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类专题复习
1、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1)汉唐:
汉:北方: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西方: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阳关、玉门关→新疆→葱岭→中亚→西亚→大秦;
沿途经过的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或阿拉伯--埃及)--罗马
沿途经过的地貌: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葱岭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两河流域--阿拉伯高原--地中海
丝绸之路的作用:沟通欧亚,是东西方贸易的要道,文化交流的桥梁。
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从此,这一地区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
唐:西方:丝绸之路
东方:日、朝向唐朝派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
西南:印度(天竺),玄奘西行取经,将印度的佛教文化带回中国,《大唐西域记》介绍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
(2)宋元
宋:海路发达(原因:少数民族政权并立,航海技术的提高——指南针发明、造船业的发达)
元:中外人员往来频繁,著名的有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并由其口述,他的朋友笔录写成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海陆路均发达),中国的瓷器和茶叶等大量出口,远销亚非欧诸洲;且形成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陶瓷也经由这条海上航路销往各国,因此它又被称为“陶瓷之路”;
中外科技交流达到高峰,中国的四大发明在这个时期传播出去,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等科学知识有传入中国;
(3)明清
明:郑和下西洋,
清: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受到外国侵略,引起统治不稳,因此闭关自守,乾隆时,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要求遣使驻京、开放通商口岸、减少关税、等要求,被拒绝。
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已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抵抗西方的侵略。
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口号:“自强”、“求富”
洋务 代表:中央:奕?;地方:李鸿章
运动 内容: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训练新式军队(1888年,李鸿章创建新式海军
——北洋海军);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在北京设立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翻
译西方科技书籍
①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评价 ②引进先进科技,培养一批科技人才,吸引部分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刺激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背景:民族资产阶级和维新思想的出现;中日甲午战争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时间:1895公车上书—1898年9月21日变法失败(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9月21日)
领导人:康有为等
维新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变法 结果:失败
教训: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背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1905年;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性质: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意义: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辛亥 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
革命 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失望
革命思想的传播
时间:1911年10月10日;地点:湖北武昌
领导人:孙中山
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背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封建思想仍统治着中国。孔子,
作为君主统治的精神象征,仍受到尊敬。但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
新文化 已深深影响了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
运动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口号:“民主”“科学”
主张:他们认为儒家思想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因此他们向儒家学说开火,宣
称要“打倒孔家店”。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提倡白话文)、鲁迅(狂人日记)
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技术;到维新派提出不但要向西方学习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资
本主义制度;再到革命派提出效仿西方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再到陈独秀等革命民主主义者发动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文化;中国各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向西方探求救国之路,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这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中国共产党探求救国新路
背景:工人阶级的壮大;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南陈北李;第一个:上海、陈独秀;)
时间:1921年7月23日 上海→后转到嘉兴南湖
中共一大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13人
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里程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时间:1922年7月
中共二大 内容:制定党的最低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当代中国的开放政策
开放内容:(引进资金、先进科技,经营管理方法)
过程:给广东和福建省优惠措施,设置厦门、汕头、深圳、珠海经济特区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影响:引进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4、近代中国开放通商与当代中国开放的区别
近代中国开埠通商是战败被迫开放,而当代中国开放是独立自主的主动开放。
练习
1、今天的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开始于( )
A秦朝的统一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
2、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那里的壁画举世闻名,这座城市是( )
A长安 B泉州 C敦煌 D洛阳
3、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东西方交通要道,它形成于( )
A秦朝 B汉朝 C 唐朝 D宋朝
4、古罗马的魔术表演、波斯的马球游戏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这表明丝绸之路( )
A.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B.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在古代东西方经济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D.成为古代东西方人员往来的交通大道
5、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路线表述中,正确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北非
B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
C洛阳→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
D长安→中亚→西亚→波斯→北非
6、现在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7、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 B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C促进了新的民族的诞生 D加速了美洲的开发
8、“南海一号”沉船将于近日开始水下考古。据推测:“南海一号”很可能是从泉州港出发而沉没的。泉州港在哪个朝代成为国际性大港口的(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据传,明代富阳龙门人孙坤奉命督造宝船。你认为他是为哪次航海活动督造宝船( )
A海上丝绸之路 B郑和下西洋
C鉴真东渡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0、“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
A使我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11、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是( )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D、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12、对戊戌变法的论述错误的是( )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B、前后仅维持了103天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因触动了顽固派利益而失败
1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的重要历史作用在于(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阻滞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C、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14、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最本质的不同是( ▲ )
A 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B 开展的目的不同
C 实施的措施不同 D得到的结果不同
15、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的创刊为兴起的标志,因为它( )
A、率先举起“民主”“科学”两面大旗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反对将孔教定为国教
16、新文化运动率先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1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下列没有体现“新”的内容是( )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和平斗争为主要方法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D、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18、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突出的贡献是( )
A、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B、确定了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C、确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领导农民运动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这首《春天的故事》,曾响彻大江南北。据此回答19—20题
19、歌曲中的这位“老人”是谁?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又是喻指什么?( )
A. 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
C. 邓小平 改革开放 D. 江泽民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0、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喻”是喻指( )
A.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C.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14个沿海开放城市
21、某班决定举办一期历史图文展览,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并整理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中的人物为探求救国救民道路都把目光瞄准了当时的西方国家,并先后发动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请分别指出是哪一运动?(3分)
2)试比较上述三次运动中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什么不同?(3分)
3)请你为本次展览确定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请再增加一个人物并简介其功绩。
主题:(2分)
人物:(1分)
功绩:(2分)
22、材料一: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开放政策,渊源于秦汉,推行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在漫长的岁月里,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交往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而为世人所瞩目。
材料二:“清廷积弱,强敌环伺。……闭关锁国,坐失机宜。……夜郎自大,不自量力。……鸦片战争,一败涂地。……师夷长技,取长补短,兴办实业,热火朝天……公车上书,直言切谏,百日维新,昙花 一现”。—《 晚清悲歌》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以主动的姿态学习世界技术和文明的精华,使中国的经济开始复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选一位帝王,并列举其统治时期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贡献一则。
(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晚清悲歌”的原因。从材料二可看出,近代有识之士为拯救中国做了哪些探索?
(3)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实行的哪项基本国策?请举例说明此项国策对中国经济复苏的重大意义。
奕?
主要功绩:为挽救清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他与同僚发起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运动。
康有为
主要功绩:为救亡图存,他把希望寄托在光绪皇帝身上,推动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孙中山
主要功绩:创立同盟会,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人物:
主要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