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和减法(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资源:
课件,教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大家都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练习几题,让在座的老师们瞧一瞧我们一(4)班的小朋友有多棒,好不好?
课件出示:算一算。指名答。同学们算得真棒,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法和减法。(板书:加法和减法。)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谈话: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你们看,有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去旅游呢,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读一度图中人物的对话。(指2名学生分别读对话)。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想好以后说给同桌听一听。
指名提问题。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1)两辆车一共坐了多少人?
(2)蓝色的车比粉色的车多多少人?
出示第一个问题,齐读对话和问题。
师: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求出两辆车一共坐了多少人?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指名答,师板书:43+31=
你们能利用自己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吗?不光要算出得数,还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操作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师再指名汇报。师随机板书:40+30=70
3+1=4
70+4=74
师展示摆小棒过程图,进行小结。
师:如果改用计数器拨一拨来计算会是怎样的呢?请一生上来试拨,并说一说想法。(边拨边说)师出示拨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3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拨在十位上,3和1都拨在个位上。有的同学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30,再算3+1。想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板书:
43
+31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谈话: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想一想,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师强调计算时先从个位加起,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
教师板书:43-31=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拿出答题纸,独立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展示几名学生作业。
出示课件:43-31=竖式计算过程。
3、归纳笔算的方法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小结出示: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啄木鸟医生看病。(“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说出判断的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注意什么?
2、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想想做做”第1题)。
3、生活中的应用:小小玩具店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现在同学们再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推选代表说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加法和减法(一)》这部分主要教学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笔算以及求被减数、减数、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本段教学中,我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它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设计已经努力体现了《标准》的理念,例如,例题、“试一试”等的插图,一般都展现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有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根据一般规律,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除了穿插编排有已学过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还专门设计编排了需要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