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历史试题(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历史试题(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12 11: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3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为西藏的地方经济建设殚精竭虑、不懈努力。下列史实可以作为上述两个观点作证的有( )
①元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②在抗美援朝的同时,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 ③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修建,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 ④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为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
在中央政府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经贵西藏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回答3---4题:
3.下列举措直接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③建立经济特区 ④修建青藏铁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保障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 )
A.民族区域自治 B.西部大开发
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
A.民族团结 B.共同繁荣
C.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
6、“一国两制”已成功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提出这一创造性构想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7、初二某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图片展。下图可归人下列哪一栏目:( )
A.少年出洋觅真谛 B.中原淮海建奇功
C.拨乱反正倡改 D.一国两制定回归
8、“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成功实践这一伟大构想的地区是( )
A.台湾、深圳 B.香港、澳门 C.澳门、深圳 D.香港、台湾
9、“一国两制”的构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
A 、左宗棠收复新疆 B、西藏和平解放
C、香港的回归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歌中的“喜事”指( )
A.新中国的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 C.香港.澳门回归
D.西藏和平解放
11、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是时间分别是( )
A.1984年、1987年 B.1997年、1998年
C.1996年、1997年 D.1997年、1999年
12、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终于摆脱了哪个国家400多年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 )
A.英国 B.西班牙 C.法国 D.葡萄牙
13、“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B.中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
C.“一国两制”构想适合港澳区情
D.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14、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D.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进行互访
15、中国国民党原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时表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创造双赢。祖国大陆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解放台湾、完成统一 B.民间交流、维持现状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实行三通、加强联系
16、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关系达成共识。其内容是两岸均坚持( )
A.一个中国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互补互利
17、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战争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入联公投
18、2008 年5 月28 日,国共两党领导人胡锦涛与吴伯雄举行了会谈,就促进两党关系改善和发展达成广泛共识。这次“胡吴会谈”
① 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② 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③ 开创了两岸关系新局面 ④ 结束了两岸敌对状态,实现了统一
A .① ② ③ B .① ③ ④ C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④
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神圣职责。读图回答19~20题:
19.上左图中的儿童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壮族 D.藏族
20.上右图所示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1997年7月1日 B.1998年7月1日
C.1998年12月20日 D.1999年10月20日
21.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方法 B.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的
C.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来的
D.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22.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两党继续合作
C.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与会谈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23.下图是(  )
A.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B.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C.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D.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
24.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台湾比港、澳享有的更大权利是(  )
A.社会制度不变 B.生活方式不变C.法律基本不变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5.我国现有少数民族(  )
A.56个 B.55个 C.49个 D.45个
26.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主要说明( )
A.英国的霸权地位已经丧失
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
C.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不妥协立场
D.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
27.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之所以迅速发展,最根本的一点是( )
A.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一脉相承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
C.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
D.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共同促进
28.我国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与中央关系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各自的权限不同
29.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信息( )
①“汪辜会谈 ②江泽民八项主张③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④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A ①③②④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①②   D ③①④②
30.中央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民族团结 B.达到各民族共同发展
C.维护祖国统一 D.促进民族和解
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历史试题
(时限45钟,分值100分) 设计人:杨丽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一 二 总分
31 32 33
得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本卷4小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5分
31、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1)展览一:追根溯源
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3分)
(2)展览二:领袖风采
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以下哪副图片?
本题应选择字母序号为(__)的图片。(3分)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3)展览三:农村巨变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交售粮食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30000斤
请问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推行了什么制度?(3分)
(4)展览四:开放窗口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写出其中一座城市(3分)
(5)展览五:统一大潮
上述图片表明哪个地区历经百年沧桑,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3分)
32、材料一:1982年9月,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态度强硬:中英谈判只有在承认“三项条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下去。邓小平在会见这位以强硬著称的“铁娘子”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到时英国必须下旗归去。
材料二:香港地区示意图 请回答:
(1)代表香港岛的是图中字母____,代表新界的是图中字母___ 。(4分)
(2)与香港问题相关的“三个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4分)
(3)到今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已有_____周年。(2分)
33、黄山中学某班近日举行了一场“海峡两岸一家亲”的主题探究活动。下面选录了这次活动的两则素材和部分问题,请你也来参与这项活动。
①:2008年3月下旬,台湾地区举行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候选人因为提出加强两岸沟通与交往的政治主张,顺应了民心民意,在选举中获得胜利;台独势力候选人由于推行其阻碍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倒行逆施,违背台湾人民意愿,在选举中遭到失败。 ——台湾媒体报道
②:2008年5月底,台湾地区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他强调,海峡两岸同属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是任何人抹杀不了的。 —《环球时报》报道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台湾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列举两则史实说明(6分 )
(2)历史上,郑成功于哪一年迫使荷兰殖民者彻底投降、收复了台湾?(2分)当地居民为什么送酒食慰劳欢迎郑成功的军队?(4分)
(3)海峡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试分析其理由。(3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ADAAC 6---10 BDBCC 11—15 DDAAC 16—20 ABABA
21—25BDCDB 26—30 DACBD
二 非选择题
31(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B(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任答对一座城市即给分)(5)香港
32、(1)B A (2)<南京条约> (3)
33、(1)①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同台湾地区的联系。②元政府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③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评分说明:任答其中两则得分。
(2)1662年。原因:当地人民从此摆脱了殖民者的压迫和奴役,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评分说明:意思相近语言表达不同,或从其他角度答题符合题意的,酌情评分。)
(3)必然趋势:最终一定会实现祖国统一。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语言表达不同,酌情评分。
理由: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任何阻碍、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行为,必将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坚决反对。 评分说明:回答了划线部分的内容就可以给分。意思相近语言表达不同,或从其他角度答题符合题意的,酌情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