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07 22:2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历史期中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 )
A.分封的方式完全相同 B.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
C.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D.都随丞相制的废除而消亡
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古代官职中,较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指( )
A.御史大夫 B.太尉 C.御史制度 D.郡县制度
3.科举制下,士族不再具有长期稳定的政治地位,即使他们通过科举身居高位,在短时期内几代显贵,最终也难以避免宦海浮沉的不幸遭遇,不能再倚仗特权地位“平流进取,坐至公卿”。这说明科举制
A.排斥了士族进入仕途 B.造就了高素质文官群体
C.剥夺了士族仕途特权 D.导致官员冗滥局面出现
4.“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材料描述的机构是
A.唐代的政事堂 B.宋代的枢密院
C.明代的锦衣卫 D.清代的军机处
5.下列对如图数据的分析,与史实相符的是
A.外邦人同样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B.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人不足雅典居民一半
C.全体自由民可以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D.占据人口半数的奴隶也可以担任政府公职
6.公元前449年,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标志着罗马法的形式实现了一次转变,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来自于( )
A.平民对贵族的抗争 B.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
C.贵族对平民的让步 D.罗马共和国建立的需要
7.1846-1851年,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对重要的外交部公文,不是呈报过晚使女王来不及审批,就是压根不呈报。对此,维多利亚女王致函首相,建议帕麦斯顿如不改正就将其罢免。结果帕氏仅道歉了事,这说明当时英国
A.女王掌握外交决定权 B.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
C.国王己成为了“虚君” D.责任内阁制尚未完善
8.当地时间2020年11月24日,拜登接受NBC采访时就特朗普离开白宫后是否对其进行调查这一问题表示,“我不会指示美国司法部调查特朗普,不会将司法部作为我的工具”。拜登随后表示,“据我所知,有很多调查都是在州一级进行的。对此我无能为力”。这反映了美国
A.实行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 B.实行选举人团制度
C.民主党更能代表民众利益 D.总统权力遭到削弱
9.《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这一规定主要反映出统一后的德意志
A.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B.封建残余色彩浓厚
C.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政策 D.宪法体现了普鲁士的霸权
10.1856-1860年英法挑起的对华战争命名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因为它
A.因禁止鸦片贸易而爆发 B.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
C.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D.因吸食鸦片而战局改变
11.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突出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哪一社会矛盾的激化
A.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民族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
12.《申报》作为当时有广泛影响力的报纸,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多次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讥笑和嘲讽,并一直认为中日战争中国必胜。但战后《申报》又高度赞扬日本改革,主张中国应仿效日本进行变法。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松了对言论的监管 B.报刊报道失实导致中国战败
C.国人对战争进行深刻反思 D.中国的制度变革以失败告终
13.从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中概括一个主题,最合适的是
时间 事件
1911年 辛亥革命
1912年 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1916年 “护国运动”
1917~1918年 第一次“护法运动”
1921~1922年 第二次“护法运动”
A.孙文的生平经历 B.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C.三民主义的实践 D.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4.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常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20世纪初,上海间北一家虫鸟店贴了一副对联:“三鸟害人鸦鸽鸨,一群卖国鹿獐螬。”这副对联描写的历史事件
A.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 B.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15.1931年底,共产国际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武装民众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一切帝国主义,争取中国民族的革命的解放和独立,统一中国”的斗争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
A.促成了中国抗日形势的高涨 B.严重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C.为中共指明了民主革命方向 D.不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16.中国抗击了日本法西斯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和海军兵力的近三分之一。自1931年以来,中国歼灭的日军有150余万,约占日军在二战中伤亡人数的70%。这主要说明
A.中国抗战持续的时间最长 B.中国军队战斗力迅速提升
C.中国战场是东方的主战场 D.中国抗战得到了国际支援
17.毛泽东诗词“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8.2018年5月,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19.《波将金号战舰》拍摄于1925年,是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在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当局禁止上映,而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观众对它都表示热烈的赞许,认为除了卓别林的作品外,没有一部影片能赶得上这部影片。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西方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电影市场 B.西方落后的电影技术害怕被暴露
C.电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工具 D.电影有时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
20.“一个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的诞生,使正处在苦闷和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新的出路和光明前景,给中国先进分子正在苦思焦虑地探索着的种种问题提供合理的解答,更给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苦斗的仁人志士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这反映出当时
A.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B.国人就批判西方文明达成共识
C.十月革命改变了近代中国救国策略 D.共产国际指导了中国革命方向
21.西北野战军采用“蘑菇”战术,与敌人周旋的根本目的是
A.认真贯彻毛泽东“运动战”的灵活战术 B.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C.避免与强大的敌人正面交锋 D.保卫党中央转战陕北
22.重大历史事件由若干历史事件构成,历史事件又由若干小的历史事件构成,由此可以列出 一系列历史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土地革命﹣﹣南昌起义﹣﹣长征
B.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徐州会战
C.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千里挺进大别山
D.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成立中国共产党
23.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是在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古田会议
24.中共二大《宣言》指出,国际资本帝国主义正是通过各个军阀,来实现他们侵略掠夺中国的目的,军阀混战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的反映。正因为如此,“列强的压迫不去,军阀的势力不除,中国是万难实现统一的,而且内乱还会不止!”中共得出这种认识主要基于
A.中国社会两大矛盾趋于汇流 B.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C.认清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 D.意识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
25.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后,专制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材料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有利于推动民众的思想解放 B.全面改变了民众的社会习俗
C.实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 D.肃清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政治制度多有创新,而且体系完备、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圆,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
——〔唐)杜佑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干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等划,于事稳便,方可委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唐太宗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謹密者入直(值们)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室召”。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的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历史进步性。(6分)
基于材料二的认识,唐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优越性。(8分)
据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題。(2分)
27.(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人使自己拥有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自由、平等,不仅在法律面前平等,而且在机会面前平等,每个人都有平等地追求幸福的权利。……当英国统治者将本土不征收的税收强加给殖民地时,美国人民对此就越觉得不可忍受,于是他们革命。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制度,而不仅仅是进行了一场独立战争。
——茅琦《历史的边际与坐标》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一中“新的社会文化制度”是指什么?它以什么为法律依据?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美国宪法“将……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8分)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的知识,概述17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从法律和制度方面实现政治权力由国王逐渐向议会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9分)
28(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平命》
材料二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路线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并进一步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基本原则,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钢》,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战时期相比,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何调整?分别具有什么作用?(7分)
期中考试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A C D B A C A B B C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C D A D C B B B B A
26、(1)创新:实行郡县制。进步性: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6分)
(2)制度:三省六部制度。(2分)
优越性: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可以尽可能防止决策失误。(仅仅答加强君主专制不得分)(6分)
(3)问题:皇权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2分)
27、(1)制度:总统制共和制(2分)
法律依据:1787年宪法。(2分)
理解:宪法规定,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同时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4分)
(2)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3分)
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3分)
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3分)
28、(1)举措: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6分)
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4分)
(2)调整: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调整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农民土地所制。(2分)
作用:前者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推动抗战的胜利,(3分)
后者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