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唱歌《可爱的家》
?
一、概述
??音乐课《可爱的家》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教学内容为学习歌曲《可爱的家》的演唱,课时为一课时。这是一首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歌曲,是英国作曲家比肖普为歌剧《克拉里――米兰姑娘》写的主题曲,歌曲取材于西西里民歌。虽然歌剧渐被人淡忘,但这首亲切、温暖的主题曲却至今被人传唱。作品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歌曲朴实无华、柔美亲切、温馨感人。简单的旋律,优美易学。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由六个乐句组成。除第五句外,其余四个乐句的开始都是弱起小节,形成了一种流动感。
?
二、教学目标分析
?
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认识四四拍以及准确演唱弱起小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引导的原则,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渗透式的引导,让学生学习本课的难点知识弱起。采用体态律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对于歌曲的学习主要采用整体视唱法以及听唱法,让学生多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作者对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培养学生对家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真诚的情感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教学难点:掌握歌曲弱起小节、长音的保持以及四四拍的强弱规律。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也是体验的艺术。本课教学立足新课标理念,以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风格由完全的被动到稍微的主动,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学习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但由于学生年龄还小,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注意的范围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注意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教师应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音乐为本位,以情感为核心,以歌唱为重点。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要重视课程内容中对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演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加以引导学生,学习本课。采用的方法有:
1、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变的主动快乐。在这节课的上课前先设计使用歌曲《快乐宝贝》勾起学生对于亲人的回忆,迅速进入今天的主题,并且在欣赏《可爱的家》的同时出示了图片,让学生直面感受,而后启发学生由图片和歌曲带来的感受说一说“家给你怎样的感觉?并为歌曲起一个合适的名字。”以“情”与“境”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
2、观察欣赏比较法
比较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鉴别方法,在音乐教学中也可以用“比较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本课中为了能解决歌曲中的难点我设计了旋律对比的环节,通过对比相似乐句,对比无附点和加上附点后的旋律,对比不同版本的歌曲等手段将歌曲的难点在观察、对比、感受中解决。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
教学资源与工具:音乐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学环境(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课件、人教版三年级下教科书、电子琴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上课。教师播放上学期学过的歌曲《快乐宝贝》让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的播放,学生们听着音乐的节奏走进教室,步伐整齐。)
2、谈话导入:师:刚才我们听到了音乐是上学期学习的《快乐宝贝》,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快乐宝贝。提问:那么你们都是谁的快乐宝贝呢?
学生回答,教师可以引导:谁会叫你们宝贝呢?
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爱的快乐宝贝,组成了一个家。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迅速进入老师创设的情景中。)
(二)学习歌曲《可爱的家》
? 1、完整聆听歌曲范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情绪、速度并为歌曲起一个合适的名字。提示:它的名字就在歌曲之中,请同学们仔细聆听。
(学生对比自己前面独立思考的体验,加深记忆,对本歌曲所表达的速度,情感进行新的诠释)。
? 2、简介歌曲:
教师:《可爱的家》是一首温和、柔美的歌曲,它歌颂了人间一种无私的爱和浓浓亲情,让我们带着愉快感念的心情来学唱这首歌。
?3、复听歌曲,随教师画旋律线。
想一想: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你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
教师小结: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旋律在画线时有波动,第二部分比较平稳。
?(设计意图:老师挥拍范唱旋律,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歌曲的情绪。画旋律线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更好地分辨歌曲由几部分组成)
4、学唱歌曲
?A四四拍与弱起
介绍四四拍的强弱规律以及律动,让学生跟音乐学习律动并发现问题:在第一小节刚开始,学生就已经跟不上节奏了,并向老师提出疑问。
介绍弱起,并提问,你觉得应该怎样准确演唱弱起。
教师小结:运用数拍的方法,空三拍之后再做第四拍的动作。(进行练习)
B第一部分
a教师演唱旋律,学生小声跟着老师哼唱。提问:有哪些旋律是相同的?
教师小结: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旋律基本相同,尾音不同,第三与第四乐句也是这样。
提醒学生注意尾音,练习一遍
b巩固练习:教师演唱第一句,学生演唱第二句。第二次男女生练习。
c注意附点音,教师出示两条旋律,让学生听辨
d添加歌词演唱
C第二部分
a教师演唱旋律,学生小声跟唱
b注意长音的保持
c学生自己填词演唱,教师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挥拍感受歌曲的节奏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逐步解决演唱中的难点弱起,以及长音的保持。反复视唱,加深学生对旋律的印象,也照顾了不同程度的学生,让学生分辨相同旋律。让学生自学第二段歌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三)表现歌曲:
1、力度表现
让学生自主设计每一乐段的力度与情绪变化,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演唱?
(这一部分可进行小组活动)
(设计意图:由于分段学习歌曲,其难点已分别解决,让学生自主设计力度,联系之前所学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对歌曲的声音处理,想象自己就是游子,体会其对家的思念之情。)
(四)扩展:
介绍《可爱的家》的其他版本,并律动
(设计意图:扩宽学生的视野,体会钢琴版《可爱的家》)
(五)小结
家是温馨的港湾,外面的世界即使很精彩,家永远在心中。无论漂泊多远多久,我们的心永远是属于他们。记住,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想想我们可爱的家。
(设计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了歌曲的演唱;培养学生对家的情感,增加学生对家的责任感)
?
?七教学反思
《可爱的家》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英国歌曲。歌曲表现了作者对家的怀念,对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向往。这节课直指心灵,音乐以情动人,歌曲以理服人。听音乐含泪微笑,唱歌曲情深意长,看图片启迪心灵。有效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教学整体设计做到:前有蕴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伏延千里。
优点有:
1音乐容量大。本课以音乐为本位,以情为核心,以听唱为重点展开教学,层层深入:从对家庭的深情──对弱者的同情──对父母的恩情;用听──唱──思──听,营造“含泪微笑”的课堂氛围,回味无穷。
2.教学内容有弹性。教学中,难的地方“潜出”,简单的地方“深入”,德育渗透点到即止。难的地方,如对弱起的讲解,就是化繁为简的典例;简单的地方,如欣赏《快乐宝贝》的情景创设,撞击心灵,点燃爱心之火。音乐教学有张力,学生学习才有动力。
3.多媒体运用恰到好处。音乐课的多媒体运用不能“抢戏”:音乐是听觉艺术,看辅助听,艺术修养才会提高。从复习节拍到学习弱起仅仅用了5分钟,多媒体引领学生直观思维,突破难点。这就是多媒体合理运用的好处──高效。
4.方法运用大胆。鼓励学生走在学习的前面,激发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现音乐。多学科相互渗透,关注教学细节,教学语言明确,具有启发性。充分体现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本节音乐课教师激情、投入和感染力还不够深入。在新歌教学环节上,对学生难点点拨不够。由于受学生的家庭条件、居住环境以及音乐基础等影响,许多学生课外很少接触音乐,学生对音乐知识、音乐术语很陌生,在没有进行系统的复习的情况下,学生课堂发言准确率不高。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今后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创设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