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2021.0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是古代文明分布示意图,图1反映了
A.农业发展是古代文明产生的基本前提 B.古代文明出现的标志是国家形成
C.地理环境深刻影响着古代文明的产生 D.古代文明出现的时间大致相同
2.在古印度,社会上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按规定,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前三个等级属于"再生族",首陀罗为"非再生族"。这反映了古印度社会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男尊女卑思想泛滥
C.种姓之间等级分明D.人们普遍注重来生
3.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如∶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蒙古西征等。这主要反映了( )
A.战争是人类文明传播途径之一 B.战争使各地文明连为一体
C.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D.战争破坏了人类文明成果
4."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反映了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中( )
A.封臣地位低下毫无权利可言B.封臣的主要义务是向封君进贡财物
C.封君是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D.封君封臣以契约关系明确权利和义务
5.中世纪城市规模不大,不少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等方式,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有力的冲击了封建制度。材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 )
A.使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与特权 B.有利于推动社会向近代过渡
C.采用了武力斗争的手段反抗贵族 D.迫使领主不得再向市民征税
6.《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A.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文明影响广泛深远
C.文明的发展具有包容性 D.长于借鉴缺少创新
7.许多民族独立地"发明"了不同动植物的驯化。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这
些地区远至公元前 5000 年的中国黄河流城和公元前 3000 年的中美洲,他们在各自的环境中独自发展。这说明了
A.古代文明具有多源特点B.中华文明和中美洲文明影响深远
C.中美洲文明具有封闭性D.地理环境决定了文明的形成不同
8.《百度百科》中对于新航路的开辟的描述;是指欧洲人从15 世纪开始,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对外寻找的通往中国和印度的运动,历经多人努力,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新通道。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经济因素是其开辟的根本推动力B.寻找通往东方的商路是其主要原因
C.东方富甲天下是其开辟的根本原因 D.航海家冒险探索精神是其重要因素
9.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
A.价格革命对西欧社会影响巨大 B.经济活动领域出现商业革命
C.商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 D.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10.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创作大部分仍然是以宗教为题材,但是绘画内容却反映了时代特征。
图2 和图 3 两幅作品( )
B.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A.都凸显圣母的神圣威严
D.展现了世俗社会的人性 C.宣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
11.图4反映的是英国代议制确立及发展的知识结构图。这说明了(
A.英国代议制程序化进程比较缓慢B.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及发展的渐进性
C.英国近代议会与中世纪的议会趋同D.代议制的确立彰显了革命的彻底性
12.图5是 1624年英国《专利法》颁布后专利授权统计。这反映了
3295650170180A.工业革命推动专利制度产生
B.理论研究推动技术走向市场化
C.科学与技术实现了密切结合
D.知识产权的保护适应经济发展
13.《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指出∶"(协会)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这说明该协会
A.指导各国工人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
B.主张用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领导工人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
D.力图促成国际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
14.图6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列强瓜分非洲的地图,图中很多国家的疆域很规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文明的多样性
B.不同历史传统
C.西欧列强瓜分
D.地理环境特殊
15.表1反映了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这从本质上说明了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
C.德美两国国工业产量超过英法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形成
35845754381516.图7所示现象与19世纪末 20世纪发生的民族独立运动之间,构成了()
A.史料与史观的结合B.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C.工业与市场的割裂D.垄断与干预的对抗
17.图8为漫画《争吵与签约》,该漫画意从根本上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A.列强间的复杂国际关系 B.列强间国家利益的争夺
C.列强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D.国际格局存在巨大隐患
18.1921年下半年,苏俄国家退出拥有20名工人以下的小企业,允许私人承包经营,一般租期为5年;同时准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允许私人开办商店。1921年 10月,国家重建银行,恢复信贷系统。这从本质上说明苏俄
A.工业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 B.允许资本主义经济适度发展
C.工业化建设需求十分迫切D.利用市场来恢复和发展经济
19.表2是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不论是领导者还是斗争方式都存在着很大不同,产生这一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 B.社会阶级结构的差异
C.人民群众是否支持D.社会思想意识的差异
20.传统观点认为,二战的起源主要是因为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蓄谋发动侵略战争引起的;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 1929 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矛盾;又有学者提出,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是其重要因素。综合以上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A.主要原因是法西斯国家的扩张 B.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是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结果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1.(10 分)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在世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权力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是相应的……臣属意识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
——( 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世界通史》
材料二 奥斯曼次子奥尔汉(1324—1360)统治时期,初步确立了奥斯曼帝国的一些基本制度。奥斯曼帝国的制度深受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和塞尔柱国家的影响,以伊斯兰教为立国的基础,《古兰经》是一切权力和法律的最终根据。奥尔汉开始使用苏丹的称号,苏丹是国家元首,也是最高宗教领袖。奥尔汉任命其兄阿拉丁为维齐(宰相),下设大法官、财政官、掌玺大臣、近卫军团长、海军司令等,这些官员为国务会议(迪万)的成员。
—《世界中世纪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并概括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奥斯曼帝国的基本政治状况。(4 分)
22.(12 分)材料 图9 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与欧亚大陆人口和物种迁移情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先把上述信息进行分类(列举一类即可);然后对所列类别迁移的过程加以描述,并说明该类信息迁移的影响。(要求;明确列出所选类别及示例,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2分)
23.(16 分)近代国际格局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63 至 1914 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 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 500 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材料三 雅尔塔体系具体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
(1)西方欧洲雅尔塔体系。它通过分区占领管制德国及非法西斯化的原则协定、关于波兰疆界和临时政府组成的协定、《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等,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这是雅尔塔体系的关键环节。
(2)东亚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亚洲的安排主要是通过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秘密协定》、《波茨坦公告》、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以及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实现的。
(3)"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对于殖民地的安排,除英法荷在远东的殖民地被保留下来,其他地区的殖民地转交给联合国托管。这方面的内容规定比较笼统,是雅尔塔体系的薄弱环节。
(4)联合国。战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 5 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
-摘编自杨鹏飞《二十世纪以来的战争和平与世界发展》
(1)依据材料一概括 18世纪中期到 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加以说明。(6 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包含了哪些矛盾?这一体系的建立对国际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点。(4 分)
2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也就是说,"工业革命"是指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导致工业化社会的诞生。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选取典型史实,对工业革命的三个层次展开说明。(12 分)
高一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1.04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2.C 3.A 4.D 5.B 6.C 7.A 8.A 9.B 10.D 11.B 12.D 13.D 14.C 15.A 16.B 17.B 18.D 19.A 20.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分
21.(10分)
(1)制度∶封君封臣制度(2分)
特点∶以土地为纽带;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具有统一性;封君封臣存在契约关系;存在严格的等级关系。(4分)
(2)奥斯曼帝国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国家;苏丹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最高宗教领袖;具有一套完整的官僚行政体制。(4 分,任答2点即可)
22. 12分)(1)分类∶
人种迁移(由欧亚大陆迁移美洲)∶白人(欧洲)、黑人(非洲)、黄种人(亚洲)
动植物迁移(由欧亚大陆迁移美洲);大麦、葡萄、牛、小麦、燕麦、猪、橄榄、马、稞麦(或;家食迁移;牛、猪、马;农作物迁移;大麦、小麦、燕麦、稞麦;水果迁移;葡萄、橄榄)
动植物迁移(由美洲迁移欧亚大陆)∶;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可可疾病迁移(由欧亚大陆迁移美洲)∶白喉、流感、麻疹、水痘、天花(2 分,答出一类即可)(2)人种迁移(由欧亚大陆迁移美洲)∶白人(欧洲)、黑人(非洲)、黄种人(亚洲)
迁移过程;1492 年西班牙的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欧洲人开始了对美洲的殖民扩张,欧洲白种人迁入美洲;由于美洲原居民对欧洲白人带来的新型疾病缺乏抗体,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大量死亡;而对美洲本土的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从 15 世纪开始,欧洲人通过三角贸易将大量非洲黑种人带到美洲;明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私商贸易兴起,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黄种人经过西班牙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迁入美洲。(5 分)
影响∶对美洲而言,丰富了美洲的人种结构,使美洲的族群混合程度大大提高;致使大量美洲土著死亡,同时又加速了美洲的社会发展进程;对欧洲而言,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对非洲而言,损失了大量精壮劳动力,使非洲的发展长期滞后于其他大洲。(也可对动植物迁移(家禽迁移、农作物迁移、水果迁移)、疾病迁移等方面进行迁移过程、和影响分析,言之成理即可)(5 分)
23.(16分)
(1)特点∶欧洲称霸全球,逐渐成为山界的中心。说明∶政治上,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经济上,西欧的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其它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6 分)
(2)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帝国主义社会主义的矛盾。(4 分)
影响;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遭到削弱;美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2 分)
(3)特点;倡导和平、民主原则;全球性国际政治体系;大国主导;两分天下;具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4分)
24.(12分)
第一层次;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基本实现了机被化生产,推动了棉纺织业发展。1785 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4分)
第二层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劳动组织形式发生变革。轻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工业结构出现变化。为便于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资本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标准化生产出现。(4 分)
第三层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社会生活世俗化,推动了社会的整体变革。(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