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王进行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一曲。乐曲以钢琴的颤音开始,营造威严的森林气氛。描写狮子威风凛凛的神态,由静到动,从躺卧到起立的形态作为全曲的引子。狮王进行曲中第一部分用钢琴弹出四小节强烈的节奏音型的前奏,然后用弦乐奏出狮王的主题,使狮王显得威严。第二部分是狮王发出的吼叫。第三部分在钢琴的高音区再次出现狮王主题,最后全曲在狮王的吼叫声中结束。?
学情分析:
欣赏课是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是目前的一个薄弱环节。一年级学生往往不会聆听或只是泛泛的聆听,并不了解音乐要素运用的作用,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上好欣赏课,培养学生听赏音乐作品,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一年级并不习惯于听音乐,对于没有太多聆听经验的孩子们来说,安静地坐下来欣赏音乐是非常枯燥的。但本次活动的主题来自于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物。这一主题,为一年级的学生提供了探索动物奥秘的机会。学生与动物之间似乎建立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默契,他们喜爱看“人与自然”,他们互相讲述着“大森林里的故事”……这些活动的主角总离不开老虎、狮子、狐狸、兔子……本曲生动形象,为了使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乐曲,活动设计时巧妙地运用故事贯穿全曲,并利用图谱、打击乐器、动作、游戏等让孩子们更形象的感知和表现音乐。整个活动重视的是学生在音乐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体验和感悟,培养孩子"听"的艺术,从而在以他们为主体的活动中获得愉快与满足。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音乐兴趣,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通过表演音乐片段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渗透“地球是动物和人类共同的家园”的人文理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音乐作品,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并能模仿狮王威严的行走的样子,及狮子吼叫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共同探讨,即兴式的进行音乐创编表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3.知识与技能: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表现能力和对音乐旋律的记忆能力,及对乐曲结构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音乐表现力。
难点:乐曲结构的感知和记忆主题音乐。?
活动准备:
课前请学生查找有关森林动物的资料,重点了解狮子的动作、声音及生活习性;多媒体课件;音乐图谱;小乐器:沙锤、铃鼓;狮王头饰和各类动物头饰若干。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走到自己座位上。(音乐)
1.师:孩子们,请模仿你们喜欢的小动物走进教室,然后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师:今天婷婷老师带你们来到了森林王国。
2.模仿动物走路。
师:请问你们刚刚模仿了什么动物走路呢?
师:请你模仿着走到婷婷老师身边好吗?(老鼠、小狗、小猫、狮子)
师:跟着婷婷老师的节奏。
3.请这几位孩子带上头饰。
师:婷婷老师这里有你喜欢的小动物头饰,你们继续模仿走到自己的座位上面好吗?
师:雨后的森林呀,舒服极了,小动物们走出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瞧,她们走来了。
二、聆听整曲。
1.播放整曲,听婷婷老师讲故事。
师:忽然,这些小动物们都惊慌失措地向森林深处跑去,好像要迎接一位重要的人物,它,到底是谁呢?让我们来听一听,想一想。
2.说一说。
师:小动物们要迎接一位重要的人物,谁来说说,重要人物是谁呢?(生回答)
三、学习乐曲第二段。
1.初听第二段,画一画。
师:刚刚听完音乐,大家感觉是一个凶猛庞大的动物来了,那到底是谁呢?其实,音乐已经给我们答案了,不信,让我们把小手拿出来,随着音乐画一画。
师:是谁来了呀?(狮子)
2.再听第二段。
师:原来今天狮王要来巡视大森林,瞧,它走来了。听,它发出了什么声音?(吼叫声)
3.第三次聆听第二段。
师:你们再仔细听听,狮王吼叫了几声呢?
小手拿出来,跟着音乐边听边画。(四声)
4.学狮王吼叫动作。
师:谁来学学狮王吼叫的动作?
(2位)你做得真好,同学们一起来学一学。
5.第四次聆听第二段音乐,跟老师学做狮王吼叫的动作。
师:看你们设计得这么好,婷婷老师也想加入你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狮王吼叫的样子。全体起立!
6.老师朝不同方向吼叫,学生站起来模仿。
师:你们做得太棒了,狮王呀,要把四面八方的动物们都召集来,朝着不同的方向吼叫。狮王向哪个方向吼叫,哪个方向的小朋友就站起来和它一块儿做一做,好不好?(好)
师:那现在请你们坐下来,我们来练习练习。(四个方向试一试)
7.第五次聆听第二段音乐,老师不同方向吼叫。
师: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
8.第六次聆听第二段音乐,学生代表不同方向吼叫。
师:大家做得真好,现在,我想请一位小朋友来扮演吼叫的狮王,谁愿意来试一试?(2位)
师:我要给他带一个狮王的面具。戴上以后是不是更像狮王了。狮王朝哪边吼叫,哪边的小朋友就要和他一块儿来做一做。
四、学习乐曲第一段。
1.请一部分学生与老师一起模仿狮王走路。(绕圈走,师铃鼓伴奏)
师:狮王的吼声啊,威震四方,它的出场更是威风凛凛。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到中间来,学一学狮王出场的样子吗?
2.初听第一段,老师边走边向学生挥手。
师:狮王走起路来是昂首挺胸,头还抬得高高的,同时,它还向小动物们挥手致意。你们瞧!
3.再听第一段,老师挥手,学生手举高拍两下。
师:狮王在向你们挥手致意,那小动物们怎样向狮王表达敬意呢?
师:小动物们都想让狮王看见自己,它得动作要发出响声。
师:小动物们把手举得高高的,希望狮王能看到它们,我们就用拍手的动作好不好。把手举得高高的,拍起手来,就拍两下。狮王向你们挥手,你们就要拍起手来。
4.老师唱《狮王之歌》。
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狮王边向小朋友们挥手致意,它还唱起了威武的《狮王之歌》,听听它是怎么唱的?
5.学习《狮王之歌》,出示歌谱,师范唱。
师:我们看看《狮王之歌》是怎么唱的。
6.老师弹琴,用Bang模唱。
师:狮王想请我们先用Bang来模唱歌曲。
7.老师弹琴,逐句带唱。(3遍)
师:唱出狮王的威武。
8.请学生代表扮演狮王走路挥手,其他学生边唱边拍手。(2位)
师:狮王边唱《狮王之歌》,边向小动物们挥手致意,谁愿意来扮演扮演狮王。
师:下面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狮王向你们挥手致意,你们要用什么动作回应呀?
师:声音再威武点,掌声更整齐点。
五、介绍作品。
师:刚刚我们听的这首音乐就是法国圣桑爷爷专门为威风凛凛的狮王所作乐曲《狮王进行曲》,我们刚刚已经听了乐曲的前两段。第一段是我们刚唱过的狮王之歌,第二段是什么呀?(狮王的吼叫)
六、学习乐曲第三段。
1.聆听全曲,第三段与哪一段相似。
师:接下来还有一段,大家听一听,这一段和上面的哪一段相似,仔细听。
2.初听第三段,思考演奏乐器和最后以谁的声音结束。
师:这一段,与第一段的音乐很相似,但略有不同,听听由什么乐器演奏,再听听乐曲最后以谁的声音结束。
师:如果你听出是什么乐器可以做一做演奏的动作。(听赏过程中)
师:是什么乐器主奏?结尾是什么声音作为结束?(钢琴,狮王的吼叫声)
3.请同学模仿欢呼呐喊。
师:在狮王的吼叫声中,四面八方的小动物们都赶来了,它们对着狮王欢呼呐喊。你们会用什么声音对着狮王欢呼呐喊呢?
4.再次聆听第三段,集体为狮王欢呼呐喊(噢噢,右手举起)。
师:一起来试试,
全体起立。
5.第三次聆听第三段,为狮王欢呼呐喊(噢噢,右手举起)。
师:声音再扬上去一点,声音飘得远远的。
师:最后在狮王的吼叫声中结束这一段是吗?谢谢,请坐。
6.第四次聆听第三段,老师邀请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跟在后面欢呼呐喊。(2遍)
师:狮王看到这么多小动物们拥戴它,它特别高兴。它的脚步也更加坚定有力,小动物们纷纷跟随在狮王的身后,巡视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下面,狮王邀请谁,谁就扮演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跟在狮王的身后,好吗?别忘记还要为狮王欢呼呐喊。准备,婷婷老师来扮演狮王,邀请小动物们跟随在我的身后。(老师戴头饰)
7.分析曲式结构。(出示图)
师:我们刚刚做活动的就是乐曲的第三段,它和第一段相似,但不同。所以,婷婷老师用这个图案来表示。《狮王进行曲》就由这三段组成。
七、聆听整曲,全体表演。
1.回忆三段表演,请两位学生扮演第一段和二段狮王。
师: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三段是怎么表演的?
师:第一段是怎么表演的?
你刚刚扮演的狮王,你最清楚了,你来说说。(唱《狮王之歌》,双手举高拍手两下)
师:第二段是怎么表演的?(做狮王吼叫,踏步两下)
师:第三段呢?(跟着狮王走,右手举高,边欢呼呐喊)这一段就由婷婷老师扮演狮王。
2.表演。
师:前面有个引子部分,由老师旁白。
小动物们惊慌失措的向森林深处跑去,好像要迎接一位重要的人物,它到底是谁呢?小猴爬上树,远远望去,大声说,狮王驾到。小熊吹起了号角,迎接狮王的到来。(第一位小朋友出场)
师:谢谢你们,表演得真不错,圣桑爷爷看到你们的表演也一定会给你们竖起大拇指的。
3.介绍《动物狂欢节》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圣桑爷爷不光为狮王创作了音乐,还为很多动物创作了好听的音乐,比如有公鸡和母鸡、有大象、有天鹅等等,有14首之多,都汇集在了圣桑爷爷的《动物狂欢节》里。《狮王进行曲》就是其中的第一首。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欣赏到更多与小动物有关的音乐,让我们共同期待吧!今天我们见到狮王大家心里真高兴;欢迎你们再次光临我们的森林王国。(弹唱)今天,我们的森林聚会就到这里,谢谢孩子们,同学们再见。(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