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学案及课件(人教新课标八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学案及课件(人教新课标八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12 18:56:47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答谢中书书
翻译
正音
答问
作者
扩展
目标
答谢中书书
即谢徴,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答谢中书书
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456—536)
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丹阳秣(mò)陵(现在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陶弘景
作者简介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正音 正确朗读课文
正音,正确朗读
tuí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 口头翻译课文
按注释学习
解释红色字体的词语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消散
坠落


争着
参与,这里指欣赏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们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答问 深入理解课文
写出文中具体描绘山川之美的句子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从“看”的角度说,作者写景采用了哪几种视角?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把“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改成“晓雾将散”“夕日欲坠”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原句的“歇”“颓”把晓雾和夕日拟人化 了,赋予自然景色以生命力,表现作者对山川心驰神往并完全融入的情感。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乱鸣”在整个描写场景中有何作用?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起伏的群山和青林翠竹中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渲染山林中万物清晨醒来的欢欣热闹,为幽静秀美的山川增添了勃勃生机。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隐含着什么感情?
自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了,但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妙处,带有自豪之感,也有与谢灵运比肩之意。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短文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同学们
再见 课题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第 1 课时 序号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一、前提测评:1.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记忆库,背诵一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文。(出自不同诗文中的两句诗)① ②3.“书”在文言文中的常用义是 , 文题中的两个“书”分别是 , 。“答”一般是指 。二、诵读理解:1、了解作家作品:陶弘景:是南北朝时南朝的齐梁时作家,字通明,华阳隐居,有作品《陶隐居集》。齐高帝曾经召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诵读理解:(1)掌握重点词:交辉 四时 俱 晓 歇 乱 颓 竞 未复 与(2)翻译重点句子:①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同桌轮译课文,检查效果,将译的不通畅的提出来,共同解决。(4)理解文章结构思路,为背诵做准备。A、总分总 回忆默写解题,把握文体勾画重点内容将记忆有困难的画上着重号注意通顺、对译一人一句轮译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双边活动
B、山—水,石—林,晓—夕(5)在理解的基础上,速背课文。(5分钟)三、探究赏析:1、共同探究以下问题:(1)本文体现出的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本文作者写景有哪些方法?请同学们共同总结一下? 2、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例:“高峰人云,清流见底”。山水相伴相映,神采焕然,情味盎然。这里是“高峰人云”。峰,其形峻峭;入云,高人天际。山下是“清流见底”。水流迤逦,清明澄澈。峰高水清,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按理解性背诵注意从哪些内容分析而得结合我们学过的《从百草》、《社戏》等文分析赏析句子,要展开想象力,描摹字里行间的美。
学生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