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生物 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生物 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5-06 19:4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反思自己的换进保护意识。
②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③拟定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为当地环境保护出谋划策。
④认同作为地球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
二、重点和难点
①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②进行课外环境状况的调查;
③认同人与自然与资源的和谐发展,形成环保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安排了两个方面:评价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教材本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到理念,引导学生先评价自己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的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可能会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唤起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统筹安排,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调查时,要充分利用社会这个课程资源,从了解乡土、建设家乡出发,指导学生课外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拟定计划和组织学生交流,从而使教学活动易于实施。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分析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探究了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自己的环保意识,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第一次到有关政府机构或与之相对应的官方的资料的调查,如果没有人从中牵线,可能会无功而返。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认识
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切身体会做出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此过程中,倾听他人,反思自己。 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也会影响到全球环境的一体,整个生物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在历史上的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也出现过,也为本节课后学生所培养的环境保护意识提供一个切入和依据。

调查当地的环境问题 是的,我们对于我们生存环境的关心远不止这些,两周前布置大家回去调查我们当地环境问题,今天我们选取四个典型问题来与大家交流。
各组的展示完毕,各位对期中的某一组调查结果和汇报展示可以做一个评价。
对统一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的小组可以来进行相关的补充。
教师总结过渡: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生,在这个城市中长,我们热爱这片土地,而我们发现它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也为我们更好的改造它保护她提供了依据。
四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调查情况进行展示汇报。
我们调查的是哪一方面的环境问题。
我们调查的结果
我们采用了哪些途径获取信息?
展示结束就某一组的展示从内容到形式,再到展示都给予评价:
内容的充实程度;资源的利用率;讲解的仪态,大方程度等。
课前大家的准备不尽相同,结果也不太一样,选取四组代表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来感受当地环境的破坏;其中也涉及自己小组所调查的内容,通过树立典型也让大家找到差距。
引导学生倾听,并将自己所做的调查工作与之相结合。

拟定环境保护的计划 针对本小组调查的结果,你认为相关部门和普通公民该如何做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请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加以巡回的指导,点拨学生可以从相关部门的行政职责和普通公民的意识与行动两方面出发。
下面请各个小组来汇报(教师将几类环境问题分门别类做好关键字的记录,方便其他人的补充)
大家说的这些都是生活中比较可行的一些办法,相信大家如果都能注意并做到,不久我们关注的环境也会得到改善。
说到环保,大家最司空见惯的就垃圾,文明城市乡村的建设让我们看到进步,有时我们在小区也会见到这样的场景,当然这相对于乱丢乱放集中是一种进步,那我们来看一下日本的垃圾分类工作:每个家庭都有特点编码,每周政府发放一组垃圾袋,一周中按日期处理相应类别的垃圾,如果哪个家庭有投放错误或混杂的现象将会调查并给予大力度的处罚,所以规范的建立除自觉另一重要因素是要靠制度。
我们在开头中提到的雾霾的形成很大程度是能源的代谢,刚才大家也提到很多,我们国家现在也有一些新的倡导,例如家庭屋顶太阳能自发电的政府补贴,免费自行车,新能源汽车的下乡补贴,风能发电的国家投入,可能这些在性能上还有待改善,但大家的支持是环保走的更远的保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政府的智能部门和相关的行政法规;另一方面从公民自我意识和自我行为上进行约束。
各小组汇报,其他相同的小组可在此期间进行同类的补充。

小组汇报展示,可以用投影列表格,也可以用口头,还可以带一些东西,实物展示,打开思路。
了解相应的目前环保最到位的工作,最有力的保障,最舒心的环境。
学生倾听并了解一些与生活较远的环保新理念。
各组根据自己小组的调查进行制定计划,这样我们的计划就有可实施和可针对性。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还可以做适当的思维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打开。
实物的展示更能打动学生,通过交流和展示,激发学生产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小冲动。
学生通过老师的介绍惊叹于良好的管理和环境,也激发自己在生活中注意到相关做法,没有制度的我们也应该尽力做到。
孩子将是我们未来环保事业的主力,当我们把这个观念种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的时候,我们未来的环保才是乐观有希望的。

资源与生态环境 (过渡)下面我们再聊一聊我们的家乡,当你有机会走的更远的时候你会愈发珍视心底的那个地方——故乡,这里有历史名山文峰山寒同山山,有胶州湾畔三山岛,有积淀下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丰富的物产和有闻名全国的石材和黄金资源,其中的每一样,作为一个莱州人都能说出有关的故事,今天我们单独来说一下莱州的资源。
莱州是全国闻名的石材之乡,单说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就有85%的理石出自我们莱州,在这当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经济收益,我们的夏邱和柞村大小的采石厂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没有计划的随意开采也让我们的环境付出不小的代价,这是南部的山体,两镇的地面作物;最近莱州的三山岛又被探出全国储量最大的金矿。
我们一直在骄傲我们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当我们在掘地三尺挖出埋藏在地层中的煤的时候,用低廉的价格出口到国外换取外汇的时候,日本却将他们购入,用来填海,他们说我们用煤造的陆不仅扩大了疆土,更为子孙留条后路。
开采资源可以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资源的肆意开采有给我们带来环境问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两难的问题,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一个小辩论,(南北两排)
不忍打断大家的陈词,但老师听出一点,经济的发展资源开采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我们建议更多的开发者,我们莱州人能更关注到未来可持续的发展,大家是否同意?
大家课后可继续搜集相关资料,整理之后我们还可以转交给有关部门。

在孙楠的《花开莱州》的伴随下跟随ppt来感受一个人文物产和资源合一的历史小城莱州。

根据教师的配图介绍学生来反思体会我们付出的环境代价。
学生根据老师创设的情境,分成小组(两排)进行讨论,并拿出自己的方案。
交流展示,展示各自的观点。
感悟体会
开始情感的铺垫有助于我们后面辩论参与的全员性和投入性。
通过创设的情境也让学生进入一个角色,我们作为一个城市的主人,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学生既不能决策,也不介入生产 ,而这样的辩论可能最后可能也没有结果,最终让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深深的责任和使命。
在讨论-展示-听取之后,将我们的这种忧患意识延伸至课外,这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生形成的一种理念。

应用总结 下面走入我们的应用竞技场,请利用答题板快速作答上面这三道题。
教师反馈
本节课你还有哪些收获?
说环保是一种意识,做环保可能就是一个动作,同顶一片蓝天,同住一个星球,当全人类都来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态环境的时候,我们相信世界上每个地方都能看到夜幕中闪烁的星,不破坏,不掠夺,收益将会是每一个地球的公民。 学生做题
学生盘点收获

照应开头,形成意识,地球是所有人共同的家,我们今天的破坏会给全人类带来灾难,而所有人的关注,又会使我们的生态平衡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