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分析
实验一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目的:
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实验准备材料:
放大镜(最好有不同放大倍数的)
步 骤:
1、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
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照片: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一只小鸟的照片,可以看到鸟的羽毛上的小羽绒,而只用肉眼看,却不能发现;
3、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用放大镜观察屏幕上的图像,发现图像都是由红、蓝、绿三种色点组成的,单看屏幕的一块地方,根本就不是画面。
观察到的现象: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肉眼看的清晰,原来不能看到的细微之处也能看清了。
结 论:
我认为 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实验二 美丽的晶体
实验目的
晶体的细微颗粒和肉眼观察的形状有不同之处
实验准备材料
放大镜、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步 骤:
1、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颗粒,它们是什么样的?
2、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晶体:
食盐的晶体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小颗粒是正方体;
白糖的晶体是合起来的两个梯形,类似长方体;
碱面的晶体是扁片状的小颗粒;
味精的晶体是长柱体,长的两端有尖。
食盐
白糖
味精
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
大致一样吗?
观察到的现象:
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是不同的。
结 论: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不同,晶体形状就不同。
实验三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
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并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准备材料
显微镜、小刀、镊子、培养皿、 烧杯、碘酒、 载玻片、 盖玻片 、滴管、清水
步 骤:
一、制作洋葱表皮标本装片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把洋葱从中间纵切两半,取其中一块,在内表皮上,用小刀划“#”字,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
3、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展平,从一端放置盖玻片,慢慢放置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在标本的边缘滴上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从另一端吸去多余的水。 。
二、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观察
1、把标本装片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好处于通光孔中央,
2、调节显微镜的调节旋钮,使标本图像达到最清晰。
3、左右移动载玻片,可以观察到标本的各个部分。
观察到的现象:
洋葱表皮细胞,放大100倍时, 它像长方形的格子,也好像排列的砖墙,放大400倍时,我们就清晰地看到了细胞的结构,内部的细胞核、液泡等 都能看得较清晰。
结 论:
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的细节更多,看得更清楚,洋葱表皮的细胞像长方形的格子,也好像是排列的砖墙。
注意事项:
1、在剥洋葱内表皮时最容易弄丢,而我们要观察的恰好是内表皮,因此要提醒学生小心。
2、学生看不到图像的主要原因常常是标本没有放到载物台中央正对物镜,或是不耐心调焦。
3、观察材料还可以是新鲜的葱皮或蒜皮。
4、提醒学生,吸取液体后的滴管要保持竖直,不要平放,更不能尖嘴朝上。
实验四 生物细胞的观察
实验目的
不同的生物体,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是不同的。
实验准备材料
显微镜,玻片标本1套(叶片气孔装片、口腔黏膜细胞装片、人血细胞装片)
步 骤:
1、安放好显微镜,对光,调焦 ;
2、将要观察的叶片气孔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对准镜头 调焦,得到清晰的图像;
3、将要观察的口腔黏膜细胞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同样调焦,对光 观察细胞的结构;
4、同样的方法,观察人血细胞装片。
结 论: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不同器官的细胞因为功能不同,结构和形状也是不同的 。
练习: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
2、制作人血涂片。
实验五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目的
在显微镜下观察大自然水域里活着的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实验准备材料
显微镜、 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 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脱脂棉纤维或吸水纸。
步 骤:
1、取一烧杯池塘里的自然水或鱼缸里的水,存放在教室里,由于是不流动的水,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多;
2、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
3、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4、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
自然水域里的水里,微生物种类较多,我们观察到的就有 草履虫、喇叭虫、绿藻、变形虫等。
结 论:
自然水域的水,微生物较多,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它们都是生命体。
注意事项:
1、微生物生活在养料比较丰富的水中,而且常常聚集在水的上层。
2、取水后对着阳光如果看到有白色小点在水里游动,就说明可能有草履虫。
3、可用稻草杆煮沸后的凉水作为培养液,也可以每隔2-3天滴入1-2滴牛奶液。
4、追踪观察运动中的微生物。
实验六 米饭、淀粉和碘酒
实验目的
观察米饭、淀粉里滴上碘酒反应时的现象,认识到这种颜色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
实验准备材料
培养皿2、 淀粉、 米饭、 碘酒、 滴管、小匙、土豆、萝卜、西红柿、山药。
步 骤:
1、在 1只培养皿里放上1汤匙米饭,用滴管吸取碘酒,往米饭上滴上 1---2滴,观察米饭的变化;
2、在另一只培养皿里放约5克淀粉,同样用滴管往淀粉上滴碘酒1--2滴, 观察淀粉的变化;
3、检验土豆、萝卜、西红柿、山药。
观察到的现象:
米饭、淀粉滴上碘酒之后,颜色变成了蓝色。
结 论:
滴上碘酒后的米饭、淀粉颜色变成了蓝色,这种蓝色的 物质是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注意事项:
1、提醒学生,吸取液体后的滴管要保持竖直,不要平放,更不能尖嘴朝上。
2、滴管不能碰到米饭或淀粉。
实验七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实验目的
液体的白醋和固体的小苏打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实验准备材料
白醋、小苏打、玻璃杯、玻璃片、细木条、蜡烛、火柴、小匙
步 骤:
①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汤匙醋,然后倒入一汤匙小苏打,
②在杯子口上盖上一块玻璃片,
③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马上产生反应,平静的液体产生大量的气泡,等小苏打在液体中 完全消失后,气体气泡也观察不到了。
④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温度要低;
⑤将玻璃片从玻璃杯口平移开,把点燃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当中,火柴马上就熄灭了。
⑥将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熄灭。
观察到的现象:
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后的液体温度 比原来要低,
用产生的气体倒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火焰会熄灭。
结 论:
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会产生新的物质,它们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实验八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实验目的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实验准备材料
玻璃烧杯、 硫酸铜、 铁钉、 镊子
步 骤:
1、观察硫酸铜溶液 。
2、用镊子夹住铁钉的一端,把铁钉的一部分浸入溶液中,观察发生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浅蓝色的溶液会逐渐变浅。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成红褐色。
结 论: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 生成了新物质 。
注意事项:
1、要把铁钉的一部分浸入来对比观察是否发生变化,不要全部浸入。
2、不要用手接触硫酸铜溶液。
演示一 做个简易显微镜
实验目的
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并用它观察周围的物体。
实验准备材料
不同倍数的放大镜、纸筒、剪刀、胶带、直尺
步 骤:
1、调整两个放大镜镜片的距离透过两个镜片观察到的图像最清楚时,量出两个镜片的距离。
2、固定镜片 用胶带和纸筒把两个镜片固定下来,两个镜片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物体。
观察到的现象: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物体,与放大镜相比,放大倍数增加了好多倍,物体的细微之处更清晰、结构更明确了。
结 论: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演示二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实验材料
烧杯、黄豆、沙子、筛网、长柄金属勺、蜡烛、火柴、白糖、盘子、玻璃棒。
步 骤:
一、混合沙和豆子
1、观察沙子、豆子在混合前的颜色、形状、气味、状态,它们都是颗粒状态,固体,较硬,黄豆是黄色,沙子黄色,均没有什么特别气味;
2、将它们混合,搅拌,用筛网分离黄豆和沙子的混合物,沙子漏下来,黄豆留在了筛子里,与原来相比我们观察不到它们的明显变化。
二、观察白糖的变化
1、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并把蜡烛点燃。
2、手持勺柄,将勺头置于蜡烛火焰的外焰上,对白糖慢慢加热,预测会发生什么变化。
3、加热结束后,熄灭蜡烛,把汤勺放在盘子里冷却,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1、黄豆和沙子混合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分离后,沙子还是沙子,黄豆还是黄豆。
2、白糖先是由透明的颗粒,熔化成 液态(透明液体),继续加热,颜色变成黄红、褐红、直至变成黑色,并且可以闻到有焦糊味。再接着加热,黑色的物质就燃烧起来。
结 论:
黄豆和沙子混合后是物理变化;白糖由固体变成液体是 物理变化;由液体变成褐色、黑色 是化学变化。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演示三 铁生锈了
实验目的
铁锈和铁钉铁片的性质是不同的,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实验准备材料
铁片或铁钉、 铁锈、 羊角锤、 电池及盒、 导线、小灯泡、 磁铁。
步 骤:
1、比较铁和铁锈的外观:
铁片的颜色灰白色、有光泽、片上无空隙、手感光滑;
铁锈的颜色红褐色、无光泽、片上有空隙、手感粗糙。
2、实验比较:
①敲击:铁片有韧性,铁锈较脆; (用羊角锤轻敲击)
②导电性:铁片能导电,铁锈不能导电(把铁片铁锈分别接在电路上)
③磁铁吸引:铁片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用磁铁吸)
观察到的现象:
从外观的形态及实验比较上,说明铁片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
结 论:
铁片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铁变成了铁锈,是化学变化。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