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11
《论语》十二章
【导入门】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寻找智慧。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孔子与《论语》吧。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目标牌】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难点)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重点)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诗意篇
疏通文意理思路(为啥写)(趣味性)
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
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自学径】记文常
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都属于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四书五经”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五经”则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解题目]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自学径】记文常
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
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
[辨文体]语录体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自学径】记文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知作者]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自学径】立基础
论(lún)语
人不知而不愠(yùn)
曾
(zēng)
子
逾(yú)矩(jǔ)
不思则罔(wǎng)
不学则殆(dài)
不亦(yì)说(yuè)乎
三省(xǐng)吾(wú)身
传(chuán)不习乎
为(wèi)人谋
一箪(dān)食
曲肱(gōng)
笃(dǔ)志
好(hào)之者
如斯夫(fú)
四十而不惑(huò)
[记音形]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自学径】立基础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时;今义:时间。 习:古义:温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古义:诚信;今义:相信)
4.温故而知新(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5.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好的方面,优点;今义:善良。 从:古义:学习;今义:跟从]
6.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把;
今义:可能、许可]
[释词义]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自学径】立基础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活用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4.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为快乐)
6.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作动词,吃)
[释词义]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自学径】立基础
(四)一词多义
[释词义]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自学径】立基础
(一)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的人”)
2.人不知而不愠(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自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二)逐句翻译
1.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知]了解。
[愠]生气,恼怒。
[君子]有才德的人。
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译诗意]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自学径】立基础
2.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替,给。
[谋]谋划事情。
[忠]
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命,命令。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自学径】立基础
4.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学过的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得到。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可以凭借。
[为]:作为。
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点作老师了。”
5.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译: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译诗意]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自学径】立基础
6.第六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堪】能忍受。
[乐]快乐。
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穷困,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7.第七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知之者】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快乐。
译文: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译诗意]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自学径】立基础
8.第八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吃。[疏食]粗粮。
[水]冷水。
[肱]胳膊。
[乐]快乐。
[义]道德。
[于我如浮云]于,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泛指多次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我要)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译诗意]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自学径】立基础
10.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川上】河边。川,河流。【逝】往、离去。【斯】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舍】舍弃。
译:孔子站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第十一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指军队。【夺】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译: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12.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学】博览群书广泛学习。【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定。【切问】恳切地发问求教。【近思】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仁德。
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译诗意]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自学径】立基础
(三)注意如下语句的朗读节奏。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划节奏]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感知石】概内容
(四)文中有很多语气词:“者、夫、不、哉、也、乎、亦、焉”分别表达怎样的语气?
1.“哉”“也”饱含赞扬的语气。
2.“乎”蕴含着发人深省的语气,有着快乐的语气。
3.“焉”显示出肯定的语气。
4.“亦”透露出高兴的语气。
5.“者、夫、不”
有感叹的意味。
(五)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哪些话是谈品德修养的?各自强调什么?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感知石】概内容
1.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其教训)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
2.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复习)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感知石】概内容
3.品德修养——强调忠信、仁义、坚毅、淡泊。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朗读提示:
①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②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③处理好轻重,把握好重读与轻读。
④注意语速,语调等,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情意篇
解读文本拓思维(写什么)(知识性)
二读:品读全文,拓展思维(读出意蕴)
二写:评写人事情理,整写课堂笔记(合作交流)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解读园】析文本
[导向厅]
(一)探究思想内涵。
(二)结合课文有关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格言,简单归纳自己悟出的求学之道。
(三)请根据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格言,想想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解读园】析文本
[善思堂]
(一)探究思想内涵。
1.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思想内涵: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态度)。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1)“学而时习之”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①交友原则: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
②交友态度:视交友为乐事;
③学习态度: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解读园】析文本
[善思堂]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2.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加强语气。“吾日三省吾身”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诚实、诚信、学习。
(2)重视品德修养。德是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解读园】析文本
[善思堂]
3.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①一为有志向学;
②二为建立自己的基本思想以确有所立;
③三为穷究事理,以求得不惑。人事多异,虽自己已有志且能立,但与外在事物不免有冲突矛盾,此心因而会有惑、;
④四为知天命,不怕困难。虽已有志有所立又能不惑,但实行时又可能遭遇困难阻碍;
⑤五为一切入耳。入耳之事有顺,有不顺,因为知道那些不顺的其实亦有其道理(由不惑来),甚至也属天命(由知天命来);
⑥六为从心所欲不逾矩。到此境界则一切发于心所为,皆合于天命,所以自然可以符合人类社会所形成的规范。这也就是为学修德的最高境界了。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解读园】析文本
[善思堂]
3.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①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
②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
③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3)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明确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解读园】析文本
[善思堂]
4.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知新”包含两层意思:①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②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展。
(2)“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关系,只有在温习学过的知识中,独立思考,将知识融会贯通,才会有新的理解和体会。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用性。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解读园】析文本
[善思堂]
5.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和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
(2)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6.第六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高度评价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能够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生活疾苦,并且带着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生活。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解读园】析文本
[善思堂]
7.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指出了学习的三层境界:知
、好、
乐。阐述了以求学为快乐的学习态度。
(2)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3)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解读园】析文本
[善思堂]
8.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如过往云烟;浮云高高在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我无关;浮云轻至轻淡,喻富贵无足轻重;浮云虚无缥缈,喻富贵难以捉摸。)
(1)提倡“安贫乐道”的精神。“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乐在其中。
(2)孔子并不排斥宝贵,但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比喻,将“不义而富且贵”比作“浮云”,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坚持道义的坚定信念。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解读园】析文本
[善思堂]
9.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强调了虚心学习且善于向一切人学习的学习态度。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10.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1)这句话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励。
(2)包括孔子人生哲学的精华:
①时光不能倒流,要珍惜时间。
②用积极的心态看待人生,勉励人们不断进步。
③历史是不能停留的,时代是向前迈进的。人生要自强不息。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解读园】析文本
[善思堂]
时光不能倒流,要珍惜时间。
(孔子在河岸上,一定是仰观俯察,再看河川里的流水,因而兴起感叹。他所说的“逝者”,没有特定的所指,自可包罗万象。且就天地人世而言,孔子仰观天文,想到日月运行,昼夜更始,便是往一日即去一日;俯察地理,想到花开木落,四时变迁,便是往一年即去一年。天地如此,生在天地间的人,亦不例外。人自出生以后,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每过一日,即去一日,每过一岁,即去一岁。个人如此,群体亦不例外)
补充:道家与佛家关于“水”的哲理。
第一,道家:①谦下,有容量。②
“上善若水”,最高的品德像水一样虽然容纳了许多污垢,但仍然是水,永远自强不息。
第二,佛家:“今我非故我”
一切都像流水一样,不断的向前去。随缘。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解读园】析文本
[善思堂]
11.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2)举例:
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12.第十二章: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2)在学习中加强品德修养。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解读园】析文本
[善思堂]
(二)结合课文有关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格言,简单归纳自己悟出的求学之道。
1.“学而时习之”——“学”与“习”统一起来。
2.“温故而知新”——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统一起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三)请根据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格言,想想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人相处讲究忠诚、诚信。
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重视长时间的学习和培养个人道德修养。
3.“人不知而不愠。”——宽广胸怀。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求取不义之财,提倡安贫乐道。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解读园】探主题
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
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
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
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贞操的思想品德。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解读园】绘板书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拓展林】拓思维
(四)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怎么看待“箪食瓢饮”?
1.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颜回在艰苦的条件下,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保持高潮的学者风范。“安贫乐道”追求自己的梦想。他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我不赞成“箪食瓢饮”的做法。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如果利用好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会更容易成才,为社会做贡献。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创意篇
赏析特色勤积累(怎么写)(文学性)
三读:诵读课文,赏析特色(读出情感)
三写:仿写句段篇章,总写体会反思(深入探究)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赏文亭】赏写法
(五)写法鉴赏:
1.多方比喻,蕴含丰富;逐层深入,脉络分明。
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表现了孔子对于富贵、对于时光的态度。
2.语录文体,简短流畅、通俗易懂、诙谐机智。
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所以《论语》一书的语言往往在言简意赅的基础上不乏哲理性和启发性。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辩证的眼光来处理“学”与“思”的关系。
3.彰显形象。
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地刻画了孔子及其弟子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特征。如孔子的谦虚好学,深沉博学;曾子的谨言慎行,躬身自省;颜回的贤明,安贫乐道等。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储积累】积累台
(六)积累几则课本之外的《论语》名言,和大家分享。
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另一理解为
“智者乐,水”
——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乐,山”
——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
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储积累】积累台
(六)积累几则课本之外的《论语》名言,和大家分享。
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4.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说:“工人想把活儿做好,首先必须使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侍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储积累】积累台
(六)《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深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课外搜集一些,解释其意思,与同学分享。
1.不亦乐乎:愿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2.温故知新:温,复习。故,学过的旧知识。新,新的知识。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
3.不耻下问: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
4.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5.后生可畏: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后多用于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青年人。赞扬少年聪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6.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8.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9.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储积累】积累台
10.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11.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也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2.饭疏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13.三十而立:意思是人到了30岁就应该去面对一切困难。
14.四十不惑: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
15.六十耳顺: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意思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
16.随心所欲:随,任凭;欲,想要。一切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17.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18.博学笃志:笃,忠实,一心一意。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19.切问近思: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储积累】积累台
(七)颜回的故事
颜回年仅二十九岁,头发全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哀痛之至,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弟子,我和学生们就更加亲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从不对别人发脾气(转移自己的愤怒),不重复犯一个错误。不幸命短而死了,现在也就没了。我从此就再也没有听说有人喜欢读书了。”
(八)孔子小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吕梁瀑布。吕梁瀑布从高处倾泻下来,水声訇訇。这时孔子看见一位老者走了下去。孔子想那位老者可能是轻生,就急忙叫一位弟子去救他。可瞬间那老者竟又重现在百步之外。他白发飘飘,边走边唱,神行潇洒。孔子赶上他,虚心请教:请告诉我,您有什么秘诀可以对付这样的水流?老者笑道:“我只是随着旋涡进入,又随着旋涡出来,我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我。”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结语碑】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训练池】
一、选择填空
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家、(
)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与(
)(
)(
)合称为“四书”。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训练池】
二、理解默写
1.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要学思结合的句子是:
,
。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3.我们要表示应当向一切人学习,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
来表示。
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
?
?
?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训练池】
二、理解默写
1.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要学思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一切人学习,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
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训练池】
二、理解默写
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
。”
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自强不息做人的句子是:“
,
。”
8.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是:
,
。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是:
,
。
9.强调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增长能力的句子是:“
,
。”
10.孔子提倡要有“安贫乐道”的精神的句子是:“
,
。”要有“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自得其乐”的句子是:“
,
。”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训练池】
二、理解默写
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自强不息做人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8.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是: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9.强调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增长能力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孔子提倡要有“安贫乐道”的精神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要有“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自得其乐”的句子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训练池】
三、词语解释
1.[时习]按时温习。时(
)
2.[不亦说乎](
)不亦…乎,常用于表示(
)的(
)问。说(
)
3.[愠](
)
4.[日](
)
5.[三省](
)三(
)。省(
)。
6.[谋](
)
7.[忠]
(
)
8.[信](
)
9.[传](
)
10.【十有五】(
)有(
)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1.[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2.[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3.[愠]生气,恼怒。
4.[日]每天。
5.[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6.[谋]谋划事情。
7.[忠]
竭尽自己的心力。
8.[信]诚信。
9.[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0.【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训练池】
三、词语解释
11.【立】立身(
)
12.【惑】(
)
13.【从心所欲】(
)
14.【逾矩】(
)。逾(
)。矩(
)。
15.[故](
)
16.[罔](
)。意思是(
)。
17.[殆](
)
18.【好】(
)
19.【乐之者】(
)
20.[饭](
)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三、词语解释
11.【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2.【惑】迷惑、疑惑。
13.【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14.【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15.[故]指学过的知识。
16.[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17.[殆]疑惑。
18.【好】喜爱,爱好。
19.【乐之者】乐,以……为快乐。
20.[饭]吃。
【训练池】
三、词语解释
21.[水](
)
22.[于我如浮云]于(
)。如浮云(
)。
23.[必有我师焉]焉(
),意思是(
)。
24.[善者](
)
25.【逝】(
)
26.【夺其志】(
)
27.【笃志】(
)。笃(
)
28.【切问】(
)
29.【近思】(
)
30.【仁】(
)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三、词语解释
21.[水]冷水。
22.[于我如浮云]于,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23.[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4.[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25.【逝】往、离去。
26.【夺其志】夺,改变。
27.【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定。
28.【切问】恳切地发问求教。
29.【近思】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30.【仁】仁德。
【训练池】
四、句子翻译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训练池】
四、句子翻译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点作老师了。”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训练池】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我要)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
【训练池】
五、阅读拓展
慧心—爱心—悟心
诗意—情意—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