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7 16:5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邵武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公元前8世纪起,希腊出现了持续两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殖民运动,建立了一系列独立于母邦的殖民城邦。这些新建立的殖民城邦其成员可以平均分配殖民地土地,共同参与新国家的管理。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
A、 推动小农经济的复苏 ? B、导致城邦制度的建立 ?
C、刺激希腊本土城邦的社会变革 ? D、确立希腊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
2.“他(亚历山大)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促使(?? )
A、东西方文化的毁灭 ? B、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
C、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 D、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古罗马地理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说:“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10 000万塞斯特斯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来购买奢侈品的花费。”此材料主要说明( ??)
A、中国与欧洲各国交往密切 ? B、罗马对丝绸的旺盛需求 ?
C、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 ? D、丝绸之路将欧亚联系起来
4.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虽然有一些持帝制立场的思想家认为“王在法上”,但是却很少有国王公开发表“王在法上”的言论。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 )
A、存在强大的贵族势力和教会势力 ? B、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 ?
C、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 ? D、没有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指导
5.幕府时代,日本统治者曾告诫农民:“随便将萝卜叶、豇豆叶、大豆叶等扔掉,就太浪费了,这些东西掺上些杂粮煮着吃,味道是很鲜美的。”这表明日本( )
A、统治者提倡节俭 ? B、统治者关心民众的生活 ?
C、农民的生活困窘 ? D、农民被剥夺了政治权利
6.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 )
A. 垄断组织的产生 B.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 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D. 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7.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于1522年9月6日完成第一次环球航海”。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判断(??? )
A、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随意性 ?
B、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互相矛盾 ?
C、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 ?
D、纪念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客观
8.“哥伦布在与意大利地理学家托斯坎内里的通信中得到一张地图,图上标明: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直达东方的印度、中国和日本等盛产香料和宝石的国家,而不是向南航行绕过非洲才能到达……十五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的造船、航海和绘图技术等都有了迅速的提高,从中国传来的指南针为远洋航行提供了一个最切实的安全保障。”作者意在说明( )
A、地理学家向西航行能到东方的理念影响到哥伦布 ?
B、地理学家绘制的地图是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条件 ?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条件比较充分 ?
D、船只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为远洋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9.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但每趟利润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 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财富 ?
C、黑奴贸易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
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10.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菠萝等。材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 (??? )
A、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 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
C、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 D、促进了种族交流及其重新分布
11.1543年,维萨里通过人体解剖实践,在他的划时代巨著《人体结构》一书中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内脏的特点.纠正了中世纪解剖学的200多处错误,奠定了近代解剖学的理论基础。同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文艺复兴推动了科学进步 ? 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
C、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 ? D、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
12.启蒙思想家卢梭主张,当专制被暴力推翻后,人们需要在社会中达到新的平等。对此。他进一步指出,鉴于历史上的契约是以牺牲人的自由平等为代价的,所以要创立一种真正合法的契约来取代它。卢梭所提倡的“契约”( )
A、是资产阶级法律学说的基石 ? B、背离了天赋人权的精神 ?
C、反映了追求平等的政治诉求 ? D、揭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13.1974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女议员芭芭拉?乔丹说(我想把几个弹劾标准和总统的某些行为放在一起,进行对照,麦迪逊在制宪大会上重申:如果总统企图颠覆宪法,他就应该受到弹劾。”据此可知,美国政治制度体现了 (? )
联邦制原则 ? B、分权制衡原则 ? C、总统制原则 ? D、民主集中制原则
14.14世纪以后,无论是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是米兰、罗马,城市中教堂及其他宗教性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建筑成批出现,如大型城市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近代西欧城市建设的变化从本质上( )
A.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 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 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5.卢梭说:“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做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卢梭的这一主张( )
A.奠定了开明专制基础 B.论证了分权的要义
C.彰显了人民主权思想 D.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16.德国统一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不愿“同老普鲁士分离”,认为接受德意志皇帝称号等于“把老的普鲁土称号撂下”,因而不肯接受除“普鲁士国王”以外的新称号。这导致统一后的德国( )
A.政局仍保持分裂状态 B.地方邦国均各自为政
C.专制主义色彩较浓厚 D.确立了君主专制政体
17.17世纪后,英、美、法等国先后建立了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特征的代议制,但英国是议会主权的君主立宪制,而美国则是人民主权的总统制。导致两国政治体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缺乏启蒙思想的影响
B.美国践行了孟德斯鸠构想
C.美国是脱离英国而独立的
D.两国历史传统与国情不同
18.“威廉和玛丽虽有承继王朝之资格,他们被邀来英国,还是要经过一个选举的程序。君权既非神授而实由于民授,则国王之权利与义务势必需要新的调整”。材料旨在说明( )
A.英国国王经由选举产生
B.议会控制了国王的权力
C.国王权力来源发生变化
D.光荣革命具有宫廷政变的性质
19.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有段议论:“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段议论( )
A.宣扬了等级观念 B.批判了封建的等级观念
C.肯定了教会的作用 D.肯定知识评判标准功能
20.19世纪60年代,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国王在议会的演说,国王下令将其逮捕,法庭以议员有豁免权为由将其释放。国王又操纵议会剥夺了威尔克斯议员身份,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这表明当时( )
A. 舆论监督的作用有限 B. 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
C. 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D. 议员议政权无法保证
21.1870年至1913年,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31.8%下跌到14%,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德国则从13.2%上升到15.7%。由此可以推断( )
A. 德国社会制度比英国先进 B 英国丧失了大量海外殖民地
C. 德国已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D. 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强劲发展
22.1787年,在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期间,大部分代表认为:民主是危险的,必须加强中央权力来抵消州宪法中的民主成分。代表格利声称:国家所蒙受的不幸都来自“过度的民主”。这些主张( )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B.为邦联制确立奠定舆论基础
C.阻断了美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D.有助于总统总揽国家的权力
23.1874年,明治政府将官办“邮政蒸汽船会社”无偿赠与私人企业三菱公司,并连续15年向其提供特殊补贴,补偿其因同外国公司竞争所带来的损失。三菱公司日渐壮大,先后击败美、英公司,独占日本至上海的航线。这说明日本( )
A. 大力扶植私人企业增强竞争力 B. 通过指令性计划推动经济发展
C. 工业化水平迅速超过欧美等国 D. 向西方学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4.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既遵循了西方现代化的普世道路,又保留了俄罗斯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
A. 强化了农奴制 B. 赋予农奴自由民身份
C. 保留沙皇专制 D. 允许农民从事工商业
25.历史学家帕尔默说,在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文明都受到了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的涤荡。“相同目标”是( )
A.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B. 实现民族独立
C. 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D. 废除君主专制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50 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依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 (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在英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议会、两党制、文官制、责任内阁制等许多宪政机构与相关制度的产生及发展都呈渐进累积态势。而宪政实践中的“有名无实”和“有实无名”的交织相伴,又使英国政治现代化更加复杂微妙、扑朔迷离。在英国与世界的关系上,英国政治现代化的确立与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西欧向外扩张及英联邦的建立,都是同步的历史进程。正是在“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的地位与权势无以复加的强化中,英国的政治制度逐渐扩展列世界其他地区,被许多国家所仿效和采纳。——摘编自徐奉琫《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及特点一读阎照祥关于英国政治制度史的几本论著》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提供了第一份政治现代化的草图,开创了近代成文制宪运动的纪元。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稳定的、民主的政治结构以实现国家的统一,是符合美国社会各阶层不同利益集团的总利益的。宪法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加以具体化和制度化,确立了在资产阶级法治基础上管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原则,保证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稳定性。尽管宪法在制定过程中争论澈烈。但通过之后,就变成了美国制度的偶像,是美国人民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象征。美国取消对个人的一切效忠,唯一只对宪法宣誓效忠。这样.宪法成为把多样性的美国结合成一体的钻合剂。
——罗荣渠《略论美国联邦制度的形成和宪政体制的特点》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及其影响。(8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政治原则并简要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1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工业文明是人类签署的一份浮士德契约,机器如同一个潘多拉魔盒,将人们带到一个美妙的新世界。机器时代的人类已经彻底征服了自然,甚至这个“宇宙的孤儿”已经进入太空时代,但机器与技术也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中国学者李泽厚因此提出“第二次文艺复兴”:“第一次文艺复兴使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今日的文艺复兴是人需要从机器(科学机器和社会机器)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这解放不是通过社会革命,而是通过寻找人性。”
——摘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人与机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D A C C C C C C A C B D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D C B C D A A C A




26.
【答案】(1)主张:强调人性和人权,反对神学束缚;追求现世的幸福和自由。
原因: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兴起;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2)表现:“唯信称义”主张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由各国政府管理教会),强调民族自由。
(3)主张:三权分立。
意义: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政治构想。
27.
【答案】(1)特点:渐进性;复杂性;妥协性;示范性。影响: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统治;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原则:人民主权原则;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
评价:维护了美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奠定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础;增强了美国民众的凝聚力和民族国家认同感;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提供了第一份政治现代化的草图。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及印第安人享有与白人相等的权利。
28.
【答案】示例 论题:机器发明极大地解放了人力,但也异化了人的生活。
阐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工业生产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使人力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但在工厂制度下工人成为被钟表控制的工具,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冷漠,人性迷失,工人生活状况越来越差,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环境污染严重,疾病犯罪等社会问题越来越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