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 ?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掌握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3、结合情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问题意识。
4、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自主探究的意识。发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 ?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 ? ?
教学过程? ? ? ?
复习旧知
1、你会填
2、你会算: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呈现情境、引导看图:认真看图,你知道这三辆车各有多少个座位?
2、提出问题:你能提出哪些加法计算的问题?
3、出示问题:提问:你会列式吗?
相机板书:30+3 45+30 45+3 45+30+3
观察算式 提问:上面哪道算式的计算方法是我们学过的?
引入课题 板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二、动手动脑,探索算理
1、探索45+30 的计算方法
(1)提问:你准备怎样计算这道题?
(2)学生动手操作探索方法,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方法一:小棒摆一摆。师启发追问:为什么把4捆和3捆合起来?(就是把4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
方法二:计数器拨。师启发追问:3颗珠子为什么拨在十位上?(明确:十位上拨3颗珠,也表示先把4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
(4)明确:因为45是由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要加上的数是30,也就是3个十,所以先把3个十和4个十合起来,得7个十,即70,再把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得75.
(5)追问:如果不用小棒和计数器,你准备怎样算45+30呢?
(6)总结:可以把45分成40和5,先算40+30=70,再算70+5=75
同时板书:45+30=75
2.探索45+3 的计算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探索方法,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方法一:小棒摆一摆。师启发追问:为什么把5根和3根合起来?(就是把5个一和3个一合起来)
方法二:计数器拨。师启发追问:这里3颗珠子为什么拨在个位上?(这里的3表示3个一,个位上拨3颗珠,也表示先把5个一和3个一合起来。)
(4)明确:因为45是由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要加上的数是3,也就是3个一,所以先把3个一和5个一合起来,得8个十,即8,再把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得48.
(5)追问:如果不用小棒和计数器,你准备怎样算45+30呢?
(6)总结:可以把45分成40和5,先算5+3=8,再算40+8=48
同时板书:45+3=48
比较45+30和45+3的算法,领悟算理。
讨论: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相同点:都要把两位数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不同点:两位数加整十数,先算几个十加几个十;两位数加一位数,先算几个一加几个一。
三、巩固新知
1、判对错,说一说错在哪儿?
2、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结果填在书上,
(2)交流比较 提问:在计数器上拨26+20和26+2有什么不同?在计数器上拨50+34和5+34有什么不同?
3、想想做做第2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讨论交流:上下两道题在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
(3)学生汇报
4、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导看图,解决问题
(2)学生列式解答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你有什么收获?
? ? ?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时。在学生学会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对口算方法有了初步的体验,教材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这一部分内容重点解决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的问题,同时也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做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本节课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教学原则。首先复习旧知,情境导入教师展示课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思考、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利用小棒和计算器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在各种方法的比较中,提炼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口算方法,使学生在领悟算理的基础上理解算法,在此重点让学生理解要先算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算,对算法进行抽象概括,提取出一般思路,帮助学生建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算法。其次比较45+30和45+3的算法的不同,进一步突出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的认识。这样逐步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感悟,然后通过找错误以及想想做做的练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断丰富对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计算方法及其算理的认识,促进知识同化,使思维过程逐渐清晰。