斯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②有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③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④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里。即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城,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文中的“我”曾通过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由此说明( )
A. 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B. 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C. 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战争 D. 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
5. 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
A.王权演变 B.教权演变 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 D.市民权力变化
6. 这一城市是今天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在世界古代史上,它的陷落曾标志着千年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这一城市”指的是世界古代史上的 (  )
A.君士坦丁堡 B.罗马城 C.耶路撒冷 D.腓尼基
7. 1603年天皇封德川家康为“征夷大将军”, 德川家康在江户(今日本东京)建立幕府,成为日本实际的统治者。从此日本开始进入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对德川幕府统治表述正确的是(  )
A.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B.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以抵御外来影响
C.武士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幕府 D.标志着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8. 阿拉伯帝国的制度基本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传统,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在帝国一度流行。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被阿拉伯人接受和融汇为《一千零一夜》。这说明阿拉伯( )
A.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文明影响广泛深远
C.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 D.长于借鉴缺少创新
9. 加纳国王被视为具有神性的人,他是诸部落的大酋长,又是军事首领,还是宗教首领,支配着王城附近的圣林(王陵)的祭司们。从中可以看出加纳( )
A.实行国王与祭司集体统治 B.建立了中央集权
C.注重宗教在统治中的作用 D.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10. 将湖中捞起的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淤泥非常肥袄,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中获得7次收成。这种农业耕种方式的发明者是( )
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班图人 D.突厥人
11.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造成“随郑君之没以俱逝”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明朝时期的国力已经下降 B.中西航行的根本驱动力不同
C.西欧航海家更有探险精神 D.西、葡两国的科技更加先进
12. “8月3日出发,到西印度群岛后,10月12日在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华特林岛)登陆,到了岸上,探险队员在岸边升起旗子。”宣布该岛归西班牙所有这次远航( )
A.开辟了绕道非洲好望角到印度的航线 B.实现了由大西洋西行到达中国的目的
C.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D.推动了南瓜、玉米等农作物向世界传播
13. 甘蔗在16世纪—17世纪传入巴西和加勒比地区,很快就成为以非洲黑奴劳动力为基础的美洲种植园经济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源自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地区的咖啡也在18世纪成为美洲种植园作物,这些作物引入美洲( )
A.导致种植园经济走向衰退 B.提高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C.加剧了美洲地区对奴隶的需求 D.加速了美洲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14.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B.打破各文明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C.大量贵重金属源源不断流入西欧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D.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时代
15. 15世纪欧洲学者曼内蒂认为:“人来到世界,并非为了经受苦难,而是为了享受快乐,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但是,世界形成之后的一切,则是人类自己努力的结果。”这句话包含的思想是(  )
A. 人文主义 B. 民主主义 C.理性主义 D.浪漫主义
16. 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作中介。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否定对上帝的信仰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17.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18. 有学者指出,“它确实被赋予了……权力,但……它所有权力,自己不能执行,只能受各州支配”,如从1781年到1783年,邦联政府向各州征收1000万美元的财政,结果却仅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当时美国( )
A.各州政治权力较小 B.践行了“权力制衡”原则
C.中央政府有名无实 D.继承了北美的宪政传统
19. 下表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初期主要政治派别简表。由此可知,这时的法国( )
左派(共和派) 社会主义者 激进共和派 温和共和派
右派(君主派) 波拿巴派 奥尔良派 波帝派
A.民主共和派占据绝对优势 B.率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
C.缺乏稳固的共和国统治基础 D.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
20.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开辟了理性辩证地看待客观世界的方法,从而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哥白尼的“日心说” ②蒸汽机的发明 ③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④内燃机的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每道15分,一共60分。
21.大河流域孕育了亚非文明, 便利的海上交通, 海洋文明使城邦经济繁荣, 民主政治鼎盛。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大河的馈赠]

(1) 分别指出图中A、D所反映的古国及其文明代表。此外,举例说明C国文化对欧洲、亚洲文明的影响。(5分)
[海洋的恩赐]
读图并结合所学,指出古希腊最著名的奴隶制城邦是哪一国家?此国政治有何特征?(4分)
(3) 结合上述材料,简析自然地理环境对亚非文明和欧洲文明的形成有何影响。(6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 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三 (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
——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特点(8分)
(2)材料二中,体现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农业经济组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农业经济组织的特点(7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记者:“是什么原因促成你有西行的设想?”
回答:“19岁那年,葡国航海家达·伽马完成首航印度壮举,他带回许多珠宝、香料和布匹,一本万利,成了巨富。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激励,我下定决心要超越达·伽马,好望角风浪太大,我要另辟到达东方的安全航道。”
材料二 1498年,达·伽马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时,一位当地人问葡萄牙人到底想要得到什么,达·伽马回答说:“基督教和香料。”赫尔南多·科特斯在准备征服墨西哥时宣称:“我为获取金子而来,而不是来当农民种地的。”
——约翰·马凯等《世界诸国史》
(1) 根据材料一,判断文中的“我”是指哪位航海家。他与其他航海家“背道而行”的依据是什么?(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9分)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马克思《资产阶级革命和反革命》
(1)英、法两国“新社会的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它们各自的核心内容是什么?(7分)
(2)为什么马克思称两国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8分)
高二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D D A A A C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C B A D A C C B
1.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④符合要求,故选C项。
2.A
3.【答案】D
4. 【答案】D题干描述了亚历山大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推广希腊文化,表明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故D正确。A.侵略战争是暴力冲突,不是和平往来,故A项错误。B.文明的衰落不是题干的主旨,故B项错误。C.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生产力的发展,故C项错误。
5.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表可得知:中世纪欧洲教权高于王权,封建制初期王权软弱,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王权地位不断上升;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及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并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王权走向衰落。本题正确答案为A。
6.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故选A项。
7. A
【详解】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来加强统治,以抵御外来影响,故选择B;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排除A;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幕府,标志着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故排除CD。
8. C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阿拉伯人吸收了古埃及、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而编写成《一千零一夜》,说明阿拉伯文明具有包容性,C正确;A体现的是阿拉伯人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传播的中介作用,排除;B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阿拉伯文明对外来文明既有吸收又有创新,D排除。故选C。
9. D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国王既是酋长又是宗教首领,说明加纳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制度,故D项正确;中央集权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虽然材料涉及了宗教问题,但是并未说明宗教的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国王支配着祭司们,故A项错误。
10. 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因此B正确,ACD排除。
11. 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航海和郑和下西洋造成的不同结果主要和中西方航行的根本驱动力不同,这是因为西方商品经济具有扩张性,中国的小农经济具有内敛性,因此B正确;ACD不属于决定性因素,排除。故选B。
12. D
【详解】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西印度群岛”“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可以判断出这是哥伦布发现美洲航海的过程,这次航海推动了美洲的南瓜、玉米等农作物向世界传播,D正确;A是达伽马的航海成就,排除;哥伦布并未实现由大西洋西行到达中国的目的,B排除;C是麦哲伦船队的航海成就,排除。故选D。
13. C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美洲在16—17世纪开始大量经济作物,这必然会引起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种植园经济走向繁荣,A排除;西方对美洲殖民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冲击,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14. B
【详解】
根据所学,新航路的开辟,打破各文明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属于对世界历史最重要的影响,B项正确;ACD项属于对欧洲的影响,排除。
15. A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5世纪”和材料信息“享受快乐”“是人类自己努力的结果”可知是人文主义,故A项正确。
16. D 【解析】 “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作中介”体现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思想,旨在否定和挑战教会的权威,故选D项。
17. A 【解析】 “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是属于人心智方面的活动。A项符合题意。
18.C
19.C
20.B
【详解】近代天文学领域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物理学家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使人们以全新的方式认识自然,推动了人们以新的理性思维方式认识人类社会,为启蒙运动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进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①③正确;蒸汽机发明于18世纪,内燃机出现于19世纪,启蒙运动产生于17—18世纪,不符合题意,②④错误。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1. 【答案】(1)古国及文明代表:A是古埃及的金字塔; D是中国的甲骨文。影响:古印度人创造了1-9的数字,发明了“0”,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称为“阿拉伯数字”(或阿拉伯数字西传);印度的佛教通过中国传到亚洲各地, 促进佛教文化传播。(5分)
(2) 国家: 雅典。特征:实行直接民主。雅典所有公民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可以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4分)
(3)影响:亚非古国以大河为中心形成了农耕文明,盛行君主制;欧洲文明以海洋为中心,工商业经济繁荣,奴隶主民主政治兴盛;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东西文明的差异性。(6分)
22.答案
(1)封君封臣制度(2分)
以土地为纽带;形成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国王的权力有限等(6分)
(2)庄园经济(2分)特点: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护庄园的社会秩序(5分)
23. 【解析】(1)由材料一信息“我下定决心要超越达·伽马,好望角风浪太大,我要另辟到达东方的安全航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文中的“我”是指麦哲伦;“依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地圆学说。(2)“原因和条件”,依据材料二信息“基督教和香料”“我为获取金子而来,而不是来当农民种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直接原因、宗教根源、政治基础、思想动力以及科技条件等角度分析。
【答案】(1)航海家:麦哲伦。依据:地圆说。(6分,每一点3分)
(2)原因: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贵重金属和香料的渴求;③直接原因:商业危机,西欧人被迫另辟抵达东方的新航路;④宗教根源:基督教会为了传教,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圣战”,成为海外扩张的重要推动力;⑤政治原因: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⑥思想动力: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条件: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9分)
24. (1)英国《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法国《人权宣言》,阐明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民主法制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封建专制特权制度。(7分)
(2)英国革命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重大影响。法国革命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君主制,使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并对此后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国革命的影响都超出了本国范围,对欧洲社会发展影响尤其重要(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