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5-07 14:5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横峰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中考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①染色体缺失 ②染色体重复 ③染色体易位 ④染色体倒位 ⑤碱基对替换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2.遗传学上的密码子位于( )
A.mRNA分子上 B.核糖体上 C.tRNA分子上 D.DNA分子上
3.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甲、乙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4.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在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在灌木丛活动,而獾、野猪则在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
A.种群密度 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5.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6.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7.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特点的现象是(  )
A.顶端优势 B.叶片脱落
C.幼茎向光生长 D.果实发育
8.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血球计数板计数法都属于对种群密度进行估算的方法
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植物更容易
C.种群密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
9.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10.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都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
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
11.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12.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13.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1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15.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C.①、②、④相比,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①的渗透压的大小由蛋白质含量决定
1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17.关于植物激素的作用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 B.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
C.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D.乙烯可用于诱导无子果实
18.下图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乙表示神经中枢,甲、丙未知。神经元A、B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A是传出神经元还是传入神经元,某研究小组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元
B.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
C.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元
D.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
19.导致图中ab和de段人体体温变化的事件可能是
A.非自主颤栗和发热 B.骨骼肌收缩和排尿
C.吹电风扇和剧烈运动 D.寒冷环境和汗液分泌增加
20.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只能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
B.寒冷环境中,因为产生的热量少,所以散失的也少,体温仍能维持恒定
C.肾小管上皮细胞上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D.下丘脑受损后,人体的体温和血糖调节能力都将完全丧失
21.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照组的胚芽鞘直立生长
B.甲为背光侧,IAA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胚芽鞘尖端发生极性运输使甲,乙两侧的IAA分布不均匀
22.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23.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24.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x、y、z,依次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xB.培养基中必需含有有机物供细菌甲利用
C.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D.在这种人工培养条件下,种群不会出现类似J型的数量增长
25.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26.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期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效价(浓度)表现。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与丁时期所注射的不是同一种疫苗
B.参与图中免疫反应的细胞都起源于胸腺,具有识别、呈递抗原的功能
C.丙时期抗体上升的原因是接触了相同的抗原,引起了二次免疫
D.识别甲与丁时期所注射疫苗的B细胞的专一性不同
27.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λ值(λ=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并绘制出如图所示曲线。下列关于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1~3年,甲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c点对应的时期,甲、乙种群数量相等的可能性极小
C.乙种群在这4年中,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第2年末,甲种群数量比乙种群数量多
28.下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其中①②代表相关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结构X、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若结构Y受损,则激素①浓度升高,激素②浓度降低
C.激素②的作用只是刺激甲状腺形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D.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可采用饲喂法
29.早期的研究人员做实验并观察到:阻断实验动物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其生殖器官萎缩;若恢复垂体与下丘脑之间正常的血液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复正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没有运用对照实验思想 B.本实验没有运用“加法原理”
C.本实验研究能证明垂体具有直接调控生殖器官的功能 D.本实验表明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产生的化学物质的调控
30.囊状纤维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欧洲的人群中,每2500人中有一人患有此病。如一对健康的夫妇生有一患此病的孩子,以后,该妇女又与一个健康的男子再婚。再婚的双亲生一个孩子,患该病的几率是(  )
A.1/25 B.1/50 C.1/l02 D.1/204
二、实验题
31.Ⅰ.下图为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⑤是通过直接影响种群的_____来影响种群密度。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如果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则说明λ___(填“大于1”“等于1”或“小于1”)
(3)利用方法⑦调査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利用方法⑧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了不掺入主观因素,应做到_______。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应为_____。
(4)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在用血球计数板(1mmX1mm方格)对某一稀释10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___个。
三、综合题
32.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请根据此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该图说明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_____性。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
(2)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的部位是_____。当生长素浓度为D时,对根的生长有_____(促进、抑制)作用。
(3)生长素在植物的幼叶和幼根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这称为_____运输。
(4)下列化学物质中,不存在于自然界中,只属于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是(______)
A.赤霉素 B.乙烯 C.细胞分裂素 D.α-萘乙酸
33.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1和图2,该生态系统未呈现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___________。
(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_________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7.6%。
(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_____。
34.人类心脏组织受损后难以再生。该现象可追溯到哺乳动物祖先,随着它们恒温状态的建立,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减弱。
(1)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后,通过______________(神经/体液/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以维持体温。
(2)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是二倍体细胞,多倍体细胞通常不能分裂。
①对比不同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及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如图。恒温动物的心脏组织因二倍体细胞比例______________,再生能力较差;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______。由此表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
②制备基因工程小鼠,使其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导致心脏细胞不受______调节。与正常小鼠相比,基因工程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心脏组织中二倍体细胞数目却大幅增加。由此证明甲状腺激素________________正常小鼠心脏组织再生能力。
③以斑马鱼为材料进一步研究。将成年斑马鱼分成A、B两组,分别饲养在不同水箱中,A组作为对照,B组加入甲状腺激素。若________组斑马鱼心脏组织受损后的再生能力比另一组弱,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心脏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一致。
35.豚鼠毛色的黄色基因R与白色基因r是位于9号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Rr的异常黄色雌豚鼠甲(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豚鼠为异常豚鼠),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1所示。
(1)用甲豚鼠与正常的白色豚鼠作亲本杂交,其F1随机交配所得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异常白色豚鼠所占比例为_____。
(②)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豚鼠与正常的白雌豚鼠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豚鼠,经检测染色体组成无异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3)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豚鼠与正常的白色雌豚鼠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豚鼠,经检测,其9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3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4)豚鼠的粗毛与细毛分别由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A与a控制,用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4所示的雌雄豚鼠杂交,子代中黄色粗毛豚鼠所占比例为_____,白色细毛豚鼠所占比例为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B
6.D
7.A
8.C
9.D
10.B
11.D
12.D
13.D
14.A
15.A
16.A
17.B
18.A
19.C
20.C
21.D
22.A
23.D
24.C
25.D
26.B
27.D
28.C
29.D
30.C
31.出生率或迁入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 λ-1 等于1 偏大 随机取样 样方内的个体数加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个体数 2×1010
32.两重 吲哚乙酸 根 抑制 极性 D
3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丙和丁 捕食和竞争 传递给丁、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大于 丁
34.神经-体液 低 高 甲状腺激素 抑制 B
35.黄色:白色=1:1 1/6 父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或(显性)基因突变,产生了含R基因的精子,或者是母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显性)基因突变,产生了含R基因的卵细胞 父本(或雄豚鼠)形成配子的过程中9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3/4 0
答案第1 11页,总2 2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