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12 12:24:45

文档简介

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备课组长:张家亮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东北西北领土以及太平军痛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说出圆明园残迹留给我们的启示。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在目的上的共同之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教学重点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左宗棠收复新疆;难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左宗棠收复新疆;难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学方法 从劫难与抗争两条线展开分析、归纳,得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幻灯、图片和地图向学生展示圆明园被焚前后的变化,中国边疆领土的变迁。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包括文字和影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提问上节课的重点知识导入本节课。复习:《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导入:鸦片战争后,列强从中国获得了许多权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满足侵略者并没有满足已有的在华特权,更加肆无忌惮地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的侵略,中国的劫难仍在延续,在祖国危机之时,爱国志士坚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我们今天来学习“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学习新课一、劫难——第二次鸦片战争: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并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目的。让学生认识英法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从而得出以下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者不满足既得利益,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侵略权益而发动的又一次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性质是一样的。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⑴战争经过:指导学生通过辨析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简单经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清线索,沿两条时间线索展开:①1856年,联军炮轰广州,战争正式开始。——1858年,联军北上天津,清政府与其签订《天津条约》。——1859年,英法联军借口换约闯入大沽口,被清军击退。②1860年联军借换约受阻出兵,攻占大沽、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⑵火烧圆明园: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课件展示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这段惨痛的历史认清:英法侵略者的强盗嘴脸;另外一方面结合小字部分,让学生认清近代中国遭受列强欺辱的重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以,通过以下层层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本目的学习。问题:①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 ②侵略者对它进行了怎样的抢掠?③为什么说圆明园的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④面对侵略者的野兽行为,清朝统治者又如何对待?⑤通过“火烧圆明园”这个历史事件,你认为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先让学生读书了解史实过程,然后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看法给予正确评价。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敢于阐述自己想法的勇气和能力。2、沙俄趁火打劫:指导学生掌握“列表法”、“识别历史地图法”,来充分强调沙俄的趁火打劫。对此:首先,借助《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让学生回忆历史上中俄之间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及其简单内容,以此来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提供历史依据。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尼布楚条约》,它规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广大领土都是中国的。其次,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由于清政府既要面对英法侵略,又要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从而使沙俄在北方有可乘之机,对中国西北和东北的领土进行了大肆的蚕食。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读书找出:“沙俄通过什么办法蚕食中国的土地”?最后,让学生对照《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和《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来了解沙俄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面积有多大?谈一谈:针对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史实,谈一谈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殖民者的侵略性,也进一步体会国家软弱的危害性。面对着深重的劫难,中国人民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抗争。二、抗争——太平天国起义和左宗棠收复新疆:教师:有侵略就有反抗。面临着外国列强的铁骑践踏着我们的家园,中国人民反抗清朝统治、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风起云涌。1、太平军痛打洋枪队:2、左宗棠收复新疆:⑴背景:要让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并没有因战事结束而得到安宁。相反,侵略者的野心进一步大增,开始纷纷将魔爪深入中国边疆地区。对此:首先,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边疆危机,特别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当时的新疆地区面临哪些危机?。课件展示表格:地区危机东南边疆:日美侵略台湾;西南地区:英国非法入侵西藏;西北地区: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新疆;俄英支持阿古柏;俄国出兵侵占新疆。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新疆重要的历史地位。思考:新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蕴藏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②为什么侵略者会将侵略的矛头对准新疆地区? 最后,读书了解清政府对此的态度——举棋不定。左宗棠主张坚决收复新疆。让学生找出左宗棠此举的理由:新疆乃中国西北大门,若失则塞外无险可守,塞内险象环生。⑵经过:对“左宗棠收复新疆”通过两个步骤让学生了解史实。第一步:军事上,消灭阿古柏,收复新疆大部分。对此,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左宗棠采取什么样的战术打败了阿古柏?②收复新疆大部分以后,左宗棠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第二步:以军事为后盾,通过曾纪泽的外交谈判收回伊犁,从而完成整个新疆的收复。对此,通过也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谈判伊始,俄国的态度怎样? 为什么后来俄国转变了态度,归还了伊犁?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④后来清政府有采纳了左宗棠的什么建议?有何意义? ⑶意义:指导学生结合课文自己归纳出“左宗棠收复新疆” 的意义,并对左宗棠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保卫了中国的西北边疆,遏止了侵略者的进一步扩张,有效的维护了中国领土不受侵犯。议一议:如何正确评价左宗棠?。
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后,侵略者并没有因《南京条约》的签订而停止侵略中国,清王朝也并没有因割地赔款而获得安宁,相反侵略者得寸进尺。
作业设计 选一选 1、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共割占我国多少领土(  )
A.100多万平方千米      B.150多万平方千米
C.60多万平方千米       D.40多万平方千米2、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起义是在(  )
A.天京 B.南京 C.金田 D.上海3、19世纪70年代,率兵进军新疆,大败阿古柏的清朝官员是(  )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曾纪泽 D.林则徐
板书设计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劫难: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
          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抗争: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左宗棠收复新疆
教学 后记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备课组长:张家亮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此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采取以讲述法为主,辅以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形式。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八国联军的暴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我们应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内容。
教学难点 《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任务,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影视作品当中搜集有关义和团的资料;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及搜集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先看一段资料片――中国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中国人民欢天喜地庆胜利的资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由此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发散思维,展开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略)师:是的!国家强大了,我们为此而自豪。但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近代史。中国人民是带着八国联军侵占清朝都城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20世纪的。这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民族创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讲授新课:要求学生记住是哪八国,可编成顺口溜:因祸得福,美日依靠(谐音: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的借口:义和团运动损害了他们在华的利益。师: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伴随经济侵略和政治侵略的同时,精神侵略也汹涌而来,教堂遍布各地,仅山东一地,就有教堂100多座。传教士披着合法的外衣,干着欺压百姓、助纣为虐的勾当,这必然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其中,以山东兴起的义和团运动最具代表性。下面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有关义和团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合理取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师生共同归纳有关义和团的知识。课件展示:义和团兴起的地图。 展示图片:义和团战士、武器、团旗等。由此得出,人员组成、武器装备、活动方式。 展示顺口溜: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通过分析归纳得出义和团是一支比较松散、落后的团体。它的口号是“扶清灭洋”,矛头直指侵略者,所以被清政府利用。就在义和团壮大发展之时,1900年6月,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组成2000多人的八国联军,以义和团运动损害了他们在华利益为由,开始了又一次侵华战争。 课件展示:联军侵略京津地区战争形势图,了解大沽、天津、北京、廊坊、杨村的大致方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精彩讲述廊坊阻击战和围攻外国使馆、教堂的史实。[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历史语言表达能力。展示中国人民抗争的一组图片,烘托气氛,创设历史情景。 师:感谢同学精彩的讲述。这些斗争真是大快人心,中国人民扬眉吐气。与此同时,面临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政府又在做什么呢?生:阅读课文回答,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丢下江山社稷,仓皇出逃。途中,慈禧太后下令清军斩杀义和团。 课件展示:慈禧太后头像及原话引文,说明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由利用到剿杀。 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都做了些什么呢?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学生主讲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 学生边讲边展示有关资料图片,揭露列强的暴行。师:刚才几位同学讲得真不错。同学们,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或体会呢? 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受体会“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这一道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实际,感悟历史,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最终结果是――《辛丑条约》的签订。课件展示:签订条约的史料图片。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课文,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代表、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关键词”来帮助记忆,如:赔款 、划定、允许、不准、严禁、拆毁、允许等等。教师进一步提出,《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呢?请同学们根据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去粗存精,归纳《辛丑条约》的影响。从条约的内容、影响看,《辛丑条约》都是“空前绝后”的,对中国影响深远。师:对中国近代史产生巨大影响的条约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下面请同学们合作,对条约进行比较,完成下列表格。 课件展示表格[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师:结合上述表格中的三个条约及其影响,你能否试着分析中国怎样一步一步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生:小组研讨。[设计意图]运用史实探究历史真相。师:由此看出,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军事和外交上,《辛丑条约》对中国的损害较之以前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所以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设计意图]水到渠成,突破难点。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内容、课后自我《辛丑条约》测评
板书设计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教学后记 本节课在设计上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让他们多用眼看、多用耳听、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嘴,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录像、图表、地图、资料等形式,多方位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备课组长:张家亮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一 鸦片战争的烽烟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了解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史实的了解,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主张,这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挑战;通过学习,认识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通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是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难点是认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资料,制作课件。上网查询、搜集、整理有关学生:编写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讲稿。带着以下问题预习课文:(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的表格。表格不仅可以是方形,还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梯形、树状等。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教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用多媒体展示电影《林则徐》片断,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学习新课一、导火索——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的发展:通过课件向学生简单介绍英国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英国对外扩张的必然。②中英贸易: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讲到的“中英贸易”,以及双方在贸易中所居的地位。从而为“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做好铺垫。课件展示:早在乾隆时期英国就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希望可以打开中国巨大的市场。在最早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棉花和毛织品,中国则输出茶丝瓷器等。中国的商品在英国很受欢迎,供不应求;而英国的产品却在中国滞销。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自由发言的形式来了解: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得危害。问:你知道鸦片是什么吗?它有什么危害?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学生讨论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得出结论:损害身心健康(吸食者达200多万人、十数省,有官员、绅士、幕僚、兵丁和太监。);吏治败坏,军队战斗力下降;白银大量外流(20年间流失1亿元以上,为流通总额的1/5),造成政府统治危机。(课件展示,加深印象)3、林则徐虎门销烟: ①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19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他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被史学界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问: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和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②虎门销烟:引导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通过讲述激活课堂气氛,并进而指导学生对“虎门销烟”做出正确的评价。时间:1939年6月3—26日(共23天);地点:虎门海滩;鸦片量:110多万公斤;过程:15丈方池、盐卤、石灰、涵洞;反映:中国百姓——扬眉吐气,外国商人——钦佩。问:虎门销烟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我们该如何评价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导入鸦片战争: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他们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二、经过和结果——中英《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①起因: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②经过:鸦片战争的过程,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教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完全可以放手由同学利用教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所做的课件独立讲解,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地理的空间能力,能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通过看图让学生找出: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年6月英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战争爆发——1840年8月英舰队北上天津大沽口,英军提出割地、赔款、通商要求(问:英军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什么?——建立侵略据点、满足侵略要求、扩大侵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第二阶段:1841年1—6月,英军攻占香港岛并订立《广州和约》;第三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英军从广东海面北上南京,迫使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求和签定屈辱的《南京条约》而告结束。讨论:你能说出鸦片战争的性质吗?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落败的原因是什么?(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等。)2、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格的形式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展示学生设计的表格并评选出优秀表格。指出:①香港岛并非香港地区。今天的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②1银元=0.72两白银,(2100万银元=1512万两白银)小组讨论《南京条约》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南京条约》中中国的哪些主权遭到破坏?(领土、关税)中国社会原有的格局被打破,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三、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志》:1、新思想萌发的原因:2、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指导学生了解魏源,他是新思潮最杰出的代表。问:《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什么的书?你能说出并解释其新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吗?你认为“师夷长技”能够“制夷”吗?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鸦片战争的烽烟使中国蒙受了羞辱,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如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严重等。但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的变化,如五口通商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解体,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受鸦片战败求和的刺激,爱国主义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作了思想准备等。
作业设计 选一选:1、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等人禁烟的主张是因为( )
A.鸦片摧残人的身体 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鸦片输入威胁清朝统治 D.整顿吏治的需要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B.为了打击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为了割占香港岛 D.为了挽回被销毁的鸦片3、《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你认为这是为了纪念( )
A.虎门销烟 B.中国禁烟运动 C.人类认识到鸦片的危害 D.林则徐4、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帝国主义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金崖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 科目: 历史 备课组长:张家亮
周 次 星期 日期 主备人 岳富贵
教学内容 课 题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个性化修改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通过对以上基本史实的了解,学习搜集课本中有关说明“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这一观点的材料的方法,培养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武则天与唐玄宗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了解曲辕犁这一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与使用对社会生产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史实,树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 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学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 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有效统治与社会经济繁荣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有效统治与社会经济繁荣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通过影视作品,学生对于唐朝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武则天、唐玄宗等比较熟悉,可以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来协助教学。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讲到的内容,并导入本节课。复习:①火烧圆明园是在哪次侵略战争中发生的?是哪几个国家制造了这一事件? ②哪个国家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多少领土?③收复新疆的是清朝哪一位爱国将领?教师导入: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日本政府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将其定为基本国策,由此积极对外扩张,先后侵略其近邻:中国的台湾和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年,又寻找借口,挑起了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讲授新课】:(27分钟)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首先,展示援引材料:“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这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是什么?让学生了解: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后,确立的国策和发展方向。然后,利用多媒体图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将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简单的连贯起来,重点强调“黄海海战”。演示如下: 仓促应战希望停调 避战自保3、黄海海战:掌握海战的大体经过:通过多媒体再现当时的场面②能够通过学过的史实,对邓世昌等抵抗将领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组织学生讨论: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③思考:北洋舰队为什么会全军覆没?4、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考虑:①从日本方面:蓄谋已久;②从清政府方面:政府的软弱、政策的失当。二、《马关条约》:指出: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日方扬言进攻北京。慈禧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赴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多媒体演示:《春帆楼》、《李鸿章》、《伊藤博文》、《签约表》。在此先引导学生简单回忆清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侵略战争:《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中俄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来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它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三、瓜分中国的狂潮:首先,向学生指出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 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局图”。让学生通过读书了解:这幅《时局图》中的熊、狼、蛙、鹰、虎、太阳各表示着哪个国家?这幅《时局图》展示了当时的什么现实状况?它有什么含义?最后,教师总结后用多媒体展示《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表》,让学生更理性地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并思考:列强瓜分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 19世纪末期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瓜分中国狂潮的出现使中国民族的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救亡图存的探索。
作业设计 一、每课一得:阅读材料后,组织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巨额赔款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二、材料阅读:阅读材料后,结合本课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决材料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殖民地
日本
针对
增兵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4——1895年)
支援
(东学党起义)
朝鲜
中国
求助
中日战争正式开始
丰岛之战
平壤战役
清 政 府
日 本
黄海海战
辽东半岛战役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威海卫战役
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