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07 10:07: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4张PPT)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诸葛亮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灿然于文苑。
诸葛亮
(181─234)
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
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文章写得周密畅达,代表作是《出师表》。
作者·简介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灿然于文苑。这是因为孔明之作,持论贤明通达,行文情浓义明,因而被奉为理政的规范,为人的圭臬(niè),作文的楷模。
体裁·介绍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写作·背景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崩殂(

疲弊(

陛下(

恢弘(

妄自菲(
)薄(

以塞(

驽钝(

陟(
)罚臧(
)否(

裨(
)补阙(
)漏
字·词·音



hóng
fěi



zhì
zāng


quē
郭攸(
)之
费祎(

行(
)阵和睦
长(
)史
猥(
)自
夙(
)夜忧叹
以彰其咎(

咨诹(

以遗陛下(

斟(
)酌(
)损益
字·词·音
yōu

háng
zhǎng

jiù
wèi
zhēn
zhuó
wěi
zōu
古义:
今义:
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非常恨。
贫民百姓。臣本布衣。
布的衣服。
痛恨
布衣
字·词·音
古今词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字·词·音
古今词义:
古义:
今义:
卑鄙
感激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先帝不以臣卑鄙。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动,激动。由是感激。
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字·词·音
亲贤臣。
远小人。
攘除奸凶。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字词释义: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字·词·音
通假字:
裨补阙漏。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阙,通“缺”,缺点。
有,通“又”,表余数。
字·词·音
虚词: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受命以来。
介词,把。
介词,因。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连词,表结果,以致。
连词,表时间,以。
文章·翻译
?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如果有做奸邪的事情,触犯科条法令和尽忠行善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文章·翻译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文章·翻译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名气。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刘备)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
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
文章·翻译
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的本分。至于对政事的斟酌兴废,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国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文章·翻译
危急存亡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不利
追殊遇
报陛下
不懈于内
忘身于外
有利
诚宜……
不宜……
(正反)
(广开言路)
开张圣听
新课·讲解
第一段分析
文章·翻译
新课·讲解
第二段分析
严明赏罚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不宜偏私,内外异法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文章·翻译
新课·讲解
第三四五段关系
(亲贤远侫)
亲贤臣,远小人
宫中之事
营中之事
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先帝简拔之臣
先帝称能之臣
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荐贤臣
亲贤臣,远小人
先汉兴隆
亲小人,远贤臣
后汉倾颓
正反历史
教训
引教训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问题·探究
1.
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是什么?
客观条件: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问题·探究
2.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开张圣听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臣,远小人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问题·探究
3.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话: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问题·探究
4.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结构·梳理
出师表
提出建议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报先帝
忠陛下
追忆往事
知遇之恩
托孤之重
总结全文
知恩图报
语重心长
明确责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
无兴德之言,以彰其咎
言辞恳切
临表涕零,感情真挚
深追先帝遗诏
本文叙述了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言辞恳切地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他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忠心。
主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